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藝術走進旅遊 生活更加美好

發布時間:2023-04-28 10:3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化是對美的追尋,藝術是對美的創造,旅遊是對美的發現。當文化藝術遇到旅遊,將帶給我們(men) 怎樣的驚喜呢?

  在近日舉(ju) 辦的2023中國旅遊科學年會(hui) 上,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了“藝術和旅遊融合”十大經典案例,它們(men) 是藝術和旅遊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體(ti) 現了藝術和旅遊彼此走近帶來的美好生活。記者選取三個(ge) 案例,讓我們(men) 一起感受其中的新意和美好。

  杭州書(shu) 房:

  打造公共服務藝術新空間

  浙江杭州之所以能夠成為(wei) 近悅遠來的旅遊目的地,固然需要西湖、大運河、良渚這樣的自然和曆史文化遺產(chan) ,更需要讓這些優(you) 秀的文化浸潤到日常生活空間,讓每一位市民遊客成為(wei) 知性、美麗(li) 而優(you) 雅的風景。杭州書(shu) 房正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不僅(jin) 免費向市民開放,更是遊客可以自由進出的美好生活體(ti) 驗空間,是鏈接市民與(yu) 遊客的城市會(hui) 客廳。

  杭州書(shu) 房是以圖書(shu) 借閱為(wei) 圓心,鏈接全民閱讀、文化交流、藝術展覽、視聽經驗等更多活動類型,提供文創產(chan) 品售賣、智慧旅遊資源、輕食服務等消費場景的溫馨文旅綜合體(ti) 。現已建成杭州書(shu) 房115家,年均開展各類活動超過3000場,累計服務人次超1500萬(wan) 。

  杭州書(shu) 房有顏值、有內(nei) 涵、有創新。目前,杭州書(shu) 房布局於(yu) 各個(ge) 鄉(xiang) 鎮街道,還融入了公園、古鎮、產(chan) 業(ye) 園區甚至特色酒店、醫院等多類型公共空間,有宋韻、音樂(le) 、藝術、旗袍、茶文化、財經等不同主題的書(shu) 房,部分還實現了旅遊谘詢、線上訂票等旅遊服務功能。杭州書(shu) 房是凸顯文旅深度融合的新空間,已成為(wei) 市民遊客打卡的新地標。

  杭州書(shu) 房以書(shu) 為(wei) 名,但並不隻有書(shu) ,還為(wei) 市民遊客提供多樣化體(ti) 驗,在這裏可以欣賞當代藝術裝置展,可以參加一場杭州城市漫步研學遊,可以玩紅色劇本殺,或者邂逅新書(shu) 或新車的發布會(hui) ……當下,115家杭州書(shu) 房正在聯動開展首屆杭州春日讀書(shu) 節,讀書(shu) 節上有市集、有沙龍、有藝術,成為(wei) 近期市民遊客爭(zheng) 相參與(yu) 的熱點活動。

  杭州書(shu) 房努力實踐“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新模式,嚐試與(yu) 民營書(shu) 店、文化機構、名人工作室等開展合作。目前,第三方機構或團體(ti) 參與(yu) 興(xing) 辦杭州書(shu) 房的比例已接近50%。杭州書(shu) 房成為(wei) 吸引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公共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揚州瘦西湖:

  讓詩情畫意灑滿旅程

  旅遊勝地江蘇揚州是一座浸潤在唐詩宋詞裏的千年古城。藝術和旅遊在揚州為(wei) 遊客融合創新出詩情畫意的美好體(ti) 驗。

  2021年,瘦西湖風景區推出國內(nei) 首創的唐詩主題大型沉浸式夜遊項目“二分明月憶揚州”,隨後不斷升級創新,以詩詞、光影、演藝、巡遊、非遺、科技等元素為(wei) 核心,打造唐詩光影詩畫、場景演藝體(ti) 驗、花車巡遊、千燈夜市4大板塊,推出多種沉浸式體(ti) 驗項目,充分展現了揚州地方特色和文化內(nei) 涵。

  沉浸式夜遊令遊客看到的不僅(jin) 是瘦西湖流淌的湖水,還有唐詩在曆史長河中飛濺出的朵朵浪花。瘦西湖用現代的光影藝術演繹出一首首經典流傳(chuan) 的詩詞,比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科技賦能讓夜色別樣美麗(li) 。為(wei) 營造兼具時尚、詩意、神秘、浪漫的夜遊意境,瘦西湖景區堅持“文化為(wei) 魂、科技賦能”,不斷優(you) 化光影效果,在瘦西湖長達3.5公裏的核心遊覽線上,采取10至20分鍾循環表演的形式,形成光彩奪目、夢幻時尚的夜遊空間和視覺盛宴。

  水路夜遊,令人沉醉在槳聲燈影之中;花車巡遊,在唯美夜色中展現生動趣味的揚州故事;非遺文化與(yu) “夜文化”交融,揚州清曲、雕版印刷、揚州漆器等多項非遺項目展演引人入勝。沉浸式夜遊令遊客流連忘返。

  夢幻唯美的光影效果和精彩的人文表演令人讚歎不已。遊客紛紛點讚:這是富有人文氣息的唐詩之旅,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千年雲(yun) 煙,讓我們(men) 身臨(lin) 其境地感受大唐揚州不夜城之盛世輝煌。

  舞劇《長恨歌》:

  傳(chuan) 統文化的旅遊創造

  “斯山為(wei) 大幕、斯水作舞台、斯地真曆史、借我入戲來”,中國首部大型曆史實景舞劇《長恨歌》在陝西西安華清宮景區已上演了18年,成功地將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文化體(ti) 驗優(you) 勢,是文旅融合最具活力的典範之一,已成為(wei) 西安的文化新名片,也是文化旅遊的新品牌。

  古代四大皇家園林之一的華清宮,是傳(chuan) 統的觀光型旅遊景區。隨著旅遊業(ye) 發展,如何實現產(chan) 品轉型升級成為(wei) 華清宮的難題。華清宮堅持“旅遊資源+文化創意”的思路,對深厚的曆史積澱和獨特的人文景觀進行挖掘整合,創造性地把真山真水真曆史與(yu) 實景舞台相結合,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實現了動態文化演出與(yu) 靜態旅遊資源的巧妙嫁接,2006年推出文化創意產(chan) 品《長恨歌》,讓這段躺著的曆史站了起來。

  《長恨歌》演出曆經10餘(yu) 次改造提升,已演出4300餘(yu) 場,接待觀眾(zhong) 800餘(yu) 萬(wan) 人次,收入超過14億(yi) 元。2021年12月,《長恨歌》的冬季版——冰火《長恨歌》正式亮相,不僅(jin) 在舞台表現上實現了全新的突破,在舞美、編排、高科技運用等方麵也進行了升級,增加了雪景、冰效、火把、火海等冰火元素,營造出霜雪鋪陳、寒冰倒掛的景象,觀眾(zhong) 在現場宛如穿越到唐朝的冬天,觀看唐玄宗與(yu) 楊貴妃那唯美傷(shang) 感的愛情故事。這場演出實現了北方冬季實景演藝零的突破,變“冷”經濟為(wei) “熱”資源,帶動了全域旅遊的發展。

  冰火《長恨歌》自開演以來,受到廣大遊客的喜歡。自2023年元旦起,至今演出58天,133場,創收6740萬(wan) 元,接待量、總營收再創新高。今年春節假期,接待量再創新高,首次於(yu) 冬季開啟每日三場模式。上座率再創新高,超過了2019年暑期旺季。(趙珊)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