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當傳統產業工人遇到“數智化轉型”

發布時間:2023-05-24 10:07:00來源: 人民日報

  廣東(dong) 中山,大灣區製造業(ye) 名城。今年春節前後,中山市重點企業(ye) “招工專(zhuan) 車”直接跨省招工,中山人社局多次組織車輛接新老員工返崗;另一方麵,近年來麵對更為(wei) 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山市製造業(ye) 明顯加快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2022年中山市推動596家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實現數字化轉型,帶動3000多家骨幹企業(ye) 用上雲(yun) 平台。今年中山市計劃再推動500家企業(ye) 數字化改造升級、提質增效,到2025年中山主要大中型骨幹企業(ye) 基本實現數字化升級改造,製造業(ye) 數智化轉型的大幕徐徐拉開。

  產(chan) 業(ye) 轉型可能帶來人力資源供給與(yu) 崗位需求的結構性矛盾,而在廣東(dong) 中山,當傳(chuan) 統的產(chan) 業(ye) 工人遇到數智化轉型,又會(hui) 呈現怎樣的情形?

  一次迫不得已的“退單”

  5月的中山沙溪,走進廠房,機器裁剪、縫製、整燙衣物的聲音不絕於(yu) 耳。這個(ge) 國內(nei) 外知名的“休閑服裝產(chan) 業(ye) 集群”集體(ti) 進入生產(chan) 旺季,數千家上下遊企業(ye) 開足馬力鉚足勁衝(chong) 刺這兩(liang) 個(ge) 月難得的“窗口期”,一旦過了6月,就是好長一段時間的生產(chan) 淡季。

  走進中山市元一服飾有限公司“智慧工廠”,隻見顯示屏上各種數據跳動閃爍,通過數字化吊掛生產(chan) 線,該公司將傳(chuan) 統的縫紉設備串聯起來,把每道生產(chan) 工序之間的步驟導入數字係統,實現服裝生產(chan) 全流程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然而麵對如此先進的“智慧工廠”,董事長楊濤卻不怎麽(me) 高興(xing) 得起來。就在近日,他退掉了兩(liang) 個(ge) 長期合作夥(huo) 伴超過100萬(wan) 件的訂單,並承擔違約責任。超100萬(wan) 件可不少,約占他現在手頭總訂單量的1/4,攥到手裏的單子做不出來,這讓他心疼不已。

  楊濤介紹,搬了新工廠上了智能化生產(chan) 線後,生產(chan) 效率、裁剪精度、產(chan) 品品質都有質的飛躍,精準裁剪讓原材料的損耗隻有過去的1/10,3D設計打樣係統讓研發效率和打樣成功率提升30%,AI智能驗布機設備讓效率提高了1倍且產(chan) 品合格率提升30%,服裝生產(chan) 縫製環節的生產(chan) 效率提高20%……更重要的是,以前請裁剪工和縫紉工,沒有10年的工作經驗不敢讓他們(men) 上國際大牌生產(chan) 線。現在隻要有一定的數智化設備操控基礎,幾天甚至幾小時就能上線生產(chan) ,產(chan) 品質量甚至可以與(yu) 老師傅相媲美,這就是數智化轉型給企業(ye) 帶來的新的競爭(zheng) 力。

  “以前企業(ye) 缺少技藝高超的裁剪工、縫紉工等專(zhuan) 業(ye) 技工,但現在企業(ye) 缺少運行維護數智化設備的‘高手’,缺少產(chan) 業(ye) 集群合力數智化轉型打通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的‘高手’。”楊濤表示,同樣是缺工,但缺的不一樣。過去要招聘足夠數量技術嫻熟的工人,提高工資總能招到;現在想花高工資招聘現成的數智化設備操作技工,多數時候花錢也招不到。

  在此之前元一服飾的生產(chan) 線已經滿負荷排到了6月底。楊濤介紹,兩(liang) 個(ge) 合作夥(huo) 伴都是國際國內(nei) 知名大牌,對產(chan) 品品質要求極高;他一開始也想過“分單”給附近的小企業(ye) ,而小廠更是缺乏技術工人和數智化設備,一旦不能按訂單質量要求交貨,後果他更無法承擔。權衡再三,與(yu) 其交貨時被動,還不如現在忍痛先退單。

  不過楊濤堅信,這隻是暫時的,目前他已經采取了針對性措施,可塑性極強的年輕人正在重回生產(chan) 一線,產(chan) 業(ye) 集群協通智能化轉型正在深入推進。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高素質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數智化轉型的重要基礎,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加快數智製造背景下技術工人隊伍建設,如何麵向產(chan) 業(ye) 發展加快新興(xing) 職業(ye) 技能人才培養(yang) ,成為(wei) 中山數智化轉型的要務。

