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江蘇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科學作為

發布時間:2023-05-24 10:10:00來源: 人民日報

  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讓氣候變得可測可算;南京紫金山實驗室,創造太赫茲(zi) 無線通信實時傳(chuan) 輸世界紀錄;中興(xing) 通訊5G智能製造基地,17米高的立體(ti) 倉(cang) 庫擺放著10萬(wan) 多個(ge) 貨箱,懸空的傳(chuan) 送帶,根據生產(chan) 指令自動將分揀好的物料貨箱運送至各個(ge) 車間……這些場景正在江蘇上演。

  順應產(chan) 業(ye) 和科技變革大勢,江蘇加強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新技術、新材料、新產(chan) 品、新產(chan) 業(ye) 不斷湧現。如今,全國有超過20%的高新技術產(chan) 品在江蘇製造。處處湧動的澎湃活力,讓江蘇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科學作為(wei) 、奮勇向前。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作為(wei) 長三角一體(ti) 化的重要一翼,江蘇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推動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奮力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

  坐在辦公室裏,動動手指就能精準操控井下240米深處的采煤機,實現遠程“一鍵采煤”;身處300公裏以外,就能遠程操縱手術機器人完成高難度手術,時延不超過6毫秒……走進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網絡技術典型應用場景讓人讚歎。

  “未來網絡為(wei) 製造業(ye) 而來。”紫金山實驗室負責人介紹,實驗室成立於(yu) 2018年8月,是江蘇打造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當下最引人注目的當屬6G技術創新成果,相當於(yu) 1秒鍾可下載5部高清電影,速度比5G提升數十倍。”

  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創新處於(yu) 核心地位。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根本上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

  江蘇抓住創新這個(ge) 牽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

  製定基礎研究三年行動方案;布局建設蘇州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2022年以來牽頭實施2項國家“卡脖子”重點科技專(zhuan) 項、15項重大基礎研究,組織實施115項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2022年,江蘇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強度達3%,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對全國的貢獻超過12%;萬(wan) 人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50.4件,保持全國前列。

  企業(ye) 是創新的主體(ti) ,隻有不斷激發經營主體(ti) 活力,創新才有不竭動力。

  成立於(yu) 1966年的揚力集團,是一家金屬成形機床製造企業(ye) 。走進車間,一台3250噸大型智能化偏載多工位閉式壓力機正在組裝,即將交付客戶。

  據介紹,這台壓力機是國內(nei) 首台套產(chan) 品,可以實現汽車大型覆蓋件一次衝(chong) 壓成形,不僅(jin) 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而且提升了製造精度,是汽車製造領域的高端產(chan) 品。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買(mai) 不來、要不來的,市場倒逼企業(ye) 不斷創新,稍微慢一點就會(hui) 掉隊落伍。”揚力集團副總裁張軍(jun) 表示,在國家和江蘇省相關(guan) 政策支持下,公司建成8個(ge) 研究所和1個(ge) 智能製造中心,每年研發投入達1億(yi) 元。

  目前,江蘇85%以上的研發投入由企業(ye) 完成,80%的科技平台和高層次創新創業(ye) 人才集聚在企業(ye) ,70%的有效發明專(zhuan) 利由企業(ye) 創造。

  加快建立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的技術創新體(ti) 係,江蘇著力構建科創金融、開放創新等生態體(ti) 係,加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guan) 、成果轉化等全鏈條創新,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在產(chan) 學研深度合作中貫通融合,高新技術企業(ye) 達4.4萬(wan)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超過8萬(wan) 家。

  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加快邁向中高端

  這段時間,靖江造船業(ye) 頻頻傳(chuan) 來好消息:江蘇揚子江船業(ye) 集團建造的首製24000標箱(TEU)超大型集裝箱船命名交付;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投資17.5億(yi) 元打造的高端船舶智能化分段製造項目一期工程完工,進入全麵試生產(chan) ,企業(ye) 造船效率不斷提高……

  近年來,泰州靖江市積極引導造船企業(ye) 向世界一流企業(ye) 學習(xi) ,把“智改數轉”作為(wei) 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加大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全力打造現代化造船基地,向世界一流船舶產(chan) 業(ye) 基地蛻變。

