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傳苗繡 鳳凰竹山展新顏
近日,全國文化和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hui)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開,總結文化和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成效和經驗。“精準扶貧”首倡之地湘西,立足資源稟賦,走文旅融合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打造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湘西樣本。
碧波蕩漾,綠水環繞。距離鳳凰古城31公裏的鳳凰縣麻衝(chong) 鄉(xiang) 竹山村三麵環水,是一個(ge) 苗族聚居村。竹山村建寨約有800多年的曆史,特色民居保存完好,是湘西最著名的“半坡部落”原始堡寨。
細雨蒙蒙中的竹山村,如詩如畫,一步一景。田地上,村民吳國安趕著耕牛犁田勞作,再現傳(chuan) 統農(nong) 耕的場景;石板路旁,一位笑容淳樸的苗族大姐向遊客熱情打招呼,她用簸箕“簸”著稻穀,展現生產(chan) 技藝;屋舍前,83歲的吳信胖熟練地打著草鞋,展示非遺編織技藝。
竹山村曾是深度貧困村,2019年以來,竹山村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群眾(zhong) 參與(yu) 、共同富裕”的思路,推進竹山鄉(xiang) 村遊開發,鼓勵村民參與(yu) 旅遊業(ye) ,帶動全村脫貧致富。
鳳凰旅投集團公司立足當地山水和民俗,開發了《愛在竹山》沉浸式體(ti) 驗景區、苗嶺無邊界溫泉泳池、竹山鄉(xiang) 居民宿等特色休閑度假產(chan) 品。竹山村的農(nong) 村傳(chuan) 統建築、農(nong) 耕器具、民間技藝、民間習(xi) 俗等資源實現了活化利用。
在村莊裏,遊客可以體(ti) 驗打糍粑、磨豆漿、織布等苗家的日常生活,品嚐湘西小吃,穿上豔麗(li) 的苗族服飾旅拍。村民日常生活被“包裝”成旅遊場景,竹山村的村民則成為(wei) 沉浸式體(ti) 驗中的“演員”。吳信胖在家門口編織,“每月能拿到兩(liang) 千塊的工資”。許多像吳信胖一樣的村民都有了固定工資收入,還能在家門口售賣手工藝品。
“文旅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鳳凰竹山展新顏。”鳳凰旅投集團公司董事長張順心介紹,竹山村的村民在景區上班,“打工不出村,致富在家門。”
2022年,竹山村接待遊客25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518萬(wan) 元;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1820元增長到2022年的1.98萬(wan) 元。近幾年,竹山村還陸續被評為(wei) 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入選全國100個(ge) 鄉(xiang) 村旅遊扶貧示範案例。
石榴花開,苗歌悠揚,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民族風情濃鬱。
2014年,時任村支書(shu) 的石順蓮,帶頭成立十八洞村苗繡特產(chan)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讓苗繡技藝在村裏重新發揚光大。
非遺苗繡,巧奪天工。通過 “讓媽媽回家”公益項目的實施,更多婦女在家門口就業(ye) ,促進了苗繡的活態傳(chuan) 承發展。繡娘們(men) 高興(xing) 地說:“繡著花,帶著娃,養(yang) 活自己又養(yang) 家。”
2016年,十八洞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從(cong) 2013年的1668元增至8313元,全省第一批退出貧困村行列。2022年,十八洞村人均純收入躍升至2.35萬(wan) 元。
十八洞村通過布置精準扶貧展覽、打造紅色旅遊線路、開設紅色黨(dang) 課等方式講述脫貧故事,以紅色文化繪就新時代山鄉(xiang) 巨變的宏偉(wei) 畫卷。
精準扶貧展覽館內(nei) 記錄著村民的心聲:“做夢也想不到十八洞村會(hui) 發生這麽(me) 大的變化,旅遊已成為(wei) 村裏的支柱產(chan) 業(ye) 。”“現在十八洞村環境越來越美,希望遊客越來越多,我們(men) 擺攤的生意越來越好。”
絕壁高聳,峰林重疊。夜幕下,一場沉浸式體(ti) 驗演出《德夯幻境》在依山傍水的德夯苗寨上演。
德夯是苗語的譯音,意為(wei) “美麗(li) 的大峽穀”,德夯大峽穀位於(yu) 湖南省西部,峽穀內(nei) 的德夯苗寨是集苗族原生文化、峽穀自然風光於(yu) 一體(ti) 的風情景區,包括玉泉溪峽穀、流沙瀑布、盤古峰等秀美景點。以天然山水為(wei) 舞台,沉浸式體(ti) 驗節目《德夯幻境》營造了燈火闌珊的夢幻境界。
昔日,作家沈從(cong) 文在筆尖道盡湘西的神秘與(yu) 美麗(li) 。如今,沈從(cong) 文化身展卷人,引領觀眾(zhong) 親(qin) 臨(lin) 一場5D苗境喜宴,穿越時空,感受湘西兒(er) 女的革命壯誌與(yu) 忠貞愛情。
藝術點亮振興(xing) 之路,文旅帶動鄉(xiang) 村經濟。德夯苗寨從(cong) 一個(ge) 貧困村逐漸變成了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被評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示範村。
湘西州擁有28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78個(ge) 中國傳(chuan) 統村落、41個(ge)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花垣縣十八洞村、鳳凰縣竹山村、吉首市隘口村、龍山縣八麵山……一大批特色鄉(xiang) 村旅遊景點讓遊客走進鄉(xiang) 村美景,流連忘返。2022年,全州古城古鎮古村景區接待遊客1450萬(wan) 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30億(yi) 元。
近日,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湖南省委宣傳(chuan) 部等19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若幹措施》,部署了推動鄉(xiang) 村非遺傳(chuan) 承發展、豐(feng) 富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品、打造鄉(xiang) 村旅遊品牌、推動鄉(xiang) 村文旅科技深度融合等15項具體(ti) 舉(ju) 措,將進一步助推文旅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湘西州委書(shu) 記虢正貴表示,我們(men) 將認真貫徹全國文化和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hui) 會(hui) 議精神,學習(xi) 全國各地經驗,在文旅融合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努力打造“湘西樣本”,讓首倡地這麵旗幟始終高高飄揚。(本報記者 張 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