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森林“糧庫” 讓中國飯碗更“豐盛”
【經濟界麵】
目前,我國森林麵積2.31億(yi) 公頃,木本油料、林下經濟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
打造森林“糧庫” 讓中國飯碗更“豐(feng) 盛”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ya) 奇
5月初,雨氣朦朧的晨光裏,在貴州貴陽開陽縣毛雲(yun) 鄉(xiang) 魯底村的油茶種植基地,村民們(men) 已經揮動著鋤頭,種下了一株株油茶樹。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以及油茶樹進入盛產(chan) 期,優(you) 質茶果和茶油產(chan) 品將從(cong) 這裏產(chan) 出,走上全國各地家庭的購物車。
“看到店裏有野生榛子、椴樹蜜、白樺樹汁等森林綠色食品,就想買(mai) 一些寄回家,讓家人也感受一下當地特產(chan) 。”坐落在小興(xing) 安嶺的“林都”伊春在今年“五一”假期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不少遊客被街邊的山區特產(chan) 小店吸引,選購了森林食品。
從(cong) 糧油、水果,到香料、野菜、肉類,森林為(wei) 人們(men) 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食物資源。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nong) 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ju) 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分領域製定實施方案。
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從(cong) 我國目前的產(chan) 業(ye) 發展狀況來看,開發森林食品有多大潛力?麵臨(lin) 哪些機遇和挑戰?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調研。
開發森林食品潛力巨大
曾經的荒地上,成片密集的沙棘林正頑強生長;在沙棘加工廠,生產(chan) 線上工人正忙碌地為(wei) 產(chan) 品打包,沙棘汁、藥茶、保健食品等產(chan) 品銷往全國各地……在山西多地,依托野生沙棘資源,以及規模化的人工種植,當地村民逐步將沙棘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
近年來,山西持續推進林草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建設幹果經濟林、林下經濟示範園區,打造核桃、幹鮮棗、沙棘、連翹等幹果經濟林五大優(you) 勢產(chan) 區。截至2022年10月,山西省幹果經濟林麵積1964萬(wan) 畝(mu) ,總產(chan) 量突破22億(yi) 公斤,“林果經濟”為(wei) 增綠富民提供了助力。
不隻是山西,陝西寶雞在眉縣、扶風、渭濱、高新等縣區積極發展甜柿子特色產(chan) 業(ye) ,全市栽植麵積達1.2萬(wan) 畝(mu) ,年產(chan) 值超過1億(yi) 元;重慶奉節大力發展白茶產(chan) 業(ye) ,全縣茶葉種植麵積3萬(wan) 餘(yu) 畝(mu) ,產(chan) 量560噸,產(chan) 值突破6000萬(wan) 元……
各地根據優(you) 勢資源開發了豐(feng) 富多樣的森林食品,拓寬了食物生產(chan) 和供給渠道,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也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
我國是森林食品生產(chan) 大國。中國林業(ye) 生態發展促進會(hui) 秘書(shu) 長陳蕾告訴記者:“森林食品是指以森林生態環境下生長的植物、微生物及動物為(wei) 原料生產(chan) 加工的各類食品。其中主要包括森林蔬菜類,如香椿、蘑菇、木耳等;森林水果類,如藍莓、荔枝、柚子等;森林堅果類,如核桃、榛子、鬆子等;森林肉食類,如畜禽類、魚、蛋、奶等;還包括森林糧食、油料、飲料、藥材、蜂品、香料、茶葉等種類。”
全國綠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日前發布的《2022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目前,我國森林麵積2.31億(yi) 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4.02%。國家林草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林業(ye) 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實現8.04萬(wan) 億(yi) 元,木本油料、林下經濟、花卉、生態旅遊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綠色生態產(chan) 品供給能力持續增強,經濟林成為(wei) 年產(chan) 值超過萬(wan) 億(yi) 元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
