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證券業服務實體經濟綜合能力
當前,我國證券公司主動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積極服務實體(ti) 經濟和科技創新。證券公司應圍繞科技創新企業(ye) 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鏈條服務,更好地服務實體(ti) 經濟。
今年年初以來,市場需求逐步恢複,經濟增長好於(yu) 預期,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基於(yu) 此,國內(nei) 資本市場普遍回暖。公開數據顯示,43家上市券商2023年一季度都實現盈利,其中8家扭虧(kui) 為(wei) 盈,17家淨利潤同比實現翻番或以上增長,體(ti) 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以及較強的穩健經營能力。實踐證明,服務實體(ti) 經濟是實現證券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和立身之本。
當前,作為(wei) 直接融資服務的核心服務機構,我國證券公司主動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積極服務實體(ti) 經濟和科技創新,充分運用股票、債(zhai) 券等多種金融工具,為(wei) 實體(ti) 經濟發展提供直接融資合計5.92萬(wan) 億(yi) 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證券公司服務428家企業(ye) 實現境內(nei) 上市,融資金額同比增長8.15%,創下自2012年以來A股首發上市的新高,占全球首發上市總規模的份額很高。
作為(wei) 財富管理服務的提供者,證券公司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財富管理功能,加強多元化理財產(chan) 品供給能力和多層次的投顧服務能力建設。截至2022年年末,證券公司代理銷售金融產(chan) 品保有規模2.75萬(wan) 億(yi) 元,受托管理客戶資產(chan) 規模9.76萬(wan) 億(yi) 元。
作為(wei) 交易服務的參與(yu) 者和相關(guan) 基礎設施的建設者,證券公司還持續提升信息技術投入,加快數字化轉型。截至2022年年末,證券公司服務投資者數量達到2.1億(yi) ,同比增長7.46%,服務經紀業(ye) 務客戶資金餘(yu) 額1.88萬(wan) 億(yi) 元。與(yu) 此同時,證券公司積極參與(yu) 做市商交易模式的改革試點,為(wei) 投資者提供更便捷、多元、高效的交易服務,為(wei) 市場增加流動性供給,倡導長期投資和價(jia) 值投資理念,穩定市場交易情緒。
作為(wei) 證券市場雙向開放的實施者,證券公司通過代理客戶港股通,深度服務滬深股通。截至2022年年末,境外機構和個(ge) 人持有A股市值3.20萬(wan) 億(yi) 元。2022年,證券公司服務企業(ye) 在中國香港市場IPO融資1019.31億(yi) 港元,占香港市場的97.43%;服務10家A股上市公司在倫(lun) 敦、瑞士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並上市全球存托憑證(GDR),助力國內(nei) 企業(ye) 拓寬境外融資渠道,推動中國品牌、產(chan) 品與(yu) 服務走向世界。
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是黨(dang) 中央賦予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ye) 的曆史重任。未來,證券公司應繼續以改革為(wei) 核心動力,積極落實好全麵注冊(ce) 製及相關(guan) 配套改革,重點強化投行業(ye) 務的能力建設,特別是要積極強化價(jia) 值發現能力、股票定價(jia) 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積極推動投資與(yu) 投行聯合服務模式,有序發展股權投資,圍繞科技創新企業(ye) 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鏈條服務,更好地服務實體(ti) 經濟。
證券公司要著重抓好投行業(ye) 務的執業(ye) 質量建設和合規風控管理水平。投行業(ye) 務服務機構客戶,強調品牌意識和規模效應,未來分化趨勢會(hui) 日趨明顯,不同證券公司要根據自身特點尋找適合自身稟賦特點的發展路徑,實施差異化的競爭(zheng) 模式。要根據財富管理的市場變化趨勢,健全風險適配的理財產(chan) 品體(ti) 係,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全方位提高投顧能力,更好滿足廣大居民的投資理財需要。以參與(yu) 做市交易試點為(wei) 契機,全麵增強交易服務能力,積極發揮市場引導功能,提高市場活躍度,有效降低市場波動。要繼續貫徹落實好嚴(yan) 字當頭的監管要求,自覺維護一二級市場秩序,以市場化、法治化為(wei) 基本遵循持續推動證券行業(ye) 的高質量發展。(聶無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