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山鄉的農民畫室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聖 李 宏
早上8點多鍾,曾雲(yun) 鵬將孩子送到了幼兒(er) 園。看著孩子走進幼兒(er) 園大門後,曾雲(yun) 鵬拐進鄉(xiang) 政府後麵的老巷子,幾分鍾就到了“磨子土家畫鄉(xiang) 農(nong) 民畫室”。
畫室剛剛開門,裏麵已經坐了一二十個(ge) 人。“我的兩(liang) 個(ge) 孩子好像都很喜歡畫東(dong) 西,我覺得自己這方麵比較差,每周都要來畫室學習(xi) 兩(liang) 三次。”27歲的曾雲(yun) 鵬說。
曾雲(yun) 鵬這一陣都