  從(cong) 普通工人中訓練“奇兵”

  “麵對數智化轉型,誰先聚集高技能人才,誰將占有發展先機。”中山市人社局副局長蘇丹說,麵對數智化轉型浪潮,廣東(dong) 省中山市人社局發布《中山市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計劃》,提出從(cong) 2021年起,每年新增技能人才9.5萬(wan) 人,至2025年,中山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95萬(wan) 人,技能勞動者占就業(ye) 人員總量40%以上。

  中山市技能人才倍增計劃從(cong) 人才引進、培育、評價(jia) 和激勵等多方麵入手,擴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給,促進技能人才高質量就業(ye) ,打破技能人才縱向層級限製,推動技能人才在民營企業(ye) 破格提升,用超常規舉(ju) 措集聚高技能人才,推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型。

  走進中山古鎮歐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數智化工廠,與(yu) 元一服飾的“智慧工廠”大不一樣。一排排機械手上下揮舞,吊掛係統、監測係統有序前行,智能搬運機器人自主穿梭。這個(ge) 有著27年的生產(chan) 園區,見證了歐普照明的發展過程:從(cong) 全手工,到半自動化替代,到今天數智化演進。瞄準大灣區智能製造新高地的目標,歐普照明應用雲(yun) 計算、AI、AR等技術,打造集數字化、智能化、綠色低碳的5G智慧園區,實現全流程的數智化,2022年歐普照明中山園區獲得“中山市數字化智能化示範工廠”認定。

  數智化改造後,歐普照明實現了訂單全流程數字化可視化管理,工廠訂單交付周期縮短20%以上,庫存周轉率大幅提升,生產(chan) 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解決(jue) 數智化轉型帶來的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歐普照明的思路是,內(nei) 部培養(yang) 為(wei) 主、外部引進為(wei) 輔。從(cong) 現有的一線人員中選拔培養(yang) 。”歐普照明人力資源相關(guan) 負責人說,內(nei) 部選拔培養(yang) 的好處在於(yu) :員工熟悉企業(ye) ,了解產(chan) 品,熟悉工藝流程,對企業(ye) 文化的認同,更重要的是,歐普照明要打通員工的“晉升通道”。

  2022年,歐普照明正式啟動“奇兵訓練營”,從(cong) 一線招募對操控設備感興(xing) 趣的人員,通過自主報名加入訓練營。“我們(men) 根據員工的意願和個(ge) 人技能現狀,以‘一帶一’或‘一帶多’的方式配備指導老師。進行近一年理論學習(xi) 加實操,通過考核達標後,再把他們(men) 大部分派回自動化生產(chan) 車間,讓他們(men) 從(cong) 普通工人變成技術人才。”訓練營項目的負責人信心滿滿。

  “通過學習(xi) 實操,這批學員能夠勝任自動化生產(chan) 車間設備維護、使用和異常處理等工作。”歐普照明維保科負責人說,他去年負責訓練營兩(liang) 名學員的學習(xi) 指導;以前自動化生產(chan) 車間的技術和設備問題都由維保科的工程師負責,異常忙碌;訓練營的學員畢業(ye) 下車間後,設備日常維護、小故障處理和數據記錄等就由他們(men) 承擔下來,維保科的工程師們(men) 則從(cong) 以往繁瑣的設備維護中解脫出來,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在設備開發、技術革新方麵。

  今年,歐普照明計劃以電工車間為(wei) 試點,將一線技術管理人員的占比從(cong) 30%提升至80%以上。試點成功後,這個(ge) 模式將向整個(ge) 公司鋪開。

  以“全員技工化”迎接挑戰

  編寫(xie) 程序、調試傳(chuan) 感器、繪製3D模型……來到中山市黃圃鎮格蘭(lan) 仕集團中山基地,這裏的培訓課堂讓人有點目不暇接。

  “格蘭(lan) 仕幾乎每個(ge) 星期都有培訓,隻要你願意,每一堂課都可以去聽;還有一對一教學的業(ye) 務實操課,每個(ge) 人都有機會(hui) 。”格蘭(lan) 仕集團員工黃均飛說,在格蘭(lan) 仕工作了5年,聽了5年培訓課,收獲滿滿。

  “數智化賦能製造業(ye) 是大勢所趨,企業(ye) 數智化轉型時不我待,格蘭(lan) 仕以‘全員技工化’來迎接數智化轉型的挑戰。”格蘭(lan) 仕集團董事長梁昭賢表示,企業(ye) 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漲,麵對市場“等、靠、要”不可取,企業(ye) 隻有自己也行動起來,才能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結構性就業(ye) 矛盾。

