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如何看待追劇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3-06-19 10:0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分鍾入戲,三分鍾追完

  如何看待追劇短視頻

  “追劇短視頻”是指短視頻平台上的劇集營銷物料、精彩片段、花絮,以及二次創作,包括解說、混剪、盤點等。追劇短視頻是當代大學生課餘(yu) 的一種重要娛樂(le) 方式。對於(yu) 這一新興(xing) 的網絡文藝樣式,他們(men) 秉持什麽(me) 樣的態度?我們(men) 開展有針對性的調研訪談,這裏呈現的是6位大學生的具體(ti) 感受。

  順應碎片化傳(chuan) 播,拓寬觀劇選擇

  華中科技大學某2019級本科生:我看劇頻率不高,一個(ge) 月一部,但追劇短視頻每天都會(hui) 刷大概兩(liang) 三個(ge) ,不過基本是被動觀看的,而且大多是劇情歸納類。隻有碰到特別喜歡的電視劇,我才會(hui) 主動到各個(ge) 平台上搜索跟這部劇相關(guan) 的“二創”內(nei) 容。

  追劇短視頻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的追劇習(xi) 慣。以往我追某部劇都是因為(wei) 視頻平台推薦或者身邊朋友討論,但現在如果我對某部劇感興(xing) 趣的話,會(hui) 先去網絡上看相關(guan) 短視頻,提前了解這部劇。我對劇集的整體(ti) 認識會(hui) 被這些短視頻影響,如果追劇短視頻呈現的劇集內(nei) 容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我就對這部劇失去了興(xing) 趣。另外,追劇短視頻拓寬了我的觀劇領域,在傳(chuan) 統長視頻平台上我通常都是按照平台給定的分類去尋找新劇集,但追劇短視頻會(hui) 給我推送一些自己沒接觸過的內(nei) 容種類。

  追劇短視頻,對我來說,提供了娛樂(le) 價(jia) 值;對劇方來說,是非常好的宣發手段;對短視頻製作者來說,是賺取流量的好方法;對影視行業(ye) 來說,是反推劇集創新發展的動力。總的來說,我對追劇短視頻持積極態度。

  華中師範大學人工智能教育學部某2019級本科生:我看劇頻率挺高的,一周一部。我主要看兩(liang) 三分鍾的那種劇情歸納類的追劇短視頻,特別是恐怖懸疑題材的,因為(wei) 它可以讓我快速把握劇集內(nei) 容。在解說的“陪伴”下,我也能接受很多恐怖片段。其實追劇短視頻興(xing) 起就是因為(wei) 它順應了碎片化時代,便捷、短時,迎合了用戶的觀看需求。

  雖然追劇短視頻在逐漸占據我們(men) 的日常生活,但它並沒有對我的觀劇習(xi) 慣產(chan) 生太大的影響,隻是豐(feng) 富了我的娛樂(le) 觀賞模式而已。我依舊會(hui) 選擇在視頻平台看一部完整的劇集。因為(wei) 追劇短視頻會(hui) 限製人的思考能力,我不喜歡被它們(men) 左右我的看法。

  我覺得追劇短視頻是一把雙刃劍,在激發創作者熱情、為(wei) 影視作品擴大傳(chuan) 播的同時,也可能分走影視作品流量、引發版權糾紛。

  賦予原作新的解讀角度

  深圳大學法學院某2020級本科生:“注意看,眼前的女人叫小美。她接到了瑜伽館打來的電話,剛去世的閨蜜,把會(hui) 員資格轉給了她……”當下,以類似的表達開頭的追劇短視頻層出不窮,堪稱“複製粘貼”。但除了簡單粗暴的劇情概括,公式化、模板化的解說詞之外,也有不少追劇短視頻突出獨創性。有的把解說詞寫(xie) 成優(you) 美的詩文,有的將台詞編成了朗朗上口的說唱,有的用上了京劇的戲腔,還有的則以深入的思考、獨到的觀點提煉情節,賦予原作新的解讀角度。

  某個(ge) 製作者的《甄嬛傳(chuan) 》解說視頻正是一個(ge) 很好的例子。即便已經看了很多次的《甄嬛傳(chuan) 》,我還是從(cong) 他的視頻中獲得了不少啟發。在某一期視頻裏,他聚焦太醫溫實初的徒弟衛臨(lin) 。作為(wei) 配角,衛臨(lin) 在一般觀眾(zhong) 眼裏“存在感”薄弱,但這位視頻製作者發掘出小角色的閃光點,經過細致的分析,認為(wei) 衛臨(lin) 較之溫實初更善於(yu) 察言觀色,所以他才有能力取代師傅,成為(wei) 劇情後期甄嬛的心腹。在一定程度上,這種解讀也使得原本有所缺失的人物弧光更加圓滿。

  像這樣的追劇短視頻,往往能“見人之所未見,想人之所未想”,讓人們(men) 對角色的固有成見有了微妙改觀。它們(men) 亮點迭出,精彩紛呈,不僅(jin) 很“下飯”,有時還會(hui) 令你茶飯不思,隻想追完。

