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科技硬支撐 轉出一片“新”
【長鏡頭】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走進賀蘭(lan) 山下的寧夏石嘴山市平羅工業(ye) 園,一家專(zhuan) “吃”工業(ye) 廢氣的企業(ye) 讓人眼前一亮:園區四麵八方的工業(ye) 尾氣搭乘管道“列車”在這裏“集合”,經過氣體(ti) 生物發酵技術處理,含一氧化碳的工業(ye) 尾氣魔術般變成了燃料乙醇、蛋白粉等高附加值產(chan) 品。
“石嘴山是全國鐵合金、電石和碳化矽重要生產(chan) 基地,產(chan) 生大量富含一氧化碳的工業(ye) 尾氣,我們(men) 通過生物發酵工藝變廢為(wei) 寶,每年生產(chan) 非糧生物燃料乙醇6萬(wan) 噸、蛋白6600噸,與(yu) 傳(chuan) 統糧食發酵相比,真正實現了不與(yu) 人爭(zheng) 糧、不與(yu) 糧爭(zheng) 地。”寧夏濱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登科告訴記者。該工藝生產(chan) 過程中可實現二氧化碳一次減排約33%以上,汽油添加燃料乙醇後可再次減排30%至35%,環保效益明顯。
在因煤而興(xing) 的老工業(ye) 基地石嘴山,這樣向“新”而行的企業(ye) 不在少數。“這些年,石嘴山通過抓創新促轉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產(chan) 業(ye) 底色由‘黑’轉‘綠’,結構從(cong) ‘一煤獨大’到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遍地開花’,走出了一條老工業(ye) 城市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子,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轉型成效連續三年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表揚。”石嘴山市發改委副主任樊宗餘(yu) 說。
一個(ge) 資源枯竭型城市對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有多渴望?“潤陽速度”就是很好的答案。
在寧夏潤陽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的產(chan) 品展示台前,工業(ye) 矽、半導體(ti) 多晶矽、矽芯、矽片、矽棒等產(chan) 品串起了光伏產(chan) 業(ye) 上下遊鏈條。“我們(men) 建成年產(chan) 5萬(wan) 噸高純多晶矽項目隻用了8個(ge) 月,刷新了全國萬(wan) 噸級多晶矽的建設速度,目前項目產(chan) 能已穩步提升至全部產(chan) 能的65%。”該公司副總經理白永成話語中透著信心。
據了解,潤陽矽材料是石嘴山立足本地光伏製造業(ye) 基礎和原料、電價(jia) 、人才等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打造光伏全產(chan) 業(ye) 鏈製造基地布局引進的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項目建成投產(chan) ,補齊了寧夏光伏產(chan) 業(ye) 鏈缺少多晶矽產(chan) 業(ye) 的短板,增強了矽片、高效電池等競爭(zheng) 力,為(wei) 光伏產(chan) 業(ye) 鏈‘補鏈’‘強鏈’提供了紮實的產(chan) 業(ye) 基礎。”樊宗餘(yu) 告訴記者。
在產(chan) 業(ye) 版圖重塑中,石嘴山斷掉高耗能、高汙染的“臂”,不斷壯大“六新六特六優(you) ”產(chan) 業(ye) ,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生。去年以來,潤陽矽材料、氟峰新材料等6個(ge) 10億(yi) 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chan) ,晶體(ti) 新能源等259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加快建設,以工業(ye) 矽—多晶矽(單晶矽)—拉晶—切片—組件為(wei) 主的光伏全產(chan) 業(ye) 鏈製造基地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逐年增長。僅(jin) 今年石嘴山計劃實施的100個(ge) 重點項目中,產(chan) 業(ye) 轉型示範項目就有45個(ge) ,其中“六新”產(chan) 業(ye) 項目28個(ge)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項目9個(ge) 。
“轉”的背後,科技創新是硬支撐。
在石嘴山煤炭經濟轉型浪潮中,相關(guan) 聯的裝備製造企業(ye) 也曾站在“十字路口”。寧夏天地奔牛實業(ye) 集團是一家成立於(yu) 三線建設時期的老企業(ye) ,曾為(wei) 全國過半的煤礦供應裝備。近年來,其煤機裝備製造逐步卸下落後工藝設施的“包袱”、插上數字“翅膀”,成功入選國家級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示範企業(ye) 。
“我們(men) 的設備都是數字化的,從(cong) 製造工藝開始,就通過NC數據傳(chuan) 輸,讓遠端工藝模擬和現場製造協調,再加上數字化的製造過程監控,實現整個(ge) 生產(chan) 過程的精細管理。”該公司副總經理劉慶華告訴記者,企業(ye) 以核心技術研發推動創新發展,平均每年營業(ye) 收入4%以上投入研發,獲得專(zhuan) 利共378項,刮板輸送機、智能化反井鑽機研發製造等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企業(ye) 年產(chan) 值由建廠之初的3000萬(wan) 元增長到超30億(yi) 元。
從(cong) 製造到智造、從(cong) 跟跑到領跑,華麗(li) 轉型、輕裝上陣的不僅(jin) 僅(jin) 有天地奔牛。科技,正引領石嘴山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老“樹”抽新“枝”。2022年,石嘴山加快整合提升碳基材料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推動低碳產(chan) 業(ye) 功能區轉型發展,淘汰落後產(chan) 能177.8萬(wan) 噸,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綠色低碳轉型步伐不斷加快。同時,實施各類科技項目318個(ge) ,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24家、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ye) 98家、“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20家,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6.2%。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