  近年來,格蘭(lan) 仕進一步加快在高級技工、技師人才培養(yang) 上的投入,一方麵通過內(nei) 部的培訓、認證製度驅動一線員工技工化,一方麵與(yu) 國內(nei) 一流職業(ye) 技術院校建立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精準培養(yang) 合作機製,通過人才升級紮實推進產(chan) 業(ye) 升級;2022年麵向製造一線人才開展1000多場次培訓,同時建立實操基地,提供更加係統的培訓和考核,通過技工大賽等方式,格蘭(lan) 仕為(wei) 一線優(you) 秀員工勾勒了“普工—關(guan) 鍵崗位—產(chan) 業(ye) 技工—工程師”的職業(ye) 生涯規劃。

  “中山市以職業(ye) 能力提升行動為(wei) 抓手,深入實施‘廣東(dong) 技工’等工程,重點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健康醫藥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發布企業(ye) 緊缺適用人才導向目錄,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ye) 培訓計劃。”中山市人社局職業(ye) 能力建設科副科長劉淑蘭(lan) 說,2022年中山僅(jin) 支持明陽科技、格蘭(lan) 仕等企業(ye) 開展員工培訓就達1.34萬(wan) 人次。

  “圍繞中山市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和中山特色支柱產(chan) 業(ye) 集群,中山市鼓勵、引導技工院校實施快速動態專(zhuan) 業(ye) 調整,開設大數據、雲(yun) 計算、工業(ye) 機器人等多個(ge) 新型專(zhuan) 業(ye) 。”中山市人力資源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馮(feng) 北桂介紹,2022年中山技工院校共簽訂校企合作企業(ye) 300家,建成94個(ge) 企業(ye) 技能人才服務站,服務站已培育了7000名中級工以上技能人才,這為(wei) 製造業(ye) 數智化轉型提供了穩定堅實的人才支撐。

  打破高技能人才成長“天花板”

  中山調味品企業(ye) 美味鮮的成功,更與(yu) 數智化轉型及高技能人才隊伍密不可分。

  “近年來為(wei) 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美味鮮積極推動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智能化改造,企業(ye) 采用行業(ye) 和國際先進生產(chan) 工藝生產(chan) 設備,融入企業(ye) 自研的生產(chan) 工藝和製造技術,提高生產(chan) 製造能力,逐步推動企業(ye) 從(cong) 勞動密集型工廠逐步向智慧型工廠轉型升級。”廣東(dong) 省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任葉林說,當越來越多高技能人才進入企業(ye) 後,就出現成長“天花板”問題,如果企業(ye) 工資待遇不高、上升空間受限,這必然導致高技能人才留不下及新的人才不願來問題,打破高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天花板”,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計。

  “從(cong) 2022年起,中山市將高技能人才納入全市人才政策計劃,開展‘中山工匠’係列遴選活動,實施新八級工製度,落實和保障新評級體(ti) 係中的相關(guan) 待遇等,企業(ye) 評聘的特級技師、首席技師均獲得社會(hui) 認可,中山市從(cong) 體(ti) 製機製上打破高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天花板’。”中山市人力資源考試院副院長劉煒韋說。

  “遵照相關(guan) 部門規定,在過去兩(liang) 年公司認定高級技師14人,技師76人,並有多人在省級、市級技能大賽中獲得嘉獎。”任葉林進一步介紹,公司現有員工4575人,共有2852人獲得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許多在生產(chan) 一線工作了一輩子的老員工,臨(lin) 近退休時獲得了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激動之情無以言表。

  今年,廣東(dong) 長虹電子有限公司設備技術主管黃廣鵬成了中山市首位特級技師。“中山有了特級技師,這是中山市的一件喜事,對全市所有高技能人才都是一種激勵。”劉煒韋表示。

  從(cong) 初出茅廬到成長為(wei) 享受正高級工程師待遇的特級技師,黃廣鵬用了16年時間。在廣東(dong) 長虹,黃廣鵬隻需一分鍾就可以完成生產(chan) 線上一個(ge) 模塊的切換調試,隻需一小時就可實現整條生產(chan) 線切換。黃廣鵬說,在16年的職業(ye) 生涯中,他一次次感覺觸碰到了職業(ye) 的“天花板”,但又一次次給了他驚喜,他感謝這個(ge) 偉(wei) 大時代。

  而打破成長“天花板”後,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正在迅速成長,為(wei) 製造業(ye) “數智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李 剛)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