政策提氣 消費更有底氣
消費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當前,各地區各部門繼續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多措並舉(ju) 增強消費能力,加快釋放消費潛力。財稅、金融等促消費舉(ju) 措實施效果如何?怎樣更好促進居民消費?記者進行了采訪。
財政補助,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讓居民消費熱情高起來
“50元‘日間照料套餐’,洗澡、體(ti) 檢、理發都包括在內(nei) ,這錢花得值!”2月12日一早,家住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阜溪街道興(xing) 山社區的退休教師朱金南,又約上老朋友們(men) 來到社區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
“有機會(hui) 就出門旅遊,家裏吃的、穿的都在網上買(mai) 。”今年74歲的朱金南熟練地操作手機,翻看著“購物車”裏收藏的心儀(yi) 商品,笑稱現在的生活比退休前還忙。
“每月退休金7000多元,生活無壓力。”朱金南坦言,養(yang) 老政策這麽(me) 好,自己舍得花錢了,晚年生活更加舒心愉悅。“去年小區改造成了‘未來社區’,咖啡館、健身館、老人食堂很受歡迎。”
“我們(men) 建立了統一的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製度,全麵實施養(yang) 老保險參保擴麵政策,鼓勵參保人員多繳長繳,實現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適齡參保人員應保盡保。”德清縣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周敏介紹,當地還建立了慈善醫療救助兜底保障基金,由財政部門、慈善總會(hui) 按1:1的比例出資,設立專(zhuan) 戶、專(zhuan) 款專(zhuan) 用,當困難群眾(zhong) 在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發生醫療費用時,在經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綜合保障後,對個(ge) 人負擔部分進行再保障。
收入多了,負擔少了,居民消費熱情自然高了。“年紀大了最怕生病,原想著多存看病買(mai) 藥錢。現在國家政策來兜底,讓咱也敢放心消費了。”家住河北省三河市鼎盛商貿街南區的退休老人石景齊說。
石景齊患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剛退休時每月光藥費就得花掉500多元。“醫保報銷政策不斷完善,報銷比例也高了。現在我每月隻花100多元藥費,省了不少錢。”石景齊說。
更讓石景齊安心的是,退休近7年,退休金每年都在漲。“今年,我每月的退休金有6300元,比去年漲了100多元,我和老伴兒(er) 兩(liang) 個(ge) 人加起來有1萬(wan) 多元呢。”石景齊說,今年春節,他還帶著老伴兒(er) 去商場換了部新手機,“消費有底氣了,我們(men) 也想好好感受一下新科技。”
民生底線兜得更牢。天津提高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和居民醫保住院最高支付限額,黑龍江提出將門診費用異地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翻一番……更多大病、慢性病和常見病等門診費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我國醫療保障水平正逐步提高。
養(yang) 老保障更為(wei) 堅實。十年來,中央財政持續補助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金,2022年補助金額達6500億(yi) 元左右;中央層麵已劃轉國有資本1.68萬(wan) 億(yi) 元充實社保基金。2022年,盡管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國養(yang) 老金水平仍持續上調,總體(ti) 調整水平為(wei) 2021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yang) 老金的4%,讓廣大參保群眾(zhong) 充分享受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果。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認為(wei) ,提升老年消費群體(ti) 的消費能力,不僅(jin) 要繼續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逐步調整基本養(yang) 老金,也需重視增加他們(men) 的財產(chan) 性收入。同時,為(wei) 身體(ti) 條件較好且有意願的退休人員適當參加一些社會(hui) 服務工作創造便利條件,使其能獲得部分工資性收入,進一步提升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
保險兜底,惠農(nong) 好政策助農(nong) 增收致富,釋放農(nong) 村消費巨大潛力