  船舶產(chan) 業(ye) 是江蘇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僅(jin) 靖江市的造船企業(ye) ,2022年手持訂單占全球比重達10.7%,訂單生產(chan) 計劃排到2026年。

  為(wei) 進一步提升產(chan) 業(ye) 集中度、全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和優(you) 勢企業(ye) 競爭(zheng) 力,2022年7月,江蘇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升全省船舶與(yu) 海工裝備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若幹政策措施的通知》,包含6部分18條政策措施,其中第一部分便是“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江蘇以實體(ti) 經濟見長,製造業(ye) 規模多年保持全國第一。江蘇製造業(ye) 覆蓋全部31個(ge) 大類,其中銷售產(chan) 值居全國前三的有18個(ge) 。

  近年來,江蘇不斷激發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you) 勢,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加快邁向中高端,圍繞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先進製造業(ye) 基地,努力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產(chan) 業(ye) 邁向中高端,發展實現高質量。一手補足短板,推動機械、石化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快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一手鍛造長板,著力培育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加快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優(you) 化升級。

  在蘇州,位於(yu) 蘇州工業(ye) 園區的蘇州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園,目前已聚集生物醫藥創新企業(ye) 620多家,布局創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生物技術三大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

  在常州,圍繞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一個(ge) 個(ge) 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正在集聚,產(chan) 業(ye) 鏈長、涉及領域全,產(chan) 值已突破5000億(yi) 元,匯聚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中遊企業(ye) 超過3400家。

  …………

  聚鏈成群,築起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高原”。目前,江蘇已有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10個(ge) 、省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16個(ge) ,在集群建設的引領帶動下,2022年江蘇製造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37.3%,居全國前列。

  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與(yu) 高水平保護良性互動

  南京市浦口區,萬(wan) 裏長江進入江蘇後的第一站。站在長江北岸不遠處的東(dong) 龍山上遠眺,寬闊的江麵上,船舶川流不息;蜿蜒的江岸邊,挺拔的林木隨風搖曳。

  “以前,長江岸邊廠棚林立、機器轟鳴,船廠切割、軋鋼、噴漆、除鏽,不僅(jin) 汙染空氣,還嚴(yan) 重汙染長江。”橋林街道周營村村民張芳回憶。

  2018年起,浦口區全力整治長江岸線,恢複生態岸線約11公裏。昔日廠棚林立的“十裏造船帶”,如今已蝶變濱江生態風光帶。

  浦口區長江岸線的變化,是江蘇堅決(jue) 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江蘇大力整治沿江生態,累計關(guan) 停化工企業(ye) 3876家,騰退長江生產(chan) 岸線81公裏,生態岸線占比提升到64.1%,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連續5年保持Ⅱ類。

  生態環境之變,折射的是江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之變。

  如何在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中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擺在江蘇麵前的一道必答題。

  今年4月,一個(ge) 投資總額超10億(yi) 元的汽車零部件項目有意落戶江寧高新區,因生產(chan) 工藝中涉及電鍍工藝,對環境影響較大,因而被拒絕“入園”。2023年以來,《全省生態環境係統服務高質量發展十項措施》《關(guan) 於(yu) 支持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相繼發布,推出一係列服務地方、企業(ye) 綠色發展的針對性舉(ju) 措,支持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政策舉(ju) 措,協同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隻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hui) 有今後的持續發展。”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尹榮堯表示,麵對特殊省情,江蘇致力尋求環境、經濟、社會(hui) 效益的“最大公約數”,堅持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與(yu) 高水平保護良性互動。

  2022年,江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過12萬(wan) 億(yi) 元,5年連跨4個(ge) 萬(wan) 億(yi) 元台階的同時,單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強度比10年前分別下降48.3%、43.4%,實現經濟增長與(yu) 汙染排放有效“脫鉤”。

  江蘇生態環境質量指標連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江豚重現長江江蘇段,桃花水母再現太湖,藍天白雲(yun) 成為(wei) 常態,綠水青山觸手可及……綠色成為(wei) 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wei) 江蘇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產(chan) 品,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畫卷正在江蘇大地徐徐鋪展。(楊學博 何 聰 宋靜思 白光迪)

  [ 責編:劉晗旭]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