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共享綠地,一座“人民城市”的見微知著
【新聞隨筆】
作者:封壽炎(媒體(ti) 評論員)
據報道,上海今年正式啟動單位附屬綠地開放共享的三年行動,原本屬於(yu) 機關(guan) 單位的綠地將向市民打開、讓社會(hui) 共享。“三年行動”的目標是在2025年開放單位附屬空間100個(ge) 以上,今年率先開放40個(ge) 。
這一新聞多少有點讓人感到新鮮。由於(yu) 曆史和現實的原因,早年國家分配給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的綠地空間,一般都由內(nei) 部員工獨享。出於(yu) 安全、治安、管理等方麵的考慮,很多單位還會(hui) 修築圍牆,形成“閑人莫入”的“大院”。在城市治理中,對於(yu) “大院林立”的弊端和城市空間開放共享的利益都已經論述頗豐(feng) ,無須贅述,但敞開大門、拆除圍牆、開放共享,也確實麵臨(lin) 一係列難題障礙——單位及其員工是否願意,開放之後的權利責任如何界定,比如用地權屬主體(ti) 是否變更,誰來建設、運營和維護,誰來承擔運維經費和安全管理責任等。如果大麵積推廣共享綠地的做法,還在中觀宏觀層麵上涉及街區和城市的整體(ti) 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相關(guan) 的法律政策。凡此種種,都足見這項工作屬於(yu) “硬骨頭”,其操作難度之大,很容易影響相關(guan) 部門的施行意願。
那麽(me) ,上海為(wei) 什麽(me) 願意去做?為(wei) 什麽(me) 可以做到?這個(ge) 答案,恐怕要從(cong) 更長的時間坐標、更廣的空間坐標裏尋找。在這些更長、更廣的坐標裏不難發現,在城市建設方麵,上海推行市民共享、普惠民生的舉(ju) 措遠非“共享綠地”這一項,“共享綠地”也遠非“最大的手筆”和“最硬的骨頭”。
黃浦江和蘇州河是上海的城市符號,多年來“一江一河”濱水岸線的改造與(yu) 提升,造就了如今市民樂(le) 享其中、津津樂(le) 道的“城市客廳”。據報道,黃浦江沿岸已累計建成1200公頃綠色生態開放空間,集漫步、跑步、騎行等複合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濱江“三道”總長約150公裏。“一江一河”正逐步成為(wei) 連續貫通裏程最長、城市更新區域最大、城市功能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城市濱水區。“史詩級”建設成就背後有著“史詩級”的建設難度。據統計,在貫通“一江一河”濱水岸線過程中,黃浦江沿岸地區企事業(ye) 單位動遷安置近3500家,蘇州河沿岸累計辟通約63處“斷點”。如果熟悉城市改造和動遷安置工作,應該不難想象如此規模工程的實施難度之大。事實上,上海還專(zhuan) 門製定了“一江一河”的“十四五”規劃,並製訂施行《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使“一江一河”濱水岸線改造提升獲得來自城市發展規劃和地方立法這一層次的切實保障。
像共享綠地、“一江一河”這種為(wei) 民、惠民的城市工程,在上海可以列舉(ju) 出來很多。在硬件建設方麵,堪稱“大手筆”者包括在寸土寸金的小陸家嘴地區拿出“最後一塊土地”修建浦東(dong) 美術館;“小而美”的“繡花針工程”,則有散落在馬路邊、街道旁、弄堂口的“口袋公園”。公共設施的經營理念,也緊緊圍繞“市民”這個(ge) 中心。在去年9月開館的上海圖書(shu) 館東(dong) 館,書(shu) 庫麵積僅(jin) 占建築總麵積的2%。它把更多的空間讓給市民,將其打造成為(wei) 以閱讀為(wei) 核心的文化中心。市民、讀者不僅(jin) 可以在這裏閱讀,還能體(ti) 驗音樂(le) 、繪畫、手工等。它還提供眾(zhong) 多開放空間,成為(wei) 市民的書(shu) 房、客廳和工作室。甚至在城市治理的細枝末節,都把市民的感受和體(ti) 驗置於(yu) 重要位置。上海眾(zhong) 多知名的景觀道路都已經實施多年“落花不掃”“落葉不掃”。一春一秋,市民尋訪落英繽紛的花徑和滿眼秋華的“落葉大道”,成為(wei) 遙相呼應的城中雅事。
“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上海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這座城市的建設願景。在願景成真過程中的點滴努力,都是上海實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重要理念的具體(ti) 實踐。“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也使上海的城市建設綱舉(ju) 目張,為(wei) 探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城市的人民性,尋問城市建設發展依靠誰、為(wei) 了誰的根本問題,解答建設什麽(me) 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的重大命題提供了根本遵循。如果把“共享綠地”放在這一重要理念和政策框架裏觀照解讀,就不難發現這正是上海這座“人民城市”的一種見微知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