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了比賽的汗水,才是青春啊
記者 衛中
當主題曲《直到世界盡頭》響起,“血液沸騰了,青春回來了。”據第三方售票平台數據顯示,《灌籃高手》點映及預售票房超過1億(yi) 元;首映的“零點場”票房超過1288萬(wan) 元,位居近三年裏中國電影市場第二。
從(cong) 上個(ge) 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伴隨無數人青春歲月的《灌籃高手》電視動畫版,最終也沒能上演湘北籃球隊與(yu) 山王工業(ye) 在全國大賽上的王者對決(jue) ,讓無數擁躉扼腕歎息二十餘(yu) 載。如今《灌籃高手》電影版引發“爺青回”觀影熱潮——據第三方數據平台的用戶畫像數據,打算觀看《灌籃高手》的觀眾(zhong) 裏: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占85.5%;年齡段分布30—39歲觀眾(zhong) 占比49%、20—29歲觀眾(zhong) 占比30.5%。
不過,盡管“懷舊”的觀眾(zhong) 不少,但《灌籃高手》這部二十多年前的作品裏的熱血、團結、堅持不懈的精神,才是穿越時間的力量,也不斷吸引著更年輕的觀眾(zhong) 為(wei) 之心動。
在比賽的最後幾秒,流川楓生平第一次將球傳(chuan) 給了櫻木花道,後者起跳、投球、入籃——絕殺!銀幕內(nei) 外,全場沸騰。追過動畫的人都明白,這兩(liang) 個(ge) “相愛相殺”的家夥(huo) 能打次配合多麽(me) 不易,二人勝利後相互擊掌的鏡頭定格在無數人的腦海中。鮮明的人物性格是作品真正的靈魂,“順境看赤木、逆境看流川、絕境看三井、奇跡看櫻木、宮城看彩子”——《灌籃高手》粉絲(si) 口口相傳(chuan) 的這句話,概括了湘北主力球員的個(ge) 性和青春敘事的特征。他們(men) 有矛盾、有爭(zheng) 執,也有著相互的關(guan) 心幫助,以及團結奮戰的態度。對手太強、領先太多,但是三井壽體(ti) 力耗盡仍然不斷投中讓對方絕望的三分球、櫻木花道重重倒地救下了快出界的球……熱血、超燃的故事情節也激勵著許多《灌籃高手》的觀眾(zhong) 在此後的人生旅途中砥礪前行。
值得注意的是,《灌籃高手》不僅(jin) 是一道文化大餐,也可以說是文化產(chan) 品推動體(ti) 育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經典案例,這部作品為(wei) 原先冷門的日本籃球賽事培養(yang) 了許多觀眾(zhong) 。甚至在中國,當年也有很多中小學生因為(wei) 這部動漫而愛上籃球,走進籃球場扮演櫻木花道、流川楓、仙道彰等人氣角色。等他們(men) 長大成人後,又有很多人去日本旅遊時特意去神奈川縣江之島電車、江之島站等《灌籃高手》中的經典場景拍照留念,推動了當地旅遊和經濟的發展。此外,《灌籃高手》不僅(jin) 在東(dong) 北亞(ya) 地區有極其龐大的粉絲(si) 群體(ti) ,還形成日本對美國的反向文化輸出:以NBA比賽以及球員為(wei) 原型的《灌籃高手》,傳(chuan) 到美國後影響了很多後來的球員,例如曾經多次入選NBA全明星球員的格裏芬曾表示自己最像《灌籃高手》裏的櫻木花道。
盡管電視版的《灌籃高手》已經獲得巨大成功,但井上雄彥仍然對電影版進行了內(nei) 容和技術上的革新和升級。比如劇情從(cong) 以櫻木花道為(wei) 主,轉為(wei) 以宮城良田為(wei) 主;電影版的畫麵從(cong) 3D轉為(wei) 2D,也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了獨特的視覺體(ti) 驗。井上雄彥表示,盡管電影版和漫畫版、電視動畫版有著一樣的根基,但有著更複雜的人際關(guan) 係和人物成長,希望讓觀眾(zhong) 們(men) 產(chan) 生新的感受。可以看到,傳(chuan) 統上強勢的日本動漫,仍然在不斷革故鼎新,也對中國動漫產(chan) 業(ye) 能否拿出講好中國體(ti) 育故事、弘揚中國體(ti) 育精神的佳作,留了一道思考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