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物流強基建 “流動”中國彰顯交通實力
交通幹線川流不息,鐵路、民航運量穩步攀升;物流園區車來車往,快遞運量連創紀錄……一番番景象彰顯了“流動”中國的生機活力,展現了經濟回升的向好態勢。
隨著交通強國建設步伐提速,一批重大工程和樞紐建設將穩步推進,中國交通實力將進一步提升,為(wei) 經濟增長增添源源動力。
貨暢其流 經濟持續恢複
5月7日,滿載768噸牛奶的12輛BH1型隔熱保溫車從(cong) 內(nei) 蒙古巴彥高勒站發出,3天後它們(men) 將抵達成都局各站,最終擺上千家萬(wan) 戶的餐桌。在途中,車內(nei) 每天溫升(降)不超過0.4攝氏度,真正確保了牛奶從(cong) 工廠到餐桌的原質原味。
貨暢其流,彰顯經濟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加快恢複。今年以來,中鐵特貨冷鏈運輸保持良好增長,截至5月5日,冷鏈運量51.17萬(wan) 噸,同比增長30.12%。
這並不是個(ge) 例,從(cong) 近日中國物流與(yu) 采購聯合會(hui) 發布的數據來看,4月,大部分行業(ye) 業(ye) 務活動總量指數保持在50%以上擴張區間,其中鐵路運輸業(ye) 、道路運輸業(ye) 、航空運輸業(ye) 、倉(cang) 儲(chu) 業(ye) 和郵政快遞業(ye) 超過53%。
而這種貨運量向好的態勢還在延續。以鐵路為(wei) 例,“五一”期間,國家鐵路發送電煤3300萬(wan) 噸,同比增長15%。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鐵路分別發送4.6萬(wan) 、2.3萬(wan) 標準箱和跨境貨物2.1萬(wan) 噸,分別同比增長37%、18%、68%。
小件運輸方麵,快遞業(ye) 務量更是連刷紀錄。39天破100億(yi) 件、67天破200億(yi) 件、96天破300億(yi) 件、124天破400億(yi) 件……截至5月4日,今年我國快遞業(ye) 務量已達400億(yi) 件,比2019年達到400億(yi) 件提前了128天,比2022年提前了24天。
國家郵政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我國快遞業(ye) 務量增速逐月提速向好,折射出我國居民消費信心增強,經濟持續向好的積極信號。
結構調整折射區域、產(chan) 業(ye) 之變
交通運輸,連接千城百業(ye) ,既能展現經濟運行現狀,又能折射出產(chan) 業(ye) 結構之變。
“今年物流需求結構逐步由工業(ye) 物流主導拉動轉向多領域均衡回升的態勢。”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統計處處長胡焓深刻感受到了行業(ye) 的複蘇。
他具體(ti) 介紹說,從(cong) 各領域看,工業(ye) 品物流需求有序恢複,通用設備製造、交通運輸設備製造、裝備製造、家電家居製造等領域精細化物流需求明顯發力;民生消費物流需求快速增長,電商平台促銷和網紅熱點加持,催生線上購物和餐飲物流持續旺盛;外貿進出口展現較強韌性,進口物流總額實現較快增長。
這從(cong) 中國物流與(yu) 采購聯合會(hui) 研究室主任周誌成給出的數據上可得到進一步印證。一季度,工業(ye) 品物流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3.0%,比去年四季度回升0.3個(ge) 百分點,增速連續兩(liang) 個(ge) 月回升,且增速有所加快。其中,裝備製造物流總額同比增長4.3%,對工業(ye) 物流的貢獻率超過40%,交通運輸設備製造物流增長超過5%,電器機械製造業(ye) 物流增長超過10%,通用設備製造、交通運輸設備製造、裝備製造、家電家居製造等領域精細化物流需求明顯發力。
郵政快遞業(ye) 市場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政策法規司司長曾軍(jun) 山表示,今年以來,郵政快遞業(ye) 區域發展結構更加均衡,中西部快遞占比持續提升。例如,中部所有省份增速均高於(yu) 全國平均增速,其中湖南以34%的增速在中部領跑。西部地區陝西以52.4%增速全國領跑,新疆、貴州、廣西、甘肅和重慶等省份增速超過20%,成為(wei) 全國增長的亮點。
補齊短板 交通強國建設提速
保障“大動脈”和“微循環”通暢,綜合立體(ti) 交通網越織越密。
5月9日,隨著鑽孔樁機不斷向下掘進,一節節鋼筋籠緩緩入孔,西安東(dong) 站站房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後將成為(wei) 西北地區特大型鐵路綜合交通樞紐,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
不僅(jin) 僅(jin) 是西安,今年各地生產(chan) “拉滿弓”,鉚足幹勁忙建設。國鐵集團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1674億(yi) 元、同比增長6.3%。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hui) 的“先行官”。“今年一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資產(chan) 投資7205億(yi) 元,同比增長13.3%,實現交通運輸擴投資‘開門紅’,為(wei) 確保完成全年投資目標打下堅實基礎,為(wei) 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提供了有力服務支撐。”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蘇傑稱。
盡管我國交通運輸經濟運行總體(ti) 實現良好開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績,但在城鄉(xiang) 區域間還存在弱項,需要加快補齊。
從(cong)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的部署安排來看,將加快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以及20個(ge) 左右國際性樞紐城市、80個(ge) 左右全國性樞紐城市;建設一批綜合客運樞紐,新建重點樞紐換乘距離控製在300米以內(nei) ,樞紐機場軌道交通接入率超過80%;深入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一批綜合貨運樞紐及集疏運體(ti) 係項目建設;基本建成5個(ge) 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集群。
中國物流與(yu) 采購聯合會(hui) 會(hui) 長何黎明認為(wei) ,整體(ti) 物流效率不高、產(chan) 業(ye) 物流供需適配性不足等問題仍存在。建議統籌推進智慧物流體(ti) 係和工業(ye) 互聯網同步設計、一體(ti) 建設、協同運作;進一步加強鐵路、航空、港口、園區/場站等傳(chuan) 統物流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升級,支持智慧園區、智能倉(cang) 儲(chu) 等建設;積極推進自動貨運駕駛、無人配送、無人貨機、無人碼頭和倉(cang) 儲(chu) 機器人等智能化物流設備的推廣應用。(王璐 梁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