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以“拚”的姿態,隻爭朝夕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
寧夏:以“拚”的姿態,隻爭(zheng) 朝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聚力成勢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春風拂過寧夏引黃灌區的鬆軟土地,春小麥正積蓄能量破土而出。近日,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高閘鎮高閘村田間,灌水員尹國勝一大早就開始巡檢渠道,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灌。在一處鬥渠閘門前,尹國勝小心翼翼地擺弄著新安裝的設備:“可別小看這個(ge) 一體(ti) 化控製閘門,一畝(mu) 地淌多少水、啥時間淌,它門兒(er) 清,可比人工估摸準多了。”
這是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一個(ge) 細節——珍惜黃河、嗬護黃河,從(cong) 一滴水做起。
2020年6月,寧夏被賦予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職責使命。幾年來,寧夏在先行區建設中積能蓄力,高質量發展破題起勢:2022年上半年,寧夏經濟增速位居全國第一,全年增速全國第六;投資、規上工業(ye) 、進出口總額、財政收入等多項指標增速進入全國前列;脫貧人口收入增幅居中西部地區首位……
2023年開年,寧夏以“拚”的姿態,隻爭(zheng) 朝夕,“掐著表、讀著秒”,奔跑在“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奮進在充滿希望的春天裏。
1.“六權”改革推動發展更綠色、資源更優(you) 化
古渠一滴水,可潤萬(wan) 物生。在寧夏北部引黃灌區,十幾條古渠仍滋養(yang) 著塞上江南。如今,古老的灌溉方式已悄然發生變化。“以前灌水全憑經驗,大水漫灌。自從(cong) 上了計量和噴灌設備,一畝(mu) 地該多少方就是多少方,多一滴都不放,特別精準。”吳忠市利通區高閘鎮民鑫農(nong) 業(ye) 灌溉服務合作社理事長梅南薇告訴記者,從(cong) 2020年開始,全鎮灌溉實際用水不斷下降,節餘(yu) 水還通過平台交易,賣給了農(nong) 業(ye) 科技公司。
這是寧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先行先試改革以來的新變化。2021年,寧夏率先在黃河流域開展“四水四定”,深入推進用水權改革,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持續提高水資源效能。目前,全區80%工業(ye) 園區完成規劃水資源論證,2020年以來共壓減水稻等高耗水作物近50萬(wan) 畝(mu) ,高效節水灌溉達到523萬(wan) 畝(mu) ,淘汰落後產(chan) 能720萬(wan) 噸,27家火電企業(ye) 用水效率全部達到國家定額標準。
人水關(guan) 係的重塑,是寧夏推進重大改革任務、加快先行區建設的一個(ge) 切麵。近年來,寧夏在先行區建設大局下,不斷探索用水權、土地權、排汙權、山林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六權”改革,做好“加減法”、做活“乘除法”,用水權改革突出水安全,建設“四水四定”先行區;土地權改革堅守耕地紅線,建設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示範區;用能權改革堅持能源安全戰略,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範區;排汙權改革堅持總量控製,建設“清潔寧夏”;山林權改革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綠色寧夏”;碳排放權改革堅持“雙碳”目標,建設“低碳寧夏”。
在毛烏(wu) 素沙漠邊緣的寧夏靈武市郝家橋鎮狼皮子梁村,經過一冬,3000多畝(mu) 林木開始“活動筋骨”。寧夏銀湖農(nong) 林牧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有告訴記者,從(cong) 1999年開始,他在毛烏(wu) 素沙漠邊緣承包土地治沙造林,光生態林就種了3800多畝(mu) 。然而,造林成本高、投入大,加上難以獲得銀行抵押貸款,探索發展林下經濟一直不見效益。20多年的生態林長到現在不容易,放棄了覺得可惜,轉讓又沒人接盤。
2022年,靈武市林權改革為(wei) 郭有找到一條盤活林產(chan) 的路子。“對交易價(jia) 格低於(yu) 建設投入、經營主體(ti) 無力經營申請退出、入市交易未達成的林木資源,政府通過保護價(jia) 兜底回購,幫我們(men) 經營主體(ti) 卸下沉重包袱,活樹變成了活錢,資源也變成資產(chan) 了。”郭有說,林場確權後,他拿到了銀行抵押貸款,去年底政府還以99.5萬(wan) 元的兜底價(jia) 回購了361畝(mu) 的生態林。
寧夏發改委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李鬱華告訴記者:“先行區建設以來,寧夏注重從(cong) 體(ti) 製機製創新上求突破、促先行,緊緊扭住‘六權’改革精準發力,加快要素資源市場化改革,累計交易水量9098萬(wan) 立方米、金額3.37億(yi) 元,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5.52萬(wan) 畝(mu) ,開展排汙權交易168筆,山林權引入社會(hui) 資本經營林地139.3萬(wan) 畝(mu) ,用能權和碳排放權改革推動了綠色發展。”
2.“科技支寧”助力區域創新能力借梯登高
走進靈武市白土崗鄉(xiang) 一家奶牛養(yang) 殖場的犢牛島,兩(liang) 個(ge) 多月齡的克隆小牛犢機靈地將頭伸到門欄前。“幾天不見,又長大了,斷奶後長得還不錯!”來自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王炳科說。
奶產(chan) 業(ye) 是寧夏重點發展的“六特”產(chan) 業(ye) 之一,2022年奶牛存欄82萬(wan) 頭、增長16.8%,連續四年增速全國第一。然而,本地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種業(ye) 支撐能力較弱特別是奶牛品種主要靠國外引進,很大程度上製約了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