“一年種糧補貼3萬(wan) 多元,這幾年購買(mai) 農(nong) 機,補貼了近50萬(wan) 元。因為(wei) 買(mai) 了農(nong) 業(ye) 保險,去年幹旱減產(chan) 保險又賠付了8萬(wan) 多元……”細數著各項惠農(nong) 政策,湖北省襄陽市穀城縣盛康鎮雙堰村農(nong) 民陳輝連連稱讚,“雖說種地辛苦,但也賺到了錢。今年春節過後,我花了10多萬(wan) 元,將住的房子重新裝修了一下,還添置了一輛新的家用車哩。”
幾年前,陳輝注冊(ce) 成立穀城輝廣旺恒農(nong) 田規模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在當地政府幫助下,他成功對接鄰村,與(yu) 830個(ge) 農(nong) 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推廣機械化作業(ye) ;置辦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植保機等農(nong) 用機械,實行機械化種植。後來,陳輝又新建了糧食烘幹塔,不僅(jin) 給合作社和自家農(nong) 場用,還能為(wei) 鄰鎮的種植大戶們(men) 提供糧食烘幹服務。
越幹越起勁。去年冬天,穀城縣爭(zheng) 取到中央專(zhuan) 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資金,全力建設南河流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區。“搶抓這一機遇,今年我準備再投30多萬(wan) 元,拿出一部分田地搞‘稻蝦共作’,秋天再補充一季油菜種植,這樣每畝(mu) 田還能多收入兩(liang) 三千元。”陳輝說,這幾年因為(wei) 種糧幾乎沒閑下來過,等今年水稻種上後,他還想帶著家人出門旅遊。
惠農(nong) 好政策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春日暖陽下,江西省贛州市於(yu) 都縣沙心鄉(xiang) 沙新村村民鄧海雲(yun) 早早就開著拖拉機忙個(ge) 不停:“趁著天氣好,想多翻些地,擴大種植規模,賺更多錢。”
前幾年,村裏實施了高標準農(nong) 田改造,大部分貧瘠土地“搖身一變”,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的沃土。鄧海雲(yun) 通過土地流轉,將種植規模擴大到140畝(mu) ,種上了富硒水稻。
“5至199畝(mu) 每畝(mu) 獎補100元,200至499畝(mu) 每畝(mu) 獎補200元,鄉(xiang) 裏還引進了無人機、旋耕機、插秧機等設備和技術,我們(men) 種糧有信心。”鄧海雲(yun) 說,去年他種植的富硒水稻平均畝(mu) 產(chan) 達550公斤,收入近20萬(wan) 元。他還將富硒米經過深加工製成黃元米果,提升附加值,營業(ye) 收入10多萬(wan) 元。“靠著種糧,我也開上了小轎車,住進了小洋樓。”鄧海雲(yun) 說。
鄧海雲(yun) 告訴記者,這些年,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快遞驛站、淘寶店開到了身邊。去年12月,鄉(xiang) 裏舉(ju) 辦了黃元米果節,他的黃元米果供不應求,當天就賣出1000餘(yu) 斤。
沙心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吳宏平介紹,春節前後,鄉(xiang) 裏將1000餘(yu) 平方米的集體(ti) 土地“騰籠換鳥”,全力打造新型智慧農(nong) 貿市場,借助現代信息化管理手段,讓老百姓買(mai) 賣更安全、高效、便捷。
2022年,國家財政用於(yu) 農(nong) 林水的支出比2021年增長2.3%,中央財政撥付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補貼434.53億(yi) 元,同比增長30.3%……許光建認為(wei) ,加大投入力度,有助於(yu) 促進農(nong) 業(ye) 發展、擴大農(nong) 村消費。近年來,我國鄉(xiang) 村市場體(ti) 係逐步完善,農(nong) 村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縣鄉(xiang) 消費市場不斷發展,擴大內(nei) 需,農(nong) 村大有空間。
數據顯示,2022年,包含鎮區和鄉(xiang) 村的縣鄉(xiang) 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wei) 38.1%,比上年提高0.1個(ge) 百分點。
進一步激發農(nong) 村消費潛力,各地積極部署。山東(dong) 提出,完善縣鄉(xiang) 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ti) 係,擴大農(nong) 村電商覆蓋麵;遼寧提出,改造升級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鄉(xiang) 鎮商貿中心和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集配中心;吉林提出,啟動實施縣域商業(ye) 建設行動,推動消費品下行和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