據中國林業(ye) 和草原統計年鑒數據,2014年我國森林食品產(chan) 量為(wei) 1.54億(yi) 噸,需求量1.51億(yi) 噸。到2020年,我國森林食品產(chan) 量增至1.94億(yi) 噸,需求量1.91億(yi) 噸。從(cong) 需求結構上看,我國森林食品消費較大的領域主要是水果及幹果,需求占比約為(wei) 66.5%,此外為(wei) 茶及其他飲料、林產(chan) 品采集、森林藥材等。
“在開發森林食品方麵,我國有巨大潛力。”陳蕾表示,森林植物一般為(wei) 多年生,一次種植,可多年受益。如油茶從(cong) 栽種到開始結果一般隻要3至5年,而受益期長達50至60年,甚至更長。實行科學管理、合理經營,將會(hui) 長期有收獲。同時,森林植物栽培成本低,效益高,市場競爭(zheng) 力強。
陳蕾分析,要重視森林食物在糧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推動糧食安全數量和質量的轉型升級,讓糧食生產(chan) 走上多元化、可持續、高效率、有韌性的發展道路。此外,還要鼓勵、重視並引導森林食物資源的基礎性研究,為(wei) 森林食物深度開發利用提供理論源泉,使森林食物真正成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數量和提升糧食安全質量的重要支柱。
實現經濟與(yu) 生態效益雙豐(feng) 收
距離黃桃上市還有兩(liang) 個(ge) 月,湖南炎陵縣仙坪村的果農(nong) 們(men) 已經開始忙碌。枝葉茂盛的桃林中,他們(men) 正搶抓農(nong) 時為(wei) 黃桃樹疏果。這幾年,炎陵縣充分利用自身海拔較高、氣候適宜等生態環境優(you) 勢,大力發展黃桃產(chan) 業(ye) ,黃桃種植麵積達9.6萬(wan) 畝(mu) ,帶動種植戶近4萬(wan) 人。目前,黃桃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已達30億(yi) 元,成為(wei) 拉動山區群眾(zhong) 致富的特色產(chan) 業(ye) 。
在廣東(dong) 河源紫金縣龍窩鎮,梅園種養(yang)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也利用起山區原生態優(you) 勢,積極探索林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路子。該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nong) 戶+基地”模式,大力發展包括水果種植、茶葉、花卉、苗木、水稻種植及養(yang) 殖等,帶動了當地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
發展林業(ye) 產(chan) 業(ye) 、林下經濟,開發森林食品,多元化的綠色產(chan) 業(ye) 已經在全國多地蓬勃發展。相關(guan) 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森林食品市場規模從(cong) 2014年的11249億(yi) 美元穩步增長到2020年的14506億(yi) 美元,其間年均複合增速為(wei) 4.33%。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森林食品市場規模逐年穩步增長,2020年達2.92萬(wan) 億(yi) 元,同比上升4.66%。
“森林食品產(chan) 業(ye) 是山區經濟的重要支柱,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陳蕾介紹,“比如我國以沙棘為(wei) 原料,開發出了食品飲料、醫藥保健、日化、飼料、餌料等8大類約200多種產(chan) 品,年產(chan) 值3億(yi) 至5億(yi) 元,為(wei) 人們(men) 增收致富闖出了一條新路。我國多地的森林蔬菜已遠銷到加拿大、美國、德國等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僅(jin) 根類森林蔬菜年創匯就達7000多萬(wan) 美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2000多個(ge) 縣(市、區、旗)有經濟林種植和生產(chan) ,涉及8400多萬(wan) 農(nong) 村人口,核桃、油茶、蘋果、柑橘、棗、梨、板栗等主要經濟林種植麵積均超過1000萬(wan) 畝(mu) ,有力促進了山區、林區、沙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改善和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
除了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發展森林食品還具有顯著的生態和社會(hui) 效益。陳蕾指出,森林植物大多生長快且繁殖力強,具有耐幹旱、耐貧瘠、耐鹽堿並有較強的抗逆性等特點。科學種植經濟林,不僅(jin) 可以生產(chan) “綠色食品”,而且可以綠化荒山,提高森林覆蓋率,有利於(yu) 保持水土,調節氣候。