  警惕被“算法”牽著走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某2023級碩士研究生:我每次刷視頻都會(hui) 看到追劇短視頻,隻要我點開劇集相關(guan) 的某個(ge) 詞條,它的相關(guan) 短視頻就會(hui) 頻繁推送,其實我是被算法“圈”進去的。我很難判定自己刷追劇短視頻究竟是主動還是被動,因為(wei) 我打開詞條時是主動的,追劇短視頻推送時我是被動的,但完整地看完這個(ge) 短視頻似乎我又變成了主動。

  追劇短視頻拓寬了我的觀劇選擇,讓我接觸到更多作品,但它始終沒辦法完全展現這部劇。其實不難發現,大部分追劇短視頻的創作者都是在反複剪輯劇集中的高光時刻,一般而言太過精簡了,讓我覺得體(ti) 驗感不足。

  我不希望遇到兩(liang) 類追劇短視頻:一是劇沒有完整更新就進行大量劇透的,二是視頻質量極差、影響觀感的。尤其是第二種,它們(men) 都有相似的特征,文案劣質、AI聲音、土味配樂(le) ,沒有品位,沒有價(jia) 值。

  短視頻平台火起來之後,很多片方都會(hui) 利用短視頻來做宣發,但他們(men) 所選擇的宣傳(chuan) 重點可能會(hui) 給受眾(zhong) 設限。比如,有的電影宣傳(chuan) 時打出“情侶(lv) 們(men) 必須一塊兒(er) 去看”之類的標語,讓我對這個(ge) 電影產(chan) 生一些不太好的印象。追劇短視頻還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就是對傳(chuan) 統影視劇進行分流。我身邊不少人會(hui) 覺得自己通過短視頻已大致掌握劇集內(nei) 容,沒必要再花費時間去觀看完整劇集。

  無法取代完整觀劇體(ti) 驗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某2019級本科生:我看劇集的流程很固定:視頻平台給我推薦各種新劇的混剪視頻,我認為(wei) 某個(ge) 混剪視頻不錯,就會(hui) 開始看那部劇,看完劇後如果意猶未盡,就到平台上繼續看相關(guan) 的混剪短視頻。簡單來說,我先看了混剪短視頻才開始追劇。

  我自己嚐試過製作一些“二創”短視頻,所以我特別能體(ti) 會(hui) 到優(you) 秀短視頻作品的特點。最重要的就是創作者的編導思維,在有限的時間裏明白完整地講故事,大到主要劇情小到情緒變化,力求讓受眾(zhong) 沉浸其中。當然,一些別出心裁的設計也能很好地抓住受眾(zhong) 眼球,比如背景音樂(le) 的選取完美適配劇情、節奏,設置左右聲道以體(ti) 現多人物間的對話等。

  我認為(wei) 刷追劇短視頻不能稱之為(wei) “追劇”,因為(wei) 追劇其實追的是一個(ge) 過程,比如說準時蹲守屏幕前、花費足夠長的時間精力去深入劇集並進行個(ge) 性化的體(ti) 驗。這個(ge) 過程所帶來的精神價(jia) 值、情感體(ti) 驗,跟短視頻追劇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不難發現,追劇短視頻大同小異,來回就是那幾個(ge) 劇中的精彩片段,有限的創作素材限製這些短視頻的生命周期,它們(men) 的用戶黏度也沒有傳(chuan) 統劇集那麽(me) 強,自然是無法取代傳(chuan) 統劇集的。

  武漢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某2020級本科生:用刷短視頻的方式看完一部劇,能叫“追劇”嗎?我認為(wei) 不盡然。就像把一件衣服上的每塊布料拆散、剪碎,重新縫出來的衣服與(yu) 原本的那件相比顯然不一樣。碎片化的追劇短視頻也是如此。有的劇風格細膩,以充沛的細節刻畫表現溫暖的感情,但許多追劇短視頻停留在概括情節的層麵,過於(yu) 關(guan) 注劇情的反轉,忽略了關(guan) 鍵的細節。一些二次創作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作嚴(yan) 肅的價(jia) 值觀,比如有的短視頻,通過突出反派角色戲劇性的神情,來達到滑稽、搞笑的效果,卻讓觀眾(zhong) 在歡笑聲中忘記了他們(men) 仗勢欺人的惡劣行徑。還有部分創作者在解說類的視頻中“夾帶私貨”,以主觀看法歪曲原作、誤導觀眾(zhong) ,甚至為(wei) 了流量博人眼球、挑撥情緒,帶來了不良影響。

  傳(chuan) 統的追劇方式無法被替代,然而屏幕上情節拖遝的電視劇、現實中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又讓追劇短視頻的出現並受到熱捧成為(wei) 一種必然。我們(men) 需要高密度的信息容量,需要把一百分鍾的“原料”濃縮為(wei) 一分鍾的“精華”。但遇到一部符合自己口味的好劇,不妨完整地欣賞,用心觀察鏡頭的轉換、布景細節的精致、演員腔調的變化……放慢腳步,你會(hui) 獲得更充分的休憩、更豐(feng) 富的滋養(yang) 和更深刻的啟迪。

    (李易展、古詩嵐整理)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