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多方和聲,放大全民閱讀聲量
【文化評析】
作者:陳雪
4月23日是第28個(ge) “世界讀書(shu) 日”,為(wei) 鼓勵人們(men) 愛上閱讀、享受閱讀的樂(le) 趣,每年這個(ge) 時候,世界各地都會(hui) 舉(ju) 辦一些異彩紛呈的閱讀活動。今年讀書(shu) 日之前,許多活動預告就已在網上刷屏。其實,從(cong) 4月初開始,各類名家講座、讀書(shu) 分享、書(shu) 展書(shu) 市就開始陸續推出,大有將“讀書(shu) 日”擴展為(wei) “讀書(shu) 月”的勢頭。
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shu) 香中國”是文化強國的重要舉(ju) 措。2014年至2023年,“全民閱讀”連續十次被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耕耘多年,我國閱讀服務體(ti) 係日趨完善,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國80%的縣級以上城市都舉(ju) 辦過全民閱讀活動,“書(shu) 香中國”品牌走向全國,鼓勵更多人參與(yu) 到閱讀中來,從(cong) 而逐步提高全社會(hui) 的閱讀水平。從(cong) 市中心的公共圖書(shu) 館到阡陌之間的農(nong) 家書(shu) 屋,從(cong) 政協委員的“讀書(shu) 會(hui) ”到實體(ti) 書(shu) 店的“童書(shu) 角”,讀書(shu) ,不僅(jin) 是獲取知識與(yu) 思想的重要途徑,也成為(wei) 一種交往方式與(yu) 生活方式。
近幾年有一個(ge) 流行語:“買(mai) 書(shu) 如山倒,讀書(shu) 如抽絲(si) 。”這句話用幽默詼諧的方式,丈量出了閱讀意願與(yu) 現實之間的距離。多年來,我國國民閱讀率、閱讀量持續增長,但成年人國民紙質書(shu) 閱讀量始終沒有達到人均5本。每年4月23日,我們(men) 都會(hui) 看到各類閱讀報告、暢銷書(shu) 榜,熱鬧過後,讀書(shu) 這件日常小事還應引發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是什麽(me) 造成了閱讀意願與(yu) 現實之間的差距?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目前,我們(men) 已經擁有大量“閱讀基礎設施”:公共圖書(shu) 館、農(nong) 家書(shu) 屋、實體(ti) 書(shu) 店、便捷的圖書(shu) 配送物流……讓“全民閱讀”走得更深更廣,未來,或許還需要關(guan) 注可支配時間等方麵。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每個(ge) 人都嚐試在繁忙的工作、學習(xi) 和娛樂(le) 中找到平衡。擁有足夠的閑暇時間,才能靜下心來、從(cong) 容求索,在書(shu) 海當中優(you) 遊涵泳,體(ti) 會(hui) “讀書(shu) 之樂(le) 樂(le) 陶陶”;而如果沒有足夠的可支配時間,終日奔忙,讀書(shu) 就難免被放到次要位置,甚至棄之不顧,長此以往,則會(hui) 失去“整本閱讀”的能力與(yu) 心境。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來講,推廣閱讀、提高國民閱讀量,是一個(ge) 需要嵌入到整個(ge) 社會(hui) 發展框架中來討論的議題,而不僅(jin) 僅(jin) 是“讀書(shu) 圈”的事。
“走向閱讀社會(hui) ”,是聯合國教科文組創設“世界讀書(shu) 日”的一個(ge) 初衷。其實,無論是“閱讀社會(hui) ”還是“學習(xi) 型社會(hui) ”,都需要政府、學校、企業(ye) 、圖書(shu) 館、出版機構、家庭等多方形成合力、共唱和聲,如此,才能不斷放大讀書(shu) 的聲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