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99、蜜瓜假進口……“水果自由”路上還有哪些坑
品類豐(feng) 富、品質優(you) 良的水果如今已經成為(wei) 人們(men) 飲食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記者調查發現,部分不良商家將歪心思動到水果銷售領域,通過過度包裝、打信息差等手段牟利。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應采取更為(wei) 多元的監督管理手段,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假精致”還是“真上當”?
一列精致的木盒碼放整齊,打開後,各種裝飾填充物充斥其間,實際內(nei) 容物卻隻有一顆草莓,店家告訴記者,這樣一顆“日本白雪草莓”,在節日能賣上近百元的高價(jia) 。“小情侶(lv) 送禮用的,誰還在乎味道呢?”
記者打開網購平台,發現類似的“精致水果”銷售量不小,哈密瓜、牛油果等各種水果被精致包裝一番,再打上進口標簽,就能標上數百元的價(jia) 格。
在一家店鋪,一顆標注日本品種的草莓竟然要價(jia) 高達99元,當記者詢問其是否真的是日本進口產(chan) 品時,店家卻顧左右而言他,隻表示“谘詢的產(chan) 品都有現貨”。當記者追問進口草莓是否還能保證新鮮時,店家幹脆放棄了回複。
在另一家店鋪,也有標注為(wei) 進口品種的蜜瓜,單個(ge) 售價(jia) 在五百元左右。但受訪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相關(guan) 品種多年前便已不允許進口,平台售賣的要麽(me) 是違規進口,要麽(me) 是“冒牌貨”。“還有一些水果的品種是本地引種的,但是部分商家會(hui) 引導消費者誤以為(wei) 是進口水果,從(cong) 而抬高價(jia) 格。”
記者看到,僅(jin) 該品種蜜瓜有上千銷量,店鋪內(nei) 的許多其他“進口水果”“精致水果”,也至少有幾百單的銷售成績。
售賣類似精致水果的店鋪留言區,記者發現,有網民曬圖表示包裝精致“有麵子”“收到禮物很喜歡”,但也有網民直言“智商稅,別買(mai) ”。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消費者對包裝水果的特殊需求,是高價(jia) 水果市場形成的原因之一。“情人節送出去顯得高檔,也讓人有被重視的感覺。”在售賣此類商品的網店評論區,類似的說法屢見不鮮。有受訪者表示,在不少社交平台,都會(hui) 看到此類精致包裝的水果,令人“忍不住也想精致一下”。麵對“智商稅”的評論與(yu) 質疑,也有網友回應稱,買(mai) 的就是“顏值”,不在乎價(jia) 格高一點。
有店家直言,為(wei) 了不顯得寒酸,“人情上過得去”,節日期間豪華包裝的水果一直有銷路。“會(hui) 有顧客覺得太貴,但總是咬咬牙就買(mai) 了。”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在水果售賣市場,不同品類的利潤差價(jia) 不會(hui) 太高,一些不法商家為(wei) 了掙得更多,動起了“歪腦筋”,比如加盒加蓋,利潤率能上一個(ge) 大台階。
部分商品銷售環節弄虛作假
記者采訪業(ye) 內(nei) 人士了解到,部分生產(chan) 環節劣質果流入電商及直播平台。鮮蜂(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彪告訴記者,果園出品的各類水果,一般都有按字母進行的等級劃分,“最劣質的我們(men) 業(ye) 內(nei) 一般叫‘電商果’。”王彪解釋說,有傷(shang) 的殘次品一般很難在傳(chuan) 統渠道進行銷售,一般以很低的價(jia) 格轉賣給一些電商平台的商戶。
“這種水果業(ye) 內(nei) 也默認沒有質保,賣出去就不管了。”王彪表示,果園與(yu) 收購商戶在此類水果上有著“默契”,不會(hui) 驗視相關(guan) 果品的良品比例。“消費者買(mai) 到品質不好的,一是生鮮投訴取證難;二是幾十塊錢大部分人覺得不值當,因此最後往往落個(ge) 不再追究的結果。”
中間批發環節也存在弄虛作假現象。天津食品集團商貿公司副總經理蔣連成告訴記者,在批發環節,部分不法商家絞盡腦汁謀求利潤。“比如有一種常見的水果增重方式,就是在箱內(nei) 的紙板隔層的縫隙內(nei) ,填入石灰等工業(ye) 產(chan) 品。”
蔣連成表示,以次充好也是常見的問題。“打開箱子大個(ge) 兒(er) 的在上層,小個(ge) 兒(er) 劣質的在下層。但一批貨不可能全部拆開驗視,這會(hui) 增加成本。”以蘋果為(wei) 例,冒充甘肅或山東(dong) 的優(you) 質蘋果,平均賣價(jia) 能高出百分之二十以上。“非專(zhuan) 業(ye) 人士,一眼很難識別出來。”
信息差之下零售端也不可掉以輕心。王彪表示,在銷售環節中利用信息差將劣質水果高價(jia) 賣出也是常見手段。“比如榴蓮,反複凍融,果肉會(hui) 發白甚至變質,消費者不知道就會(hui) 以正常價(jia) 格買(mai) 走。”
“水果自由”期待更完備保障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準公布的《限製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強製性國家標準將於(yu) 2023年9月1日正式實施。上海錦天城(天津)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玉華表示,新標準落實後在執法實踐中要注意新的適用問題,針對當前水果銷售領域可能存在的一些新的包裝形式及變種,應加強監督管理。
蔣連成建議,應加強水果銷售中“三品一標”等國家認證標準推廣,對於(yu) 一些特色產(chan) 品也應加強地方性標識的注冊(ce) 及維權。監管部門可加大對於(yu) 以次充好、“冒名頂替”等銷售領域存在問題的打擊力度,增加違法成本。“可以開展水果選購知識講座等活動,從(cong) 增加消費者鑒別能力入手。”
此外,針對線上平台生鮮交易監管維權不易等特點,部分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加大對於(yu) 生鮮電商平台商戶的入駐審查力度,建立更為(wei) 長效的追責機製。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生鮮電商消費投訴數據與(yu) 典型案例報告》顯示,商品信息標注不規範,商品變質腐爛、破損、異味,商品實物與(yu) 宣傳(chuan) 不符等是生鮮電商投訴的高發問題。“有的投訴差評商家自己就能刷下去,有的換個(ge) 名稱重新上架。”王彪建議,電商平台應聯合監管部門設置更為(wei) 完善的評價(jia) 與(yu) 商戶退出機製,推動消費者參與(yu) 其中,持續優(you) 化電商水果市場。(記者郭方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