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夜難眠總出汗 平肝調脾巧“補陽”
醫案 高阿姨,68歲,失眠20年
高阿姨今年68歲,卻被失眠困擾了20餘(yu) 年。每天輾轉難眠,各類中西醫安神助眠藥都用遍,效果時好時壞,讓高阿姨很痛苦。回想起這一切就是始於(yu) 退休後絕經期,那時她常常感到腰酸乏力、雙膝怕冷,偶爾還會(hui) 頭暈。從(cong) 開始一兩(liang) 小時才能入眠,到後來整夜隻能睡上一兩(liang) 小時。別人午休完都神清氣爽,高阿姨卻是一身大汗,覺得疲憊不堪。近些日子,因為(wei) 家中一些瑣事煩擾,高阿姨每天早晨起來都覺得口中發苦,眼睛又幹又痛,怕冷,膝關(guan) 節無力。聽說廣東(dong) 省中醫院德叔擅長治療雜病,便前來德叔門診求助。
德叔解謎 肝腎虧(kui) 虛,陽弱不能散濕
德叔認為(wei) ,高阿姨日常辛勤勞作,沒有及時感知到身體(ti) 發出的一些小信號,隨著年齡增長,肝腎逐漸虧(kui) 虛,陰損及陽,陰陽兩(liang) 虛,就易出現腰膝酸軟、下肢畏冷的症狀。陽氣不足則濕邪易停聚於(yu) 四肢經絡,清陽不升故出現頭暈、胸悶症狀,氣血不能上升則心神失養(yang) ,出現失眠。氣虛則不能固攝,出汗多又耗氣,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氣陰不足,陰不斂陽,情緒稍波動便易導致陽亢,而出現口苦、眼幹、眼痛的症狀。治療上,德叔平肝安神調脾,補肝腎為(wei) 主,佐以益氣養(yang) 陰之品。服用中藥兩(liang) 周後,高阿姨徹夜難眠明顯緩解,未再頭暈。
預防保健 巧妙“補陽”,安然入睡
像高阿姨這類難以入眠的中老年人越來越多,春季正是陽氣升發的時候,更要注意“補陽”。德叔提醒,要預防不當“補陽”引起不適。如有的人脾胃不好,虛不受補,此時“補陽”要循序漸進,配合健脾的白術、陳皮、黨(dang) 參、山藥等藥材。但也不必過於(yu) 恐懼“補陽”,隻要大方向適合自己體(ti) 質,可大膽嚐試。孫思邈曾講,“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yang) 脾氣”。多吃酸味食物會(hui) 使肝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yang) ,忌酸澀,宜選辛、甘溫之品。飲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還可通過艾灸腰陽關(guan) 穴益氣溫陽通絡。睡前還可用艾葉30克,桂枝20克,煎煮約30分鍾,臨(lin) 睡前泡腳,溫經散寒安神。
德叔養(yang) 生藥膳房 安神湯
材料:半隻雞,瘦肉150克,佛手15克,茯神15克,枸杞20克,生薑3-5片,精鹽適量。
功效:養(yang) 肝疏肝益氣。
烹製方法:諸物洗淨,雞、瘦肉切塊,放入沸水中焯水備用;上述食材放入鍋中,加清水約1750毫升,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1.5小時,放入適量精鹽調味即可,此為(wei) 2-3人量。(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沈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