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種下紅樹林 添綠海岸線

發布時間:2023-05-24 10:07:00來源: 人民日報

  海風拂岸,紅樹林隨風擺動,枝葉沙沙作響……在浙江樂(le) 清灣,蜿蜒分布的紅樹林鑲嵌海灣,形成了一道獨特風景線。

  因為(wei) 喜熱畏寒,紅樹林每向北挪一步,種植難度就多一分。在樂(le) 清灣,這裏的紅樹林逐漸成長為(wei) 我國緯度最北的紅樹林群落,成為(wei) 守護這片美麗(li) 海灣的“海上衛士”。

  堅定決(jue) 心,規模種植見成效

  初夏時節,樂(le) 清灣北部西門島岸邊,挖掘機正在灘塗上作業(ye) ,為(wei) 栽種紅樹林做準備。

  西門島淺海灘塗麵積廣闊,海洋生物資源豐(feng) 富。望著岸邊成片的紅樹林,雁蕩鎮西門島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傳(chuan) 寶說:“全島紅樹林種植麵積已達500畝(mu) ,現在剛好是紅樹林成活的最佳時節,我們(men) 正在加緊種植。”

  其實在此之前,當地也有過成功種植紅樹林的經曆。“上世紀50年代,村民從(cong) 福建引種了紅樹林中最耐寒的秋茄品種,由於(yu) 當時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並不發達,人為(wei) 破壞少,引種成活率和保存率都較高,規模最大時能有10公頃。”陳傳(chuan) 寶說,後來隨著海洋開發的推進,村民靠水產(chan) 養(yang) 殖逐漸富裕,但紅樹林漸漸被破壞,僅(jin) 在西門島西側(ce) 避風坡還剩下0.2公頃。“紅樹林少了,海灣開始被互花米草占領,一旦台風經過,海浪會(hui) 衝(chong) 破堤壩,海水倒灌堤塘。”陳傳(chuan) 寶說。

  成片紅樹林能否再現樂(le) 清灣?在陳傳(chuan) 寶看來,最難的要數做村民的思想工作——500畝(mu) 灘塗上,100多戶村民散戶式養(yang) 殖,現在要收回種樹,村民自然不配合。“那段時間,村兩(liang) 委成員每天挨家挨戶上門宣傳(chuan) 。”陳傳(chuan) 寶說,最終采取每畝(mu) 灘塗返還給農(nong) 戶相應經濟補償(chang) 金的方式,發動村中勞動力種植紅樹林,並聘請村民擔任養(yang) 護管理員。

  2005年,西門島海洋特別保護區應運而生;後來,通過人工培育容器苗的方式,從(cong) 福建泉州灣引進桐花樹,豐(feng) 富了當地的紅樹林品種;2021年,樂(le) 清海洋生態修複項目成功入選國家海洋生態保護修複項目……經過十幾年人工培育,紅樹林已成為(wei) 樂(le) 清灣的一張亮眼名片。

  創新方式,保護效益能兼得

  灘塗上,西門島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所所長陳銀曹手握秋茄胚軸苗,正在指導種植。他手中的胚軸苗細長翠綠,是紅樹林中最耐寒的品種。他介紹,紅樹林種植過程頗為(wei) 講究,選苗一般都從(cong) 樹上直接采摘粗壯冒芽的幼苗,或是實驗室裏培育的容器苗,每年5—7月是最佳造林時期,如今這裏的紅樹林成活率已達80%。

  多年種植讓陳銀曹積累了不少經驗,種植前要先將該區域的互花米草處理掉,完成塗麵整治。“互花米草治理難度特別大,但你仔細觀察,成林的紅樹林中很難發現它們(men) ,由此可見紅樹林的生物防治的效果很明顯。”一旁的陳傳(chuan) 寶補充道,不僅(jin) 如此,隨著紅樹林長大,這裏的生物多樣性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現在紅樹林裏有跳跳魚、青蟹,以前哪裏見得到白鷺、野鴨,現在全都有了。”通過西門島觀鳥監測項目,保護區摸清了鳥類資源“家底”,結合紅樹林、草叢(cong) 、濕地等打造了立體(ti) 式鳥類棲息環境,這裏也成了兼具觀賞性與(yu) 科研性的林中觀鳥基地。

  2019年,清江鎮謀劃在清江兩(liang) 岸成片種植紅樹林,但當地村民大多以灘塗養(yang) 殖海瓜子為(wei) 生,生計怎麽(me) 辦?

  “紅樹林種植其實要講究空間布局設計,要留出一定空間布局養(yang) 殖區域,這樣既能豐(feng) 富生物多樣性,也能為(wei) 養(yang) 殖業(ye) 留出空間。”樂(le) 清市清江鎮村鎮建設辦主任傅昌情說,為(wei) 此,鎮裏多次請教專(zhuan) 家,重新劃分了清江兩(liang) 岸灘塗的養(yang) 殖區,在完成灘塗整治後,創新利用養(yang) 殖塘的塘埂,種植了紅樹林。

  “有了紅樹林,塘內(nei) 要清理的垃圾變少了,海瓜子的成活率也提高了,銷路很好。”清江村養(yang) 殖大戶張順美說。

  擦亮名片,海島旅遊活力足

  開車駛入西門島,入口處造型別致的迎賓標識率先映入眼簾,“西門島紅樹林特別保護區”的字樣格外顯眼。

  為(wei) 了用好這張名片,村兩(liang) 委打造了西門島登山遊步道,建設紅樹林觀景平台和海上棧道,增設休憩點、停車場等公共設施……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島上變得熱鬧起來。

  李丹青是土生土長的村民,如今有了新身份——民宿服務員。周末到了飯點,店內(nei) 總是座無虛席,李丹青拿著菜單熟練地為(wei) 顧客推薦島上的特色美食,“平日裏一天要接待十來桌,趕上節假日更要翻一番。”李丹青說。

  陳傳(chuan) 寶介紹:“來島上旅遊的人多了,農(nong) 副產(chan) 品也跟著打開銷路,光村民自家曬的蝦幹去年就賣掉了近2萬(wan) 斤。”

  這幾年,樂(le) 清大力開展紅樹林保護和生態修複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海岸線修複12.67公裏、紅樹林種植近2000畝(mu) 、互花米草治理約4100畝(mu) ……“我們(men) 將加速構建擁江、麵海的發展格局,打造樂(le) 清灣‘大氣開放、精致靚麗(li)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獨特氣質。”樂(le) 清市委書(shu) 記徐建兵說。(竇瀚洋)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