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

發布時間:2023-03-24 10:00: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太原3月22日電 (劉小紅)22日,由山西省委宣傳(chuan) 部指導,山西大學、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設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簡稱“非遺研究院”)在太原成立。此舉(ju) 意在加強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挖掘山西豐(feng) 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資源,提升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科學化水平。

  山西作為(wei) 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蘊藏極為(wei) 豐(feng) 富。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王愛琴說:“山西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物質文化遺產(chan) 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富集地,山西非遺是可歌可舞、可感可行的鮮活曆史教材。”

  山西自2005年正式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以來,已逐步構建起比較完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體(ti) 係。截至2022年,山西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18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149人,數量均位列全國第三。

  本著“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協同創新、共同發展”原則的非遺研究院,是整合政府主管部門、高等院校、相關(guan) 研究機構、非遺項目保護單位、非遺傳(chuan) 承基地等多方力量,依托山西大學優(you) 勢學科資源建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研究和利用的綜合性平台。

  其主要服務於(yu) 山西的非遺係統保護研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非遺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非遺與(yu) 特色旅遊、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數字化傳(chuan) 承應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研修培訓、山西非遺大數據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學學科建設等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和研究工作。

  “非遺研究院是探索提升非遺保護傳(chuan) 承水平的新舉(ju) 措、新模式。”王愛琴表示,該院就適應親(qin) 子遊市場、“Z世代旅遊”市場需求,設計開發“非遺+教育+旅遊+多種業(ye) 態”的融合式旅遊產(chan) 品將展開研究,加大文化和旅遊創新力度,讓非遺連接現代生活,通過活化利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據了解,非遺研究院近期工作計劃已經列出,將陸續出版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年度藍皮書(shu)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山西省保護成果叢(cong) 書(shu) 第一輯(10冊(ce) );聯合申報國家重點課題,創建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研究基地;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開展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研修培訓活動;開展非遺校園推廣活動;建設山西非遺資源大數據中心;舉(ju) 辦黃河流域非遺與(yu) 三晉文化學術交流會(hui) ,打造國內(nei) 知名非遺學術論壇。

  立足山西,輻射華北,麵向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的成立,對於(yu) 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性保護,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發展工程,進而實現非遺保護與(yu)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對接,推進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推動山西非遺保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