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堂語文公開課緣何走紅網絡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遇到這樣的老師,真是孩子們(men) 的幸運。”看了山東(dong) 電視台《超級語文課》節目中來自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教育教學研究院的教師趙昭講的《月光曲》一課,網友留言道。近日熱播的《超級語文課》把濃縮的中小學課堂搬上了熒屏,來自全國各地學校的老師們(men) “賽課”的熱情打動了很多觀眾(zhong) ,也帶來了對課堂提質增效的新思考。“雙減”後的課堂孩子們(men) 如何“吃得飽”?新課標頒布後的中小學課堂,能否真正通向核心素養(yang) ?
立足學生主體(ti) ,實踐中提升素養(yang)
沒有贅述和冗餘(yu) ,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打開文本的鑰匙”。深耕小學語文23載的“福建省語文學科帶頭人”何捷關(guan) 注幾個(ge) 標點符號,讓學生更好讀懂《田忌賽馬》中的人物心理。“劉邦為(wei) 何自稱臣,又為(wei) 何稱項羽為(wei) 將軍(jun) ?”名字和稱號,是華東(dong) 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劉從(cong) 良老師破解《鴻門宴》的密碼。而南京市浦口區車站小學朱文潔老師則敏銳“捕捉”到諸葛亮的笑聲,大家才明白熟悉的《草船借箭》可以這樣解讀……
“課程設計充分體(ti) 現了教師為(wei) 主導,學生為(wei) 主體(ti) 的理念。”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杜祥分析,“教師在吃透課標的基礎上,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ang) 為(wei) 依托,設置了適當的情境和學習(xi) 活動,發展了學生語言、思維、審美等能力,最終上升到文化的理解和傳(chuan) 承。”
北京教育學院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學院副院長胡春梅表示,語文課程培養(yang) 的核心素養(yang) ,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在《超級語文課》中有的課例側(ce) 重思維能力,有的課例側(ce) 重審美創造,但在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wei) 基礎,並在學生個(ge) 體(ti) 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綜合發展與(yu) 整體(ti) 提升。”
思辨精巧細微,“出其不意”中收獲真知
“《月光曲》選自六年級上冊(ce) 第七單元,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ti) 會(hui) 藝術之美’,這應該是本課學習(xi) 的重點,也是難點。一般來說,語文老師都在此下功夫,努力引導學生通過語言走進音樂(le) ,然後從(cong) 讀到寫(xie) ,學會(hui) 從(cong) 音樂(le) 回到語言。”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語文教師周其星回憶自己平時備課的過程。
“這節課上,老師另辟蹊徑,圍繞課文內(nei) 容,補充相關(guan) 史料,培養(yang) 學生審辨性思維力,符合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能根據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初步判斷信息真偽(wei) ,感知情感傾(qing) 向,形成自己對社會(hui) 熱點問題的初步認識’。這樣的教學,對當下的語文教育,的確是極有益的補充。”周其星說。
胡春梅認為(wei) ,語文教學內(nei) 容的時代性體(ti) 現在,教師教學充分吸收語言、文學研究的新成果,關(guan) 注現今時代語言生活的新發展;內(nei) 容的典範性是指教師能夠精選文質兼美的作品,重視對學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作用。“《月光曲》這個(ge) 教學課例,教師注重語文學習(xi) 與(yu) 藝術之美以及學生生活的聯係,其中對於(yu) ‘虛構性’與(yu) ‘真實性’教學的精彩片段,已將小說文體(ti) 教學的核心概念牢牢印刻在孩子們(men) 的腦海中。”
“不過,這堂課上,所有信息都是老師提供的,雖然信息豐(feng) 富有利於(yu) 對事實作出相對全麵的判斷,然則信息提供的渠道還略顯單一,也是一種變相的控製,還是‘給’的課堂,而不是‘探’的學習(xi) 現場。”周其星提出了進一步改進課程的建議,“如果問題前置,學生在走進教室之前就已經圍繞‘真假’去研究,回到教室來討論,是不是更有價(jia) 值?”
精研教材、緊扣生活,才能打造出“超級課堂”
究竟什麽(me) 是一堂“超級語文課”?答案在節目中“眾(zhong) 說紛紜”。“鼓勵、鼓舞、調動、發問”,這是節目中每節課都坐在教室後方的“評課員”竇昕眼中超級老師的標準,而和他一同評課的旅行博主房琪,則認為(wei) 應當是“打動人心的課堂”。
杜祥認為(wei) ,課標是課程的生命線,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依據,要打造一門“金課”,教師必須吃透教材,發揮主觀能動性,靈活設計學習(xi) 場景和學習(xi) 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生成“經驗”,這是“金課”的標誌之一——生成性課堂。
“一方麵,欣賞上課老師的教學藝術,另一方麵,也敬佩他們(men) 的勇氣。”周其星表示,“一節隻有十幾分鍾的語文課,一班不很熟悉的學生,一個(ge) 陌生的舞台,這本身就構成了一次富有難度的挑戰。聚光燈下的公開課,既要在緊扣教材上出新意,又要讓學生聽得懂、學得到,也讓專(zhuan) 家以及更多不在場的觀眾(zhong) 賞心悅目,必須要有可圈可點的設計和可以支撐的亮點。而這,離不開研究教材,教師要用好教材、用對教材,就需要研究教材。”
“記得《月光曲》課文後有道選做題:聽一聽自己喜愛的音樂(le) ,展開聯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寫(xie) 下來。無論是將‘話’化為(wei) ‘畫’,還是將‘畫’化作‘話’,都是想象為(wei) 橋,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感受力、表達力。”周其星聯想到了自己上課的情景,“我們(men) 班當時聽的是《森林狂想曲》,因為(wei) 有了課文的引導訓練,學生普遍都寫(xie) 得特別好,或許,這就是授之以漁吧。”
“例如,課例中為(wei) 學校話劇社團《鴻門宴》出謀劃策這一情境任務的設置,推動了學生對課文故事情節、人物性格、藝術手法、主題思想等諸多內(nei) 容的自主探究和深入理解。可見,教學實施也要從(cong) 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創設豐(feng) 富多樣的學習(xi) 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xi) 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這樣才能更好提升教學效果。”胡春梅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