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當紅 尋訪湖湘紅色家風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wan) 家,家風體(ti) 現了一個(ge) 民族、社會(hui) 的精神文明程度。為(wei) 繼承和弘揚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優(you) 良的紅色家風,長沙理工大學學生暑期社會(hui) 實踐團赴長沙周邊地區尋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紅色家風故事,探訪湖南黨(dang) 史紀念館、雷鋒紀念館、田漢故居和李維漢故居等紅色基地,挖掘紅色家風資源,感悟紅色精神,傳(chuan) 承紅色血脈。
湖南黨(dang) 史紀念館:莊重曆史厚載紅色家風
清風徐徐,湖湘紅色家風資源調研團來到了位於(yu) 望城區的湖南黨(dang) 史紀念館。“三湘群英譜”展館介紹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湖南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曆史,也展示了他們(men) 優(you) 秀的精神品質。
黃克誠出身於(yu) 湖南省永興(xing) 縣,他不僅(jin) 以剛正不阿、敢於(yu) 直言而著稱,而且在嚴(yan) 格治家方麵也堪稱楷模。他曾給子女們(men) 立下許多家規,其中有兩(liang) 條是:不準動用公家的汽車,不準找工作人員幫自己辦事。他所立下的家規雖然嚴(yan) 苛得幾乎“不近人情”,但卻給子女留下了艱苦奮鬥、自強自立、拚搏進取的嚴(yan) 格家風,留下了嚴(yan) 於(yu) 律己、廉潔奉公、不搞特權、不謀私利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周炳文被捕後,自設靈台祭奠,寫(xie) 下挽聯,對著弟弟說:“我絕不會(hui) 向敵人低頭,更不會(hui) 像狗一樣活著!”他隻留下幾首詩,一封信還有一件毛衣當作紀念留給妻子,就英勇就義(yi) 於(yu) 長沙郊外。
泛黃的報紙,模糊的黑白照片都是鮮豔的紅色記憶,承載著豐(feng) 富的紅色家風。館內(nei) 還有不少遊客在自由參觀,我們(men) 趁著這個(ge) 機會(hui) ,開展了紅色家風故事宣講。除此之外,團隊成員還將拍攝紅色家風小故事,製作紅色小課堂宣講課件。
雷鋒:立誌做一個(ge) 好農(nong) 民、好工人、好戰士
1956年夏天,雷鋒以優(you) 異的成績從(cong) 荷葉壩完小畢業(ye) ,在畢業(ye) 典禮上,雷鋒說到:“我要做一個(ge) 好農(nong) 民、好工人、好戰士。”時間也證明這一切,在之後的六年中,他先後實現了這三個(ge) 理想。苦難的童年這五個(ge) 字是雷鋒童年的寫(xie) 照,展館內(nei) 光線並不明亮,黑暗的空間更能把人拉回到雷鋒的童年時代。即便生活困苦,雷鋒的內(nei) 心依舊是溫暖如春,刻苦學習(xi) 、幫助他人、孝敬長輩。
實踐團成員賀胤霖參觀完展館後深深地感歎:“我要向雷鋒同誌學習(xi) ,從(cong) 小事做起,從(cong) 小事做好。我要給更多人講雷鋒故事,傳(chuan) 播雷鋒精神。”向雷鋒同誌學習(xi) !這聲號召鏗鏘有力地表達了雷鋒精神永存在我們(men) 身邊。時代在改變,精神永遠不會(hui) 磨滅。實踐團成員深深感受到了雷鋒精神的偉(wei) 大,在場館內(nei) 向宣講了節約箱的故事。
田漢:用戲劇譜寫(xie) 紅色浪漫
青綠色的禾苗在旺盛生長,響亮的音樂(le) 在空氣中回蕩,這片紅色的故土是田漢文化園和田漢故居。“先烈熱血灑神州,我等後輩有何求?沿著主席道路走,堅貞何惜拋我頭。”這是田漢1976年寫(xie) 下的詩作,他以文藝作品為(wei) 武器,為(wei) 反抗壓迫而戰鬥,為(wei) 人間正義(yi) 而謳歌,是中國現代革命文藝的先驅者之一。田漢文化園展館內(nei) 展出《傑出的人民藝術家——田漢生平業(ye) 績陳列》,講述著這位偉(wei) 大的人民藝術家的一生。
在家人的熏陶下,田漢從(cong) 小就對音樂(le) 、戲劇有著強烈的興(xing) 趣。盡管生活苦困,母親(qin) 依舊會(hui) 在煤油燈下聲情並茂給田漢三兄弟道來中國戲劇;在學校讀書(shu) 期間,田漢與(yu) 父親(qin) 、聶耳一起出演話劇,在劇中飾演小栓子,獲得了很多人的關(guan) 注。濃厚的興(xing) 趣成為(wei) 田漢追求藝術源源不斷的動力,他一路求學,結識了眾(zhong) 多好友。在此後的一生中,他投身於(yu) 戲劇事業(ye) ,用音樂(le) 、文字、舞台投身於(yu) 中國革命事業(ye) ,創造出熱烈、浪漫的革命藝術。
李維漢:用行動堅定黨(dang) 員信念
李維漢同誌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優(you) 秀黨(dang) 員,他將畢生精力獻給了黨(dang) 的事業(ye) ,為(wei) 中國人民革命勝利和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高大的身材正如李維漢的性格一樣,他腳踏實地、兢兢業(ye) 業(ye) 、埋頭苦幹的務實求真的工作作風伴隨著他一身的事業(ye) 和家庭,他既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也是丈夫和父親(qin) 。在陝北公學任職時,他被學員稱為(wei) “嚴(yan) 父”“爸爸校長”。正如李維漢所說的一樣,“投身革命60年,我作為(wei) 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要具有共產(chan) 主義(yi) 的偉(wei) 大理想,更要有百折不撓的革命毅力。”
據了解,調研團由來自長沙理工大學文新學院、建築學院的9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組成,在學習(xi) 了解湖南省內(nei) 14個(ge) 市縣紅色家風的相關(guan) 資料後,將在各地開展為(wei) 期28天的紅色調研活動,赴紅色景區、展館等實地采訪、挖掘紅色家風的傳(chuan) 承故事,錄製紅色家風故事視頻,形成調研報告,為(wei) 推動全社會(hui)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貢獻大學生的一份力量。團隊指導老師方瓊表示,“湖南紅色資源十分豐(feng) 富,我們(men) 將以此為(wei) 調研為(wei) 契機,進一步挖掘和整理湖湘紅色家風資源,自覺承擔起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的使命任務。”(陳慈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