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鄉:先進群體產生“溢出效益”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光明日報通訊員 郝永飛
在河南新鄉(xiang) ,有一個(ge) 獨特現象——“新鄉(xiang) 先進群體(ti) ”:全國先進典型10多個(ge) ,省級100多個(ge) ,市縣兩(liang) 級1000多個(ge) ,湧現出了史來賀、吳金印、劉誌華、張榮鎖、耿瑞先、裴春亮、範海濤、許福卿、趙化錄、申六興(xing) 等一批先進典型。
如今,榜樣的力量正在不斷產(chan) 生“溢出效益”,讓新鄉(xiang) 新先進典型不斷湧現……
用相機激活傳(chuan) 統村落
說起新鄉(xiang) 的傳(chuan) 統村落保護,離不開一個(ge) 用相機守護古村落的孤獨背影,他就是資深媒體(ti) 人、新鄉(xiang) 市攝影家李青春。
“我自費編撰傳(chuan) 統村落的圖書(shu) ,把攝影鏡頭對著鄉(xiang) 村,就是想用文化的力量,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李青春說,“我關(guan) 注古村落,想讓更多人認識傳(chuan) 統村落,讓古村落活起來、火起來、富起來。”
藏在太行深山無人知,外界最早就是通過李青春的攝影作品才開始認識這裏的傳(chuan) 統村落。2015年,通過李青春的努力,輝縣市張泗溝村成功申報為(wei) 國家級傳(chuan) 統村落。此後,他又助力衛輝市獅豹頭鄉(xiang) 裏峪村、定溝村、土池村申報國家級傳(chuan) 統村落,為(wei)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作出了特殊貢獻。
為(wei) 了對外宣傳(chuan) 這些古村落,他自費編著出版了《百年春秋張泗溝》《土池村誌》,匯編了畫冊(ce) 《獅豹頭古村落》,撰寫(xie) 了《傳(chuan) 統村落怎能是被遺忘的角落》《傳(chuan) 統村落在破落中默默堅守》等文稿,還舉(ju) 辦了“新鄉(xiang) 市首次傳(chuan) 統村落專(zhuan) 題攝影展”。在他的鏡頭裏,古樹、古井和石寨牆等傳(chuan) 統村落的重要元素,都是有情感、有溫度的。不久前,他編輯完成了《衛輝匾額》一書(shu) ,把在村落中拍攝的100多塊匾額,按照年代梳理匯集成了“詩書(shu) 門第”“麟筆書(shu) 春”“作善降祥”等主題,彰顯了傳(chuan) 統村落的曆史人文底蘊。
2022年11月初,第六批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村落名單評審結果揭曉,河南有70個(ge) 村上榜,其中新鄉(xiang) 市輝縣市拍石頭鄉(xiang) 黑溝水村、鬆貢水村和薄壁鎮平甸村等3個(ge) 村莊成功入選。至此,新鄉(xiang) 市的國家級傳(chuan) 統村落增至16個(ge) 。
一樹繁花,滿村古韻。通過李青春這樣先進典型的努力,把人文景觀轉化為(wei) 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資源。
讓鄉(xiang) 村美起來
“暖風常拂五陵堤,曙色光分唱曉雞”,古詩如是描繪新鄉(xiang) 市鳳泉區五陵村。但由於(yu) 社會(hui) 轉型變遷,這裏曾經一度被貼上“髒、亂(luan) 、差”的標簽。青年農(nong) 民陳紅玉出任村幹部後,把時尚公益作為(wei) 治理鄉(xiang) 村的切口,組建農(nong) 村時間銀行。
“時間銀行就是你登記為(wei) 儲(chu) 戶,參加誌願服務,儲(chu) 蓄行善時間,當你需要幫助時,可以支取被服務時間。也就是我為(wei) 人人、人人為(wei) 我。”陳紅玉解釋。如今,登記儲(chu) 戶已由成立當天的474名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名,幫扶好人好事上千起,愛心捐助事件超百件,累計捐贈金額50多萬(wan) 元。陳紅玉還組織開展農(nong) 民運動會(hui) 、五陵春晚等活動,豐(feng) 富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精神文化需求。
