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鄉手藝人
初春的江西,濕潤的空氣裹著春日草木的芳香。驅車回遂川高坪鎮茅坪村老家的山路上,泥土的芬芳、青草的氣息,一股腦從(cong) 車窗湧入,讓人頓覺神清氣爽。遠望山野,一片片茶田接連不斷。
這次回老家,一項行程是去看看二姐和她的茶園。車到村口,遠遠地看見一個(ge) 戴著遮陽帽、穿著花圍裙的婦女在路邊站著。我知道那是二姐在迎我。二姐身旁的摩托車上還載著一大包東(dong) 西。“二姐,你又曬黑了。”我說。二姐一笑:“走,先帶你去茶園看看!”
二姐騎著摩托車在前,我開車緊隨其後。如今山裏的路比原先好走許多,開車也不覺得顛簸。不知繞過幾個(ge) 山坳,我和二姐到達了青草坳狗牯腦茶種植基地旁。我幫著二姐卸下摩托車上的東(dong) 西,一股濃烈的味道撲鼻而來。我忍不住問:“二姐,車上是什麽(me) 東(dong) 西,味道這麽(me) 濃?”“是茶樹的營養(yang) ——雞糞。”二姐笑了,“肥料很關(guan) 鍵,茶的品質很倚重肥料的質量。”
我扛著肥料,和二姐一起去往基地。一壟壟茶樹如綠色的長帶蜿蜒在起伏的山穀中,頗為(wei) 壯觀。二姐走到茶田裏,麻利地給茶樹修剪枝葉、除草、鬆土、施肥……沒想到,二姐接觸茶產(chan) 業(ye) 也就幾年時間,已經幹得這麽(me) 熟練。盡管山上還有些寒涼,但這套農(nong) 活幹下來,二姐的額頭上還是溢出了豆大的汗珠。種茶不僅(jin) 是門技術活,也是個(ge) 體(ti) 力活,哪一道程序不花費時間和體(ti) 力啊!這幾年來,二姐陸陸續續把自己家的荒地開墾出來,種上狗牯腦茶。一到采茶時節,鮮葉的清香溢滿整個(ge) 山穀。
為(wei) 了種好茶,二姐還經常到鄰近鄉(xiang) 鎮向有經驗的茶農(nong) 學習(xi) 。她細心地嗬護著茶樹,茶樹很快就長得枝繁葉茂,采的茶越來越多,品質越來越好,二姐對茶葉的興(xing) 趣也越來越濃。她決(jue) 定學習(xi) 製茶。“隻有掌握了製茶的手藝,才能算是對茶葉有了全麵的了解,並且還能增加收入。”二姐說。
不過想學製茶,困難實在太多了。起初,二姐找來一些學習(xi) 資料,自己嚐試著學習(xi) 製茶,結果浪費不少茶葉不說,質量也差得遠。二姐漸漸明白,製茶是一門專(zhuan) 業(ye) 的手藝活,光靠勤快不夠,更要有好的師傅帶。二姐到處打聽哪裏有好的製茶師傅,幾經輾轉,終於(yu) 在狗牯腦茶主產(chan) 區湯湖鎮尋得了製茶師傅,她立刻趕往那裏拜師學藝。勤奮、聰明的二姐隻用一年就掌握了製茶要領。回來後,她又把學到的技藝無償(chang) 教給村民。
臨(lin) 近中午,霧氣散去,沐浴著陽光的茶樹更顯蒼翠。在茶田旁的小溪邊洗涮一番後,二姐對我說:“今天的活兒(er) 幹完了,我們(men) 回家去。”
來到二姐家門口,隻見二姐夫正在清理製茶機器上的灰塵。“趁現在還沒開始製茶,先清理一下,不然到時急急忙忙很難弄幹淨。”二姐夫一邊說,一邊停下手上的雞毛撣子,去給我泡茶。
我們(men) 一邊喝茶一邊聊天。當初選擇種茶的情景,二姐至今記憶猶新。那一年,二姐的小兒(er) 子生病住院,欠下不少債(zhai) 。家裏又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隻能硬撐著,生活陷入低穀。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二姐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當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大家發展產(chan) 業(ye) 。村支書(shu) 知道二姐家裏困難,鼓勵她去種植狗牯腦茶。起初二姐不敢嚐試,擔心有風險。村支書(shu) 找上門,告訴二姐不用擔心,技術不懂可以學,茶樹種活、管好了,兩(liang) 三年就會(hui) 有收益。二姐試著種了幾畝(mu) 。沒想到,幾年後,這些茶樹竟成了家裏的重要收入來源。
現在,二姐又開始鑽研與(yu) 茶相關(guan) 的理論知識。“深入了解後,才發現茶有著豐(feng) 富的內(nei) 涵。”二姐說。從(cong) 種茶到采茶再到製茶,從(cong) 體(ti) 力活兒(er) 向手藝活兒(er) 轉變,難度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缺少了相關(guan) 理論的指導可不行。為(wei) 此,二姐經常向師傅請教,問上學的女兒(er) 和兒(er) 子,逼著自己學會(hui) 查字典和上網,想方設法提高相關(guan) 理論水平。
牆上,一張張榮譽證書(shu) 格外引人注目。我知道,這是二姐這些年參加湘贛邊手工茶製作技能大賽等活動獲得的榮譽。一次次成績的背後,是二姐為(wei) 了種茶製茶所付出的大量心血。
一邊說著話,二姐一邊把上午在茶田裏勞作的照片傳(chuan) 到網上,還配上歡快的音樂(le) 。一旁的二姐夫在自己的手機上刷新試播。圖片與(yu) 音樂(le) 搭配得恰到好處。看著二姐和二姐夫沉浸於(yu) 其中的模樣,我很感慨。現在大家都很注重茶葉的品質,二姐把平時護理茶樹、精心製茶的照片和視頻傳(chuan) 到網上,客戶看中了可以在線下單,也可以來實地考察。這讓二姐的手工茶不愁銷路。
這些年,二姐專(zhuan) 注於(yu) 種茶製茶,茶樹長勢喜人,製茶手藝越來越純熟,經濟效益也越來越好。如今二姐一家是真正吃上了“茶葉飯”,不僅(jin) 蓋起了三層小樓,購買(mai) 了製茶的機器,辦起了茶葉加工廠,還帶動村民一起種茶製茶增收致富。一片片綠葉,讓二姐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越來越紅火。黃存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