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冰箱”詞義裏的時代變化

發布時間:2023-03-27 10:0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張苗苗(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科學院博士後)

  楊絳先生1984年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老王》,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其中一段文字這樣寫(xie) 道:“有一年夏天,老王給我們(men) 樓下人家送冰,願意給我們(men) 家帶送,車費減半。我們(men) 當然不要他減半收費。每天清晨,老王抱著冰上三樓,代我們(men) 放入冰箱。”

  有不少學生對這段話不理解,提出疑問:文中的“我”要老王送冰幹什麽(me) ?家裏不是有冰箱嗎?可以把水放在冰箱裏凍成冰呀。學生們(men) 為(wei) 什麽(me) 會(hui) 產(chan) 生這樣的疑問呢?

  我們(men) 現在通常說的“冰箱”一般是指“電冰箱”。但其實早在電冰箱產(chan) 生之前,我國就已有了“冰箱”。《現代漢語詞典》1960年試印本和1965年試用本均收錄了“冰箱”一詞,隻有一個(ge) 義(yi) 項,指“冷藏食物或藥品用的器具,裏麵放大塊的冰,保持低溫,防止腐壞”。由此可見,以前的“冰箱”就是一個(ge) 放置冰塊的特製的箱子,利用冰塊融化時吸收大量的熱來降低溫度,以冷藏、保鮮食品或藥品。所放置的冰塊從(cong) 冬季冰封的河麵上采來,放到冰窖裏密封貯存,到夏季再取出使用。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新的冷藏設備可以利用電能來製冷。我們(men) 為(wei) 新事物命名時,在原有名詞“冰箱”前加上一個(ge) “電”字作為(wei) 修飾語,稱為(wei) “電冰箱”。這也符合一般的命名規律。現代社會(hui) 出現了一批利用電能的新事物,大多是在原有名稱前加“電”字來表示。例如,燈→電燈、梯→電梯、鈴→電鈴、風扇→電風扇、爐子→電爐子,等等。

  也許有人會(hui) 問,“電冰箱”像個(ge) 櫃子,是前麵開門的,為(wei) 什麽(me) 不叫“電冰櫃”?其實,現在有“電冰櫃”這個(ge) 詞,而且和“電冰箱”所指的都是冷藏設備。它們(men) 之間的不同主要在於(yu) 製冷溫度。電冰櫃的製冷溫度在0℃以下,隻用於(yu) 冷凍;電冰箱的製冷溫度分0℃以上和0℃以下,可用於(yu) 冷藏和冷凍。當然,它們(men) 的外形也有所不同,電冰櫃是長方體(ti) ,躺著放,門在上麵,形狀像箱子;電冰箱也是長方體(ti) ,立著放,門在前麵,形狀像櫃子。為(wei) 什麽(me) 名稱與(yu) 形狀正好相反?這是因為(wei) “電冰箱”比“電冰櫃”出現得早,人們(men) 已經把櫃形的冷藏設備定名為(wei) “電冰箱”,所以,當箱形的冷藏設備出現時,隻好定名為(wei) “電冰櫃”了。

  由於(yu) “電冰箱”的命名隻提取了原事物“冰箱”冷藏的功用義(yi) ,其中“冰箱”的意義(yi) 就會(hui) 發生一定的變化,字麵義(yi) “裏麵放置冰塊的箱子”淡化,甚至完全消失。對語素義(yi) “冰”和“箱”也會(hui) 產(chan) 生不同的理解,“冰”可以理解為(wei) “冷藏、冷凍”,因為(wei) “冰”本身就有“使涼”的語義(yi) 基礎,如“把汽水冰上”;“箱”可以理解為(wei) “某種設備”,已經不是“箱”的本義(yi) 了。這樣從(cong) 字麵上,“電冰箱”就可以理解為(wei) 利用電能冷藏、冷凍食品或藥品的設備。

  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電冰箱”越來越普及,“電冰箱”一詞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常被簡稱為(wei) “冰箱”,這也符合漢語詞匯雙音化的發展趨勢。盡管“電冰箱”簡稱為(wei) “冰箱”的用法早已出現,但《現代漢語詞典》試印本、試用本、第1版(1978年)、第2版(1983年)並沒有給予反映,直到這種用法成熟穩定了,1996年的第3版才釋出電冰箱“簡稱冰箱”。這樣一來,“冰箱”就有兩(liang) 個(ge) 意義(yi) :①冷藏食物或藥品用的器具,裏麵放冰塊,保持低溫。②電冰箱的簡稱。

  現在,原始冰箱這種老物件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在現今百姓生活中已不再使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和第7版對“冰箱”的釋義(yi) 又做了修改:冷藏食物或藥品用的器具,現指電冰箱。

  回頭來看,學生們(men) 不理解“老王抱著冰上三樓,代我們(men) 放入冰箱”的描述,不僅(jin) 有字麵上的不理解,還有事理上的不理解,因為(wei) 缺少相關(guan) 的文化背景知識。

  語言是時代發展的一麵鏡子,是集中反映時代變化的重要窗口,是記錄時代生活的重要符號係統。語言不會(hui) 遺漏時代前進的每一個(ge) 腳步,“讀懂時代,從(cong) 讀懂語言開始”。同時,語言也在與(yu) 時代的緊密互動碰撞中,不斷豐(feng) 富著語言係統本身,以適應社會(hui) 發展的交際需要。

  一個(ge) 時代造就一個(ge) 時代的語言。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就曾特別指出,“語言的時代性,對於(yu) 古代漢語的研究是很重要的。某一個(ge) 字,在上古時代是這個(ge) 意義(yi) ,到中古可能不是這個(ge) 意義(yi) 了。因此,用中古的意義(yi) 去讀上古的書(shu) ,是錯誤的;用上古的意義(yi) 去讀中古的書(shu) ,同樣也是錯誤的。”語言與(yu) 特定時代的社會(hui) 生活密切相關(guan) ,反映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等領域的時代發展軌跡,承載著一個(ge) 時代的集體(ti) 記憶。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事物、新觀念層出不窮,人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精細,這就對語言提出了新的需求,其中變化最快、最活躍的當屬詞匯。隨著新詞新義(yi) 不斷出現,一些舊詞舊義(yi) 則僅(jin) 存於(yu) 特定時代的人的話語係統中,在現代社會(hui) 被淡化,甚至消失,這樣一來,在閱讀文學作品或語言表達時就可能產(chan) 生跨時代的代溝或誤解。上文提到的“冰箱”就是如此,由於(yu) 時代的發展,“冰箱”產(chan) 生了新義(yi) ,而用新義(yi) 去理解舊義(yi) ,就會(hui) 產(chan) 生困惑甚至誤解。因此,語文詞典也可以適當地增加對文化知識的介紹,提供更多知識服務。這樣不僅(jin) 豐(feng) 富了語文詞典的內(nei) 容,幫助讀者理解字詞的意義(yi) ,而且也能看出社會(hui) 生活變化對詞義(yi) 演變的影響,通過語言認識時代、服務時代。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