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手抖 這些症狀要警惕帕金森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將推出“世界帕金森病日”科普及義(yi) 診活動,為(wei) 帕友們(men) 答疑解惑。隻有出現手抖症狀才是帕金森病的表現?完全不能動了才考慮手術治療?抗帕藥物盡量少吃減輕副作用……針對大家對於(yu) 帕金森病診療中的常見誤解,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張宇清在此進行“打包”澄清。
誤區 手不抖就不是得了帕金森
真相:震顫,也就是常說的手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見的症狀。然而震顫也分不同的形式,有人是安靜的時候手抖,我們(men) 叫靜止性震顫,這是帕金森經典的表現。此外,帕金森病還會(hui) 存在動作遲緩和僵硬,尤其是做精細動作的時候,如扣扣子、寫(xie) 字、係鞋帶等。
有的帕金森病人可能從(cong) 來不抖,但是存在活動緩慢不靈活、肢體(ti) 僵硬等,在醫生檢查的時候會(hui) 發現患者的肌張力比較高。而有的人是單純做動作保持某個(ge) 姿勢時抖動厲害,除了抖動沒有遲緩和僵硬等其他症狀,這種震顫很可能是另一種疾病:原發性震顫。因此,手抖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沒有抖動也不能排除帕金森病。
患者可以肢體(ti) 兩(liang) 側(ce) 做對比,是不是兩(liang) 側(ce) 速度不一樣;或者患者做事情比以前慢了;手抓東(dong) 西不如以前靈活;做一些精細動作(拿碗、拿筷子、扣扣子)不利索了;寫(xie) 字越來越小(小寫(xie) 征),都是可以早期自測的方法。
還有比如用對指的方式,一側(ce) 有病,這一側(ce) 對指會(hui) 幅度越來越小,頻率也越來越慢;也可以輪流用雙腳拍地板,是不是有一側(ce) 腳拍得比較慢,或者拍的幅度減小;或者有些病人感覺嗅覺不靈,便秘嚴(yan) 重,晚上睡覺大喊大叫,不小心從(cong) 床上掉下來,或者臉繃得緊緊讓家人覺得情緒不好,這些可以幫助患者做一個(ge) 初步的判斷,但是有疑慮的患者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通過醫生查體(ti) 等進行專(zhuan) 業(ye) 的綜合判斷。
誤區 藥物用時間長了得換一換
真相:有些患者認為(wei) ,或許還有比美多巴或者息寧更好更有效的藥物。首先要說明的是,帕金森病的根本原因在於(yu) 腦內(nei) 多巴胺含量不足,所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療就是補充多巴胺到腦子裏去。我們(men) 用的美多巴,或者息寧就是起這個(ge) 作用。其他任何新藥、特效藥都是圍繞多巴胺去做文章的,不可能脫離這個(ge) 原則。
所以可以明確的是,不會(hui) 有藥物比美多巴或者息寧更好更有效,但是會(hui) 不斷地有新藥被開發出來,是可以起到輔助作用的。比如多巴胺受體(ti) 激動劑(商品名:森福羅),會(hui) 提高身體(ti) 對於(yu) 多巴胺的敏感性。單胺氧化酶抑製劑、COMT抑製劑(這兩(liang) 種是延緩多巴胺的分解代謝,延長多巴胺在腦子裏的作用時間)。它們(men) 通過不同的藥理機製增加腦子裏多巴胺的含量,實際上再新的藥物也離不開這個(ge) 原理。
目前帕金森病的藥物有抗膽堿能藥、金剛烷胺、多巴胺替代療法、多巴胺受體(ti) 激動劑、單胺氧化酶抑製劑、COMT抑製劑六大類。如果一定要說新舊的話,單胺氧化酶抑製劑(雷沙吉蘭(lan) )是較新上市的。
誤區 擔心副作用抗帕藥物盡量少吃