道路暢通了,村莊幹淨整潔了,鄰裏關(guan) 係融洽了……看得見的變化、看不見的變化,在五陵村每天都發生著。66歲的趙軟山是輝縣市西平羅鄉(xiang) 梨園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30多年來,他堅守著父親(qin) 臨(lin) 終囑托:為(wei) 群眾(zhong) 辦事不能沾光,踏實奉獻,吃虧(kui) 是福。
村民劉山自幼患小兒(er) 麻痹症,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去世後,趙軟山就成了他的“親(qin) 人”。老趙給他找房住,給他挑水做飯、打掃衛生、買(mai) 菜、買(mai) 藥,從(cong) 不嫌煩。今年春節,劉山去世,老趙一聲喊,立即來了一二十個(ge) 熱心小夥(huo) 子,一起打點劉山後事。
新鄉(xiang) 縣朗公廟鎮在全鎮29個(ge) 行政村開辦“道德講堂”,各村每月選一天舉(ju) 辦孝道大餐,把村裏65歲以上的老年人請到村“兩(liang) 委”吃餃子、看大戲,享受精神、物質雙重大餐。鄉(xiang) 風文明,在新鄉(xiang) 廣大鄉(xiang) 村成為(wei) 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
讓共同富裕的路子更寬廣
“刮風一身土,下雨一身泥。”2015年以前的衛輝市安都鄉(xiang) 大雙村,村裏的主道還是土路,村民不滿意,信訪事件不斷,遠近出了名……
2015年,軍(jun) 人出身的孔凡勝被推選為(wei) 大雙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之後,從(cong) 根本上扭轉了這種局麵。“一人富,不算富;眾(zhong) 人富,有出路。”軍(jun) 人出身的孔凡勝將自己的人生與(yu) 大雙村的發展緊緊聯係在一起。如何讓大雙村脫胎換骨?這個(ge) 問題時刻縈繞在他的心頭。
孔凡勝首先從(cong) 整治環境入手,鋪上了水泥路麵,安上了路燈,栽上了景觀樹,良好的環境發揮了育人作用,村容村貌變好了,無形中引導、改變了村裏群眾(zhong) 的生活習(xi) 慣。
大雙村全村655戶2950人,工作千頭萬(wan) 緒難以處理。在調查摸底後,他提煉總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6員”工作方法:當好村民代表的“宣傳(chuan) 員”、老年人的“服務員”、殘聯人的“助殘員”、上訪群眾(zhong) 的“化解員”、外出務工者的“聯絡員”、村民致富的“指導員”。這個(ge) 工作方法覆蓋所有村民,兼顧不同群體(ti) 的不同訴求,把地線接到了村民心裏頭,孔凡勝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麵。
有一位老上訪戶,因為(wei) 家庭鄰裏糾紛頻繁上訪,孔凡勝到家中反複講道理說政策,最後還把他招進自己的餐飲店,不僅(jin) 解決(jue) 了就業(ye) ,而且讓其思想發生轉變。孔凡勝不忘村裏的老人,從(cong) 2016年開始,每年定期為(wei) 村裏70歲以上老人免費理發,每年重陽節和春節為(wei) 無勞動能力的老人發放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暖了民心,聚了人氣。
孔凡勝定期舉(ju) 辦廚師培訓班,在上級黨(dang) 委、政府的支持下,村裏上馬了無公害農(nong) 業(ye) 休閑生態園等項目,以吸納更多的群眾(zhong) 就業(ye) ,帶領更多的群眾(zhong) 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致富不忘鄉(xiang) 親(qin) ,帶領群眾(zhong) 共同脫貧致富,2019年2月,孔凡勝當選為(wei) 敬業(ye) 奉獻類“中國好人”。近年來,大雙村先後獲得了“環境整治先進村”“服務中心工作先進村”等榮譽稱號。不久前,大雙村黨(dang) 支部還被評為(wei) 衛輝市“基層五星黨(dang) 支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