然而,開發森林食物仍要以加強山區林業(ye) 生態建設,利用現有的適宜山地資源培育食物森林等為(wei) 前提。平衡“向森林要食物”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關(guan) 係,也是開發森林食品過程中麵臨(lin) 的挑戰。
陳蕾表示,向森林要食物,要處理好開發和保護的辯證關(guan) 係。一方麵,要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統籌多途徑、多方式造林,提升森林質量和蓄積總量,促進森林各類物種繁衍生息;另一方麵,要圍繞林業(ye) 提質增效,培育林產(chan) 品優(you) 勢品種,因地製宜發展種苗花卉、林下經濟、林草中藥材等生態產(chan) 業(ye) ,開發類別多樣、營養(yang) 健康、方便快捷的林業(ye) 產(chan) 品,將森林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
推動技術開發及應用創新
核桃是四川廣元朝天區的特色果品之一。五月初的核桃基地裏,成片的核桃樹枝葉繁茂。“為(wei) 了實現核桃產(chan) 業(ye) 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我們(men) 大力支持核桃專(zhuan) 合社、核桃種植大戶延伸核桃產(chan) 業(ye) 鏈,目前已經建成3個(ge) 初加工點。”朝天區林業(ye) 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市場推出的核桃油、核桃小吃、核桃月餅等新產(chan) 品,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購買(mai) ,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
走進浙江常山縣,28萬(wan) 畝(mu) 油茶布滿連綿的山坡,帶來滿目綠意。通過打破油茶“種、賣”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局限,從(cong) 基地、工廠向市場延伸,如今,常山已擁有油茶加工企業(ye) (合作社)40餘(yu) 家,精製油加工能力企業(ye) 8家,研發了化妝品、保健品、差皂素等5大類、20餘(yu) 個(ge) 係列產(chan) 品。日前,常山發布的《油茶產(chan) 業(ye) 2023—2025三年行動方案》指出,將加大全產(chan) 業(ye) 鏈扶持力度,完善全縣油茶產(chan) 業(ye) 生態,激發市場主體(ti) 規模化種植油茶的積極性。
從(cong) 蔬菜、水果、堅果,到經過初步加工的果汁、食用油,再到深加工的保健品,近年來,各地通過延長產(chan) 業(ye) 鏈、深加工,開發出豐(feng) 富、多樣的森林食品。然而,目前在森林食品開發上,我國不少地區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浙江農(nong) 林大學副校長、教授吳家勝指出,我國初步形成了特色鮮明、功能齊全、效益良好的經濟林產(chan) 業(ye) 格局,但森林“糧庫”開發利用仍存在發展規劃缺乏、資源挖掘利用不足、品種選育滯後、低產(chan) 低效林麵積大、特色功能成分不清、欠缺高值化產(chan) 品、全產(chan) 業(ye) 鏈技術裝備落後、基礎研究薄弱、跨界融合不夠等諸多問題。
“在森林食品開發中,有的地區開發利用的種類較少,忽視了自身的名優(you) 特產(chan) 品開發;有些森林食品資源加工手段還較為(wei) 粗糙,忽視了多功能綜合利用和新產(chan) 品的開發。”陳蕾告訴記者,“如胡桃楸,核桃仁營養(yang) 豐(feng) 富,又可榨油;油粕可製蛋白飲料;葉、樹皮、青果皮均可入藥。然而,目前在開發利用胡桃楸時,通常隻取其成熟果仁,綜合利用率較低。”
吳家勝建議,要加快推進產(chan) 業(ye) 布局,按照因地製宜、適地適樹原則,科學確定產(chan) 業(ye) 種類、發展定位。同時,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攻克特色森林食物精準育種、生態栽培、精深加工等基礎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
在研究、利用、開發森林食品資源等產(chan) 業(ye) 發展上,陳蕾表示,首先要摸清家底,建立森林食品普查製度;其次可以根據上下遊產(chan) 業(ye) 的聯動效應,培育森林食品生態化生產(chan) 的綠色供應鏈,加強森林食品領域類的人才培養(yang) 與(yu) 技術推廣,推動森林食品技術開發及其全過程應用創新。
2022年,我國完成油茶種植13.33萬(wan) 公頃、改造26.67萬(wan) 公頃,茶油年產(chan) 量有望突破100萬(wan) 噸。
《全國沙棘資源本底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沙棘林麵積總計1910.44萬(wan) 畝(mu) ,各類沙棘產(chan) 業(ye) 年總產(chan) 值240億(yi) ~260億(yi) 元。
2021年,全國經濟林種植麵積繼續保持在6億(yi) 畝(mu) 以上,年產(chan) 量超2億(yi) 噸,產(chan) 值超2.2萬(wan) 億(yi) 元,核桃、油茶、板栗等主要經濟林麵積和產(chan) 量均居世界首位。
(姚亞(ya) 奇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