借智創新,成為(wei) 突破技術瓶頸的關(guan) 鍵一招。2021年,靈武市與(yu) 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合作,聯合開展奶牛良種快速繁育技術研發實踐,實現了國內(nei) 首次采用體(ti) 細胞克隆技術繁育出超級奶牛。“這項技術的應用,對於(yu) 實現國內(nei) 適應性和抗逆性良好的超級奶牛重生和擴群,形成超高產(chan) 奶牛育種群體(ti) ,為(wei) 選育國內(nei) 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良種母牛和後備種公牛提供了優(you) 質資源。”參與(yu) 此次體(ti) 細胞克隆項目的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教授靳亞(ya) 平說。
寧夏努力探索破解欠發達地區創新能力不足的瓶頸,獲批全國東(dong) 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在農(nong) 業(ye) 、煤化工、智能製造、新能源等關(guan) 鍵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在東(dong) 部科技資源賦能下,寧夏“六新六優(you) 六特”產(chan) 業(ye) “顏值”更高、“氣質”更佳,“科技支寧”東(dong) 西部合作的寧夏模式也在全國推廣。
寧夏加大與(yu) 高校院所合作,在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上完成了枸杞全基因組測序,研發了一批高附加值功能產(chan) 品;研製出奶牛口蹄疫疫苗和檢測試劑盒,研發了智能飼喂管理、乳房炎快速檢測等技術;成功發掘固原黃牛種質資源,研發牛肉加工保鮮技術11項、新產(chan) 品13種和裝備8台;構建了灘羊基因組變異“指紋圖譜”,開發了鹽池灘羊肉快速檢測和灘羊營養(yang) 調控技術。
“通過項目合作、聯合研發、成果轉化、共建平台、技術引進、人才培養(yang) 等方式柔性引進高水平人才團隊,不僅(jin) 解決(jue) 了本地行業(ye) 和重點產(chan) 業(ye) 高層次創新人才短缺問題,還助力企業(ye) 在行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形成了一批單項冠軍(jun) 。”寧夏科技廳科技合作處處長張斌說。寧夏維爾鑄造公司攻克數百個(ge) 設計和製造工藝方麵的技術難題,突破了中國標準動車組鋁合金枕梁研製關(guan) 鍵技術;銀川威力傳(chuan) 動為(wei) 我國首台10MW海上風電機組研發製造核心零部件,提供了可完全替代進口產(chan) 品的減速器……
據了解,東(dong) 西部科技合作以來,寧夏引進創新團隊62個(ge) ,吸引9000多名科技人才參與(yu) 寧夏科技創新活動,形成了“11個(ge) 省市+13所高校”的合作格局,帶動各類創新主體(ti) 超過700家,推動區域整體(ti) 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生態風生水起。
3.簡政放權推動營商環境提質升級
“從(cong) 拿地到動工不超過15天,周期比原來縮短了89%,而且是多證聯辦,兩(liang) 個(ge) 工作日就給我們(men) 核發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為(wei) 項目開工贏得不少時間。”近日,在銀川市民大廳,一家企業(ye) 負責項目報批的經理劉育磊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極簡和服務提速,讓企業(ye) 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我們(men) 全麵梳理‘放管服’改革領域的寧夏之先、落地之難、企業(ye) 之問,向先進對標取經的同時,緊密結合寧夏實際,起草並提請自治區政府出台政策性文件38件,確定配套改革措施360多項,多項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寧夏一體(ti) 化政務服務能力連續5年穩居西北第一。”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政務服務改革辦公室有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自治區本級依申請辦理的行政權力事項由6264項壓減為(wei) 1930項,“瘦身”近70%,全區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時限累計壓減70%以上;273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零材料”辦理,120項實現“一證(照)通辦”。全麵推行“一網通辦”,企業(ye) 開辦環節壓縮83%,“一日辦結”成為(wei) 常態,新增市場主體(ti) 連續3年增速超過6%;深化“證照分離”改革,135項涉企證照實現了電子化;在全國率先發布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操作指引規範,推行15類工程建設項目分類定製審批,提速30%以上。開發上線“跨省通辦”專(zhuan) 區、“黃河流域省會(hui) 城市”等多個(ge) 省際城市通辦專(zhuan) 區,破解了企業(ye) 和群眾(zhong) 異地辦事“多頭跑”“折返跑”的曆史難題。
寧夏亮明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的信心決(jue) 心,出台了全方位優(you) 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1條”、市場主體(ti) 梯度培育提質升級行動計劃“24條”。
2月25日,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召開全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營商環境全方位提升推進大會(hui) ,6000人線上線下參加會(hui) 議,宣示將開展民營經濟和營商環境三年提升行動,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兩(liang) 辦兩(liang) 減”項目審批機製,讓企業(ye) 辦事像網絡購物一樣方便,使民營經濟發展和營商環境在三年之內(nei) 有實質性變化、標誌性發展,努力使民營經濟成為(wei) 寧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增長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