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滴成海,助推文化產業揚帆遠航
【聚焦深圳文博會(hui) 】
匯滴成海,助推文化產(chan) 業(ye) 揚帆遠航
——寫(xie) 在第十九屆文博會(hui) 開幕前夕
光明日報記者 嚴(yan) 聖禾 邱玥光明日報通訊員 吳雙
近期,一個(ge) 備受矚目的文博會(hui) 吉祥物“小水滴”,頻頻閃現在深圳的街頭巷尾。它以全新造型亮相,成為(wei) 不少市民手機裏收藏轉發的數字文創作品。
在文化產(chan) 業(ye) 波瀾壯闊的航程中,每年舉(ju) 辦的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chan) 業(ye) 博覽交易會(hui) 無疑是一朵醒目的浪花。作為(wei) 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第一展,跨越十九載的文博會(hui) ,已然成為(wei) 引領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動國內(nei) 外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小水滴”不斷匯滴成海,助力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
持續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積極引進國內(nei) 外高端文化產(chan) 業(ye) 資源、全麵展示我國乃至全球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最新成果……6月7日至11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chan) 業(ye) 博覽交易會(hui) 如約而至,再臨(lin) 鵬城。本屆文博會(hui) 聚焦龍頭企業(ye) 、重點項目、重大平台引領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預計將有3596個(ge) 政府組團、企業(ye) 和機構參展。國際化、專(zhuan) 業(ye) 化、多元化的布展與(yu) 活動,將為(wei) 文博會(hui) 帶來更廣的“海內(nei) 外朋友圈”,一係列文化產(chan) 業(ye) 新技術、新創意、新成果也將得到集中展示。
數字賦能,文化產(chan) 業(ye) 轉型“蝶變”
在數字中國展區,文博會(hui) 虛擬人“小水滴”將為(wei) 我們(men) 打開文化數字化大門,同時帶來一場裸眼3D立體(ti) 秀。本屆文博會(hui) 的一大看點,莫過於(yu) 首次設立的“數字中國——AI時代的文化創新”主題展區。1517平方米的展區集聚了國家級文化產(chan) 業(ye) 市場主體(ti) 、重要平台和最新技術創新成果。展區不僅(jin) 展示了最前沿的科技創新成果,更彰顯了中國在科技創新和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數字與(yu) 文化的“攜手”,是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一個(ge) 亮點。近年來,“雲(yun) 閱讀”“雲(yun) 視聽”“雲(yun) 賞樂(le) ”“雲(yun) 展覽”“雲(yun) 旅遊”“雲(yun) 演出”……數字技術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的深度融合,給人們(men) 帶來不少新體(ti) 驗。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楊永恒說,數字技術在內(nei) 容建設、展示方式、傳(chuan) 播途徑、交互手段等方麵豐(feng) 富了用戶的文化體(ti) 驗,使數字文化日益融入人民群眾(zhong) 生活並成為(wei) 一種需要,而且越來越多地呈現線上線下一體(ti) 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新特征。
作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晴雨表”與(yu) “風向標”,本屆文博會(hui) 聚焦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深度融合數字技術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據介紹,本屆文博會(hui) 將再度延續雲(yun) 上文博會(hui) 這一創新形式,強化功能建設,提升數字化服務的多元化和便捷性。其中,文博會(hui) 大數據係統的不斷完善,將為(wei) 參展商提供更精準的數據分析和市場洞察,幫助他們(men) 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業(ye) 趨勢。
此外,本屆文博會(hui) 創新開發數字門票,首次推出數字文創產(chan) 品,以文博會(hui) 吉祥物小水滴“文鵬”IP為(wei) 核心,將文博會(hui) “小水滴”打造成為(wei) 一張嶄新的數字名片。
打破邊界,“文化+”新業(ye) 態漸成潮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28816億(yi) 元,同比增長4%,增速比2022年全年快3.1個(ge) 百分點。
除了速度,文化產(chan) 業(ye) 在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上也呈現新格局。在文博會(hui) 的推動下,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走出了“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遊”等新路徑,跨界融合讓文化產(chan) 業(ye) 的發展活力更加強勁。
在這種趨勢引領下,不少地方把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作為(wei) 轉型發展的突破口。作為(wei) 文博會(hui) 分會(hui) 場之一,深圳甘坑古鎮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涼帽”元素的深入挖掘,孵化出了一個(ge) 極具本地特色的IP形象——“小涼帽”。通過推廣和應用“小涼帽”,甘坑古鎮創造了一個(ge) 特有的產(chan) 業(ye) 鏈和集群,為(wei) 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順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趨勢,本屆文博會(hui) 將創新舉(ju) 辦文化產(chan) 業(ye) 招商大會(hui) 、文博會(hui) 創新項目及新品發布會(hui) 等一係列產(chan) 業(ye) 活動,全方位展示數字時代文化產(chan) 業(ye) 和文化消費的最新動態。
不僅(jin) 如此,除了位於(yu) 深圳國際會(hui) 展中心的主會(hui) 場,本屆文博會(hui) 的魅力還蘊藏於(yu) 深圳市各區64家分會(hui) 場。這些分會(hui) 場同樣覆蓋了新聞出版、影視動漫、創意設計、時尚設計、文化旅遊、藝術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工藝美術等文化產(chan) 業(ye) 的各個(ge) 行業(ye) ,結合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和創意成果,為(wei) 參展商和觀眾(zhong) 提供更為(wei) 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千帆出海,助力傳(chuan) 統文化“走出去”
在全球印刷界的權威獎項中,雅昌、中華商務等深圳企業(ye) 榮獲“班尼”金獎100多座;華強方特作為(wei) 中國自主品牌文化主題公園的代表,成功將多個(ge) 動漫品牌出口到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舞今中外》係列片《冰火島》,也讓中國非遺武術傳(chuan) 至國外,吸引了大批海內(nei) 外觀眾(zhong) 熱切關(guan) 注。
近年來,我國文化貿易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文化產(chan) 業(ye) 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我國對外文化貿易額首次突破2000億(yi) 美元;2022年,對外文化貿易額超過220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約11%。我國文化產(chan) 品進出口規模多年居世界第一位。
在這一背景下,本屆文博會(hui) 恢複設立線下“一帶一路·國際展區”,並舉(ju) 辦文化進出口貿易洽談會(hui) ,吸引了50個(ge) 國家和地區、超300家海外展商線上線下參展,其數量和質量都將恢複到疫情前最好水平,線上線下參會(hui) 海外專(zhuan) 業(ye) 觀眾(zhong) 更是達到了疫情前最高水平,超過2萬(wan) 名國際友人的到來,使文博會(hui) 的國際“朋友圈”再度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文博會(hui) 不僅(jin) 聚焦各國文化的相互交流與(yu) 合作,更將向世界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瑰寶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在特設的“非遺·工藝美術·藝術設計館”中,那些代代相傳(chuan)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讓世人感受到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而結合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時尚創意的現代藝術作品,又為(wei) 該展區注入全新的活力。
文博會(hui) ,以其開放包容之姿,助力海內(nei) 外文化機構攜手共謀發展大計、文化企業(ye) 開疆拓土、文化從(cong) 業(ye) 者展示卓越才華……它將匯滴成海,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揚帆遠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