真相:現有的帕金森病治療藥物可以控製很多症狀,但再好的藥物也有它的局限性和副作用。藥物治療最核心的當屬美多巴或息寧。美多巴或息寧中的基本成分左旋多巴是最有效的緩解症狀的藥物,它進入腦內(nei) 轉化為(wei) 多巴胺(帕金森病人缺少的一種神經遞質)。當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限時,治療通常從(cong) 服用小劑量美多巴或息寧開始,在最初幾年藥物效果最佳,我們(men) 稱之為(wei) “蜜月期”。但在長期應用以後,病人會(hui) 感到藥物作用時間在縮短,療效在減退,病情仍然在逐漸加重。
但是要明確並不是藥物的使用造成了帕金森病情加重,隨著病情的發展,藥物劑量是要逐漸增加的,比如1/4粒的美多巴對於(yu) 中期或者晚期的患者,通常是沒有效果的,需要適當加大劑量。不要害怕和抵觸藥物。藥物治療盡管有它的副作用,但不用藥的結果是病情進展更快,生活質量更差,積極合理的藥物治療,結合必要時的手術治療,能夠使患者維持相當長時間的有質量的生活。
誤區 完全不能動了再去做手術
真相:這個(ge) 觀點讓很多病人錯過了手術時間,非常令人遺憾。在這裏給大家展示一組統計數字和研究結果。
最近3年的近1000例病例資料表明,在我們(men) 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帕金森病人,平均患病時間10年,病情級別在三級以上。這就意味著很多病人來外科看病時,已經有走路不穩、說話不清或者喝水發嗆,而他們(men) 大多沒有想到的是,其時已經錯過了手術的最佳時機。
帕金森病人的藥物治療有一個(ge) “蜜月”期,大約是3年,3年以後即便增加藥量效果也打折扣,這樣堅持到第4年至第6年,出現了“開、關(guan) ”效應,即當藥物開始起作用時,病人活動自如;當藥物失去作用時,病人的活動變得困難。或者身體(ti) 出現“異動症”等副作用,就是患者應該考慮手術治療的時機。
這是國際上多家研究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也是我們(men) 的經驗體(ti) 會(hui) ,在出現平衡障礙和發音/吞咽困難之前手術,不要等到10年,其長期治療效果要更好些。
但是仍然經常遇到坐著輪椅來看病的患者,說話吃飯都困難了,把手術當成最後的一線希望。他們(men) 有些是以前真的不知道有手術治療,但也有不少本來是知道的,隻是想盡量往後拖,拖到不能再拖為(wei) 止,這種時候特別讓人覺得惋惜。當然這裏麵也有我們(men) 做醫生的責任,沒有把幾年前國際上已經達成的共識,及時準確地傳(chuan) 遞給那些合適手術治療的病人。
誤區 放棄運動擔心意外受傷(shang)
真相:在本病早期,病人運動功能無障礙,能堅持一定的活動。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運動功能會(hui) 發生一定程度的障礙,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這時應指導病人盡量參與(yu) 各種形式的活動,最簡單的散步也好。研究表明,一定強度的運動可以刺激神經營養(yang) 因子的產(chan) 生,起到腦保護作用,延緩病情發展。
堅持四肢各關(guan) 節的功能鍛煉。家人要注意病人活動中的安全問題,走路時持拐杖助行。若病人如廁下蹲及起立困難時,可置高凳坐位排便。餐食中謹防燒、燙傷(shang) 等事故發生。穿脫衣服、扣紐扣、係腰帶和鞋帶有困難者,均需給予幫助。晚期病人自己不能活動,家人或護理人員要幫助做肢體(ti) 活動和肌肉、關(guan) 節的按摩,以促進肢體(ti) 的血液循環,預防肢體(ti) 攣縮、關(guan) 節僵直的發生。
要正視疾病自己應對確實很不容易,但是帕金森並不是致命的,後麵還有很長的路。辦法就是不要過於(yu) 擔心,盡全力過好自己的生活。發展新的愛好,鍛煉,更多地閱讀,關(guan) 注時事。這些能夠把注意力轉移到生命中其他重要的事物上,保持積極狀態和身心活力。
文/張宇清(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宣武醫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