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大國重器”閃亮中國品牌博覽會

發布時間:2023-05-12 09:59: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隨中鐵建大盾構潛江越海,和中國空間站逐夢寰宇,隨高速磁浮感受“追風”速度……5月10日,第七個(ge) “中國品牌日”如約而至,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ju) 辦的中國品牌博覽會(hui) 上,900餘(yu) 家地方遴選品牌企業(ye) 和38家中央企業(ye) 進行集中展示,向世界傳(chuan) 遞中國品牌新勢能。其中,多家央企攜“大國重器”獨立參展,展現著中國最尖端製造業(ye) 水平,成為(wei) 博覽會(hui) 最“吸睛”展台。

  在國家電投展台“C位”,“國和一號”的大型全島模型燈光閃爍,仿佛正在傳(chuan) 遞著澎湃的核能力量。

  60年、900萬(wan) 噸、150萬(wan) 千瓦——用一組數字可以大致概括“國和一號”的特點,設計壽命60年,建成後每年可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超過900萬(wan) 噸,單機組發電功率150萬(wan) 千瓦。記者了解到,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研發,“國和一號”打破了多項材料及設備製造技術壟斷,是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標誌性成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能動壓水堆核電站。

  和普通展台不一樣的是,國家電投展位的正上方被安上了一個(ge) 特殊的“大帽子”。據介紹,這其實是參考了“國和一號”核島頂部的非能動安全殼冷卻水箱和鋼穹頂造型。

  “可別小瞧這一作為(wei) 三代非能動核電特殊標誌的頂部‘帽子’,它實際上是一個(ge) 裝著超過3000噸冷卻水的超大水箱,代表著最關(guan) 鍵的核安全設計理念——不依賴外在動力源即可運行。通過把安全係統的水放在高位,一旦發生事故,水會(hui) 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安全殼表麵,同時對安全殼殼體(ti) 實施外部噴淋形成冷卻水膜,降低安全殼內(nei) 的壓力和溫度,保證安全殼這道安全屏障不受損壞。”展台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在“國和一號”展台不遠處,由中鐵十四局和鐵建重工聯合研發的國產(chan) 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盾構機模型也異常亮眼。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新聞中心主任劉福昌向記者介紹,該盾構機刀盤直徑16.07米,正應用於(yu) 國內(nei) 最長城市盾構高速公路隧道——北京東(dong) 六環入地改造工程西線隧道,沉降始終控製在3毫米內(nei) ,創造了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單月最高掘進542米的月進尺新紀錄。

  “盾構技術以往長期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並作為(wei) 核心技術嚴(yan) 格管控。經過多年發展,如今中國鐵建的隧道勘察設計、裝備製造、施工技術已實現從(cong) 跟跑到領跑世界,全產(chan) 業(ye) 鏈達到國際水平,部分領域世界領先。”劉福昌說,中鐵十四局在“江、河、湖、海、城”下建造大盾構隧道工程48項,掘進總裏程突破100公裏。國產(chan) 盾構機還走出國門,遠銷俄羅斯、土耳其、新加坡、印度等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在中國中車展台,除了複興(xing) 號高鐵,中國中車還展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浮列車。中國中車企業(ye) 文化部品牌處處長畢宇鵬介紹,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浮是當前可實現的速度最快的地麵交通工具。高速磁浮應用場景多樣,可用於(yu) 城市群內(nei) 的高速通勤化交通、核心城市間的一體(ti) 化交通和遠距離高效聯接的走廊化交通。

  此外,標誌著中國船舶工業(ye) 向大型郵輪批量化、係列化建造邁出了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一步;中國航天帶來的中國空間站1:10模型……一個(ge) 個(ge) 國之重器、一張張國家名片,充分彰顯著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中國企業(ye) 邁步跨向世界一流的大國力量。

  “大國重器的背後凝聚著攻堅克難、勇於(yu) 創新、獨立自主的發展力量。”劉福昌說,未來,中鐵十四局將加速推動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聚焦超大直徑盾構隧道安全建造運營、地下大空間綜合開發等關(guan) 鍵技術研究,推動我國由盾構大國向盾構強國轉變,助力建設製造強國、交通強國、海洋強國、數字中國、美麗(li) 中國。

  “在本次國家電投的展台上,觀眾(zhong) 能現場看到從(cong) ‘國和一號’堆芯的燃料組件,到壓力容器等關(guan) 鍵材料,再到自主化數字化儀(yi) 控係統平台等模型或實物,其背後是在國家電投上海核工院技術引領下,一大批身經百戰的老牌國企和‘爭(zheng) 氣’民企、小微企業(ye) 勇於(yu) 啃硬骨頭,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重任,從(cong) 而帶動國內(nei) 高端裝備製造能力加速進步。”國家電投展台相關(guan) 負責人說。(汪子旭)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