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能源“高鐵”將成現實

發布時間:2023-05-24 10:07:00來源: 中國科學報

  新能源汽車如今家喻戶曉,但用新能源支持電氣化鐵路運行,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這一“聽起來不可能”的鐵路供電方式,即將在我國成為(wei) 現實。

  不久前,國能新朔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完成“軌道交通‘網-源-儲(chu) -車’協同供能應用技術研究”項目的公開招標,將在新準鐵路上接入光伏和儲(chu) 能裝置,建成我國首個(ge) 以新能源為(wei) 供能主體(ti) 的牽引變電所。

  “將光伏、風電、儲(chu) 能等新能源接入鐵路,就相當於(yu) 給鐵路‘健身’,改變其‘飲食結構’。”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吳命利為(wei) 《中國科學報》記者打了個(ge) 比方。

  完全依賴高壓電網將成曆史

  我國傳(chuan) 統電氣化鐵路完全依賴高壓電網。運行中,鐵路變電所使用兩(liang) 路電源供電,一路停電,另一路會(hui) 緊急切換投入供電。

  即便如此,近年來列車因斷電停運的新聞仍時有曝出。吳命利估算,以運煤的重載鐵路計算,中斷半小時,少跑3列萬(wan) 噸列車,至少造成上百萬(wan) 元損失。

  目前,我國電網約70%是火力發電。在“雙碳”戰略目標下,電網開始向清潔能源轉型,引入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

  吳命利團隊聯合新朔鐵路供電分公司開發的“網-源-儲(chu) -車”協同供能技術,實際上是通過公用電網、可再生能源發電、電池儲(chu) 能、列車4個(ge) 元素相互作用,將鐵路沿線的可再生能源就地開發、消納利用。

  在西北等缺少高壓電網的偏遠地區,利用鐵路沿線豐(feng) 富的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資源,可以實現就地開發,直接接入鐵路使用。“如果鐵路沿線有大量分布式電源,即使原先的高壓電源‘臨(lin) 時罷工’,也不至於(yu) 出現鐵路無法跑車的現象。”吳命利指出。

  電氣化鐵路供電一般需要110千伏,高速鐵路更是需要架設220千伏以上的高壓專(zhuan) 用線。鐵路電源從(cong) 發電廠至變電所,通過電網傳(chuan) 輸,先升至高壓再降至中壓供給列車。“如果就地開發的可再生能源足夠,那麽(me) 支持列車運行所需的公用電網甚至可降至10千伏或35千伏,還可以避免在升壓、傳(chuan) 輸、降壓等環節產(chan) 生損耗。”吳命利告訴《中國科學報》。

  為(wei) 鐵路運行節省開支

  一列以每小時250公裏運行的8輛編組高鐵耗電量近5000度,時速達350公裏時耗電量大致翻倍。電費一直是高鐵運營成本的一項巨大支出。據統計,我國軌道交通年用電量超過1000億(yi) 度。

  一個(ge) 變電所造價(jia) 約2000萬(wan) 元,很多時候,電氣化鐵路外部電源造價(jia) 幾乎與(yu) 鐵路供電設施造價(jia) 持平,甚至更高。

  如果采用新能源供電,鐵路將不再需要如此高昂的電費與(yu) 造價(jia) 。“我們(men) 做過核算,新能源供電大約10年內(nei) 就能收回成本,而新能源供電設備的壽命通常為(wei) 15至20年。”吳命利說,由於(yu) 造價(jia) 相對便宜、自身資源豐(feng) 富、不受變電所擴建約束,礦山鐵路已向新能源供電拋來橄欖枝。

  針對這項符合“雙碳”戰略的解決(jue) 方案,我國正與(yu) 歐洲、印度賽跑。德國、西班牙、日本的新能源供電,主要服務於(yu) 車站,如照明。目前,全球唯一將新能源直接供給電氣化鐵路運行的是印度。2020年,印度巴拉特重型電力有限公司在鐵路上投產(chan) 了1.7兆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直接為(wei) 鐵路的牽引係統供電。

  然而,印度在鐵路沿線接入的光伏發電僅(jin) 作補充之用。“我們(men) 在新準鐵路開展的試點項目,不僅(jin) 可補充供能,還可以完全替代變電所獨立供電,這一探索在世界上是首次。”吳命利說。

  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我國目前已有10萬(wan) 公裏電氣化鐵路,而在電網薄弱地區,更適合采用新能源供電的方式開展新線建設,如川藏鐵路可充分利用當地的太陽能、風能為(wei) 列車供電。

  此外,在可再生能源豐(feng) 富地區,既有鐵路牽引供電係統也可接入新能源,擴大清潔能源占比,逐步實現電氣化鐵路能源轉型。

  新能源給鐵路供電可靠嗎

  鐵路上運行的列車時有時無,而可再生能源發電並不是說有就有,能量該如何調度?怎樣把可再生能源所發的電都用在列車上?什麽(me) 時候儲(chu) 能、什麽(me) 時候放能?

  在設計方案時,這些不斷湧現的科學問題縈繞在研究者心頭。“我們(men) 借鑒電網綜合能源係統的做法,並預測列車負荷,製定了一套調度算法,最終在保障列車足夠供電的情況下,實現能源的最優(you) 利用。”吳命利說。

  很多人疑惑,電氣化鐵路運行需要很大電力,新能源供電究竟能否支持這麽(me) 大的電力?

  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楊少兵指出,鐵路運輸具有間歇性特點,即軌道上並不總是有列車運行,特別是在偏遠地區,可能一天就發七八趟車。無車的時候變電所可以把能源存儲(chu) 起來,待到有車時再提供支持。隻要協調好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chu) 能的配比,新能源足夠支撐鐵路運行。

  那麽(me) ,是高鐵使用的高壓電網可靠,還是新能源的中壓電網可靠?

  楊少兵表示,高壓電網的可靠性無須置疑,除非是整個(ge) 電網遭到破壞,但這也不是沒有可能。遇到戰爭(zheng) 、極端自然災害,比如2008年的南方凍雨就破壞了大範圍的區域電網,導致電氣化鐵路停運。如果沿線有分布式能源,列車行駛到哪裏都有供能裝置,就可以在應急的時候發揮作用。

  如今,新能源鐵路供電即將開展工程試點。吳命利又把目光對準了大規模推廣時可能遇到的問題。“下一步,分布式電源沿線幾十公裏都要布局,如何開發沿線的可再生資源,從(cong) 而實現集中供電,我們(men) 將通過示範工程一步步摸索。”(溫才妃)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