許光建認為(wei) ,擴大農(nong) 村消費市場,既要落實好各項強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也要重視農(nong) 村地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優(you) 化。加強鄉(xiang) 村快遞設施、鄉(xiang) 鎮流通設施建設,有利於(yu) 暢通商品流通“最後一公裏”,使農(nong) 民能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務。
稅費支持,助企穩崗拓崗,讓群眾(zhong) “飯碗”端得牢、錢包鼓起來
走進河北省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的焊接車間,31歲的關(guan) 虎穿梭在一隻隻機械手臂間,查看著動車轉向架橫梁或側(ce) 梁的焊接生產(chan) 。隨著機器人電焊手臂的擺動,“哧哧”的電焊聲不絕於(yu) 耳。
前往北京參加焊接機器人編程培訓學習(xi) ,跟隨駐廠編程技術人員學習(xi) 焊接編程知識……在公司的支持下,工作10餘(yu) 年,關(guan) 虎從(cong) 一名手動焊接工人,成長為(wei) 掌握焊接機器人操作、編程、維護等方麵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已獨立編製100多個(ge) 產(chan) 品焊接程序。“好政策創造好條件,讓我實現了技能穩步提升,迎來職業(ye) 新發展。”關(guan) 虎說。
“去年,公司成功申請到500多萬(wan) 元的省級重點研發項目資金,再加上每年省區市的人才獎補資金,讓我們(men) 發展動力十足。”公司黨(dang) 群工作部部長宋國平說,企業(ye) 發展需要人才,為(wei) 了讓員工安心留在企業(ye) ,公司製定完善了收入激勵政策,還針對員工工作類型和需求,定期開展技術指導、管理培訓等課程,讓每名員工都有可持續發展的機會(hui) 。
技能提升,收入也一路增長。“剛工作那會(hui) 兒(er) ,我每月工資隻有4000元,現在漲到至少2萬(wan) 元。”關(guan) 虎笑著說,“以前到外麵吃個(ge) 飯都舍不得。現在能攢下錢了,也想改善一下生活。”
這兩(liang) 年,關(guan) 虎不僅(jin) 買(mai) 了新車,還在市區購置了新房。最近,關(guan) 虎正暢想著新的全家旅遊計劃:“去年我們(men) 一家自駕去了青島、煙台和威海,今年打算再去上海、杭州逛逛。”
就業(ye) ,一頭連著經濟大勢,一頭連著千家萬(wan) 戶。讓群眾(zhong) 端牢“飯碗”,是穩就業(ye) 保民生的重要一環。隻有“飯碗”端牢了,“錢袋子”鼓了,人們(men) 才能放心消費、大膽消費。
在山西省呂梁市曹操到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的培訓室裏,一身工裝的許連紅正在為(wei) 新護工分享她的育兒(er) 和護理老人經驗。經過6年的成長,許連紅以專(zhuan) 業(ye) 可靠的服務贏得了很多客戶的認可,她自己的生活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原本,因丈夫常年臥病在床,一兒(er) 一女正在上學,許連紅承受著沉重負擔,工作壓力大,生活開銷不小。“做護工後,收入比打零工時多了不少。近幾年國家提高個(ge) 稅起征點,推出專(zhuan) 項附加扣除,我們(men) 護工80%以上都不用繳納個(ge) 稅,相比以前平均每人月收入又增加了120多元。”收入的穩定增加,讓許連紅感受真切。
為(wei) 促進當地家政服務業(ye) 提質擴容,呂梁市稅務部門積極入企宣傳(chuan) 輔導各類稅費優(you) 惠政策。“有了稅費政策支持,公司能拿出更多資金優(you) 化培訓內(nei) 容,去年還新增了催乳培訓、收納整理等培訓項目。經過培訓,護工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水準明顯提高,部分護工更換工作崗位後,收入又增加了約1000元。”曹操到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田豔榮說。
工作很穩定,生活有盼頭。今年春節,許連紅給家中每個(ge) 人都添置了新衣,還專(zhuan) 門翻新了房子,家裏煥然一新。
“去年以來,我國出台了多項措施加大穩崗支持力度,鼓勵企業(ye) 穩崗、擴崗和吸納就業(ye) 。”許光建建議,下一步應繼續重視重點人群的就業(ye) 工作,一方麵,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為(wei) 農(nong) 民工就地就業(ye) 創業(ye) 提供助力;另一方麵,健全就業(ye) 公共服務體(ti) 係,積極加大對重點人群信息服務、職業(ye) 培訓的資源投入,使其能更好適應經濟結構優(you) 化升級對勞動力技能的新要求。
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各地區各部門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為(wei)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釋放新活力,增添新動能。(王觀 邵玉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