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據“跑起來” 錢袋“鼓起來”

發布時間:2023-05-24 10:10:00來源: 農民日報

  數據“跑起來” 錢袋“鼓起來”

  ——貴州貴陽市智慧鄉(xiang) 村建設破解村集體(ti) 經濟管理難題

  村裏的集體(ti) 資產(chan) 租給了誰,收益如何,集體(ti) 資金用在哪裏……大數據回答了老百姓關(guan) 注最多的這些疑問。

  近年來,貴州省貴陽市發揮首個(ge) 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優(you) 勢,尤其是在農(nong) 村積極推進集體(ti) 產(chan) 權管理數字化和市場化,不斷提升村集體(ti) 資產(chan) 的監管和利用水平,有效破解村集體(ti) 經濟組織“三資”管理難題,讓大數據多跑路,使村集體(ti) 經濟“活起來”、群眾(zhong) 錢袋“鼓起來”。

  僅(jin) 僅(jin) 是在平台內(nei) 點了幾下鼠標,開陽縣花梨鎮清江村的會(hui) 計人員張育霖便完成了十幾個(ge) 項目資金數據的填報任務。清江村是開陽縣最先推行“黔農(nong) 智慧鄉(xiang) 村數字服務平台(全省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監督管理平台)”建設的村,通過平台將“黨(dang) 務、村務、社務”上線實測,全麵推進村清產(chan) 核資數據錄入、財務管理、村民認證率等,讓村集體(ti) 資產(chan) 管理更加規範化、透明化。“類似的統計任務以前都翻項目書(shu) 一一查詢核對,很費時間。有了數字服務平台,類似這樣的統計任務,幾分鍾就能搞定,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張育霖說。

  一鍵可統,一鍵可查。2022年2月,開陽縣開始實施首批“黔農(nong) 智慧鄉(xiang) 村數字服務平台(全省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監督管理平台)”試點建設,在全縣111個(ge) 村啟用該平台,全麵應用到財務報賬等功能,為(wei) 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數字化管理提供了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的借鑒和參考。“我們(men) 村2022年實現村集體(ti) 經營性收入100萬(wan) 元的突破,這些錢每一筆是怎麽(me) 來的、用到了哪裏、結餘(yu) 多少都可以在數字平台上即時查驗,相比以前一本本賬目、一份份合同地翻看簡直直觀太多了,這更利於(yu) 規範化管理村集體(ti) 資產(chan) 。”清江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餘(yu) 支亮說。

  據介紹,該平台基於(yu) “123+N”架構建設,即一個(ge) 黔農(nong) 智慧鄉(xiang) 村數字服務平台,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監督管理係統和智慧鄉(xiang) 村管理係統“兩(liang) 個(ge) 係統”,掌上報賬、黔農(nong) e村、智慧門牌“三大應用”,基層黨(dang) 建管理、鄉(xiang) 村政務服務、網上村務管理、農(nong) 村電子商務、智慧鄉(xiang) 村旅遊、鄉(xiang) 村文化陣地、農(nong) 村普惠金融等N個(ge) “互聯網+”場景,可快速實現政策馬上知、事情馬上辦、訴求馬上說。

  “便捷化、信息化的管理場景應用,搭建起整合資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礎,豐(feng) 富了村集體(ti) ‘三資’規範化管理的手段,拓展了鄉(xiang) 村治理的有效路徑,便民利民惠民,讓生產(chan) 生活更方便快捷,該平台的亮點正在於(yu) 此。”貴陽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服務中心農(nong) 村經濟服務站站長景書(shu) 灝說。

  向數字要效率、以規範強監管是平台建設的必然選擇。通過對集體(ti) 資金的信息化管理,從(cong) 提交申請到完成層層審批,財務單筆報賬時間從(cong) 一周縮短至10分鍾,不僅(jin) 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還有效實現村集體(ti) 資金流向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網上支付全程留痕,可查詢、可追溯、可稽核,真正從(cong) 源頭上規範了村級財務管理行為(wei) 。

  “以前最怕的就是報賬找領導簽字了,一張報賬單要找4位領導審批簽字,領導經常開會(hui) 、下村,往往要一兩(liang) 個(ge) 星期才能簽完字走完程序劃到錢。通過平台報賬,領導在手機上就可以完成審批簽字,報的賬款當天就能入賬,流程更規範,也更方便了,省去了很多等待的時間!”開陽縣花梨村報賬員歐龍飛感歎。

  讓數據“活起來”。通過推動村集體(ti) 資金非現金結算,運用“黔農(nong) e村”掌上數據分析功能,省、市、縣、鄉(xiang) 、村五級可實現對村集體(ti) 資金使用情況的動態查詢,保障了老百姓的知情權、參與(yu) 權和監督權,切實給群眾(zhong) 交上“明白賬”。“目前,開陽縣已有36萬(wan) 餘(yu) 名村民完成‘黔農(nong) e村’認證,有效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黨(dang) 務政務村務公開存在的覆蓋有盲區、公示不及時、群眾(zhong) 查看不方便等問題,讓群眾(zhong) 對農(nong) 村集體(ti) ‘三資’情況‘盡在掌握’,實現了線上實時監督。”開陽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產(chan) 權交易中心主任龔立鴻說。

  讓數據“跑起來”。繼開陽縣之後,清鎮市今年成為(wei) 貴州省第二批“黔農(nong) 智慧鄉(xiang) 村數字服務平台(全省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監督管理平台)試點”,數字化“三資”管理平台正在積極地建設之中,預計年內(nei) 可投入使用。該平台的進一步建設應用推廣,讓數據多跑路、幹部群眾(zhong) 少跑腿,將推動基層行政部門管理現代化、村支“兩(liang) 委”鄉(xiang) 村治理智能化、村民生活服務方便快捷化。

  犀牛村是貴陽黨(dang) 建引領“1+1”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模式的試點村。通過推行“1+1”發展模式,發展農(nong) 機服務、糧油加工等項目,培育股金、租金、薪金、現金、養(yang) 老金“五金”農(nong) 民,讓農(nong) 戶與(yu) 產(chan) 業(ye) 、項目形成更緊密的關(guan) 係,多種渠道增加群眾(zhong) 收入。2022年,全村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680元,村集體(ti) 經營性收入達149萬(wan) 元,向全村登記在冊(ce) 的3763名股民分紅共計20萬(wan) 元,加“數”前進的村集體(ti) 資金管理將更規範、更便捷。

  讓錢袋“鼓起來”。數據顯示,2022年貴陽有農(nong) 村集體(ti) 股份經濟合作社1000家,共計認證成員211萬(wan) 人,總資產(chan) 148億(yi) 元;996個(ge) 行政村全麵消除經營性收入空殼村,其中實現經營收入20萬(wan) 元至50萬(wan) 元的村有339個(ge) ,50萬(wan) 元以上的村有225個(ge) 。通過動態清查,未發現農(nong) 村集體(ti) “三資”管理缺失情況。通過省農(nong) 村資源資產(chan) 權益交易中心係統,開展農(nong) 村產(chan) 權交易業(ye) 務149宗,涉及金額2057.25萬(wan) 元。

  “數字賦能”推動了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交易跨進信息“高速路”。通過信息化、智慧化管理,將各村資源、資產(chan) 信息和相關(guan) 項目招投標信息推送到省農(nong) 村資源資產(chan) 權益交易中心係統,讓信息“飛起來”,推動集體(ti) 資產(chan) 與(yu) 市場需求有效對接,有效盤活了農(nong) 村各類生產(chan) 要素,激活了農(nong) 村“沉睡資源”,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同步提升。景書(shu) 灝介紹,貴陽將立足於(yu) 便民、利民、惠民,發揮大數據優(you) 勢,強化信息化、智慧化應用,繼續深化對農(nong) 村集體(ti) “三資”管理的創新探索,為(wei) 農(nong) 村集體(ti) “三資”保駕護航,進一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增加效益,以“數字賦能”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跑出“加速度”。(劉久鋒)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