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半瓶水”浪費,我們需要來一場“光瓶行動”
前不久,南京市某酒店在48人的會(hui) 議結束後,倒掉了43瓶開封後未喝完的水,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因此被執法人員開出罰單,責令整改。看似一件小事背後,反映出來的是有關(guan) 部門對“半瓶水”浪費問題的重視。
從(cong) 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就把節約用水作為(wei) 一項基本政策。多年來,各地各行業(ye) 在節約水資源方麵都做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看似微小、甚至不會(hui) 引起人們(men) 注意的浪費水資源現象卻時有發生。
正如“半瓶水”浪費現象,多年來,會(hui) 場的瓶裝水開封後喝兩(liang) 口,會(hui) 議結束後不帶走,已是很多參會(hui) 人員默認的“潛規則”。一些人認為(wei) ,瓶裝水由會(hui) 議承辦方免費提供,自己帶走沒喝完的水有占便宜之嫌,也比較累贅;而會(hui) 議承辦方則認為(wei) ,幾瓶水沒幾個(ge) 錢,為(wei) 確保衛生安全,最“保險”的方法就是直接倒掉。這樣一些漫不經心的想法,忽視了最重要的環保因素,導致“半瓶水”大量被浪費。
“半瓶水”造成的浪費顯然是驚人的。那被倒掉的43瓶水,僅(jin) 僅(jin) 是一家酒店、一次會(hui) 議的浪費量,若從(cong) 全國來看,類似的現象或許每天都在發生,一年下來的浪費量又將有多少?關(guan) 注瓶裝水十餘(yu) 年的環保組織“水衛士行動”負責人張合軍(jun) 曾調查發現,全國一年浪費的“半瓶水”保守估計在千萬(wan) 瓶以上,而我國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整治。
做好厲行節約,需形成社會(hui) 合力,共同探索。消費者可以在出席公共場合時自帶水杯,也要牢記自己是“半瓶水”的責任主體(ti) ,沒喝完要帶走;生產(chan) 企業(ye) 應增加小瓶水生產(chan) 線,同時可嚐試在供應公共場所的產(chan) 品包裝上增加環保消費提示;經營企業(ye) 可考慮提供取用直飲水服務,在會(hui) 場等處明顯張貼“珍惜每一滴水”等宣傳(chuan) 標語,提醒用水者節約;有關(guan) 部門在相關(guan) 標準上仍需繼續落實推進,部分標準或可從(cong) 推薦性標準轉為(wei) 強製性標準......讓“光瓶行動”不止局限於(yu) 某一個(ge) 主體(ti) 、某一座城市,而是在全社會(hui) 範圍內(nei) 開展,形成厲行節約的蔚然之風。
麵對人生,我們(men) 常常會(hui) 聽到一句話,“不要看到瓶子裏‘隻有’半瓶水,要看到‘還有’半瓶水。”麵對水資源,我們(men) 亦需要有這樣的認知。當人人都能注意到瓶子裏“還有”半瓶水,“半瓶水”的處置或許就不再是難題。(評論員 馬曉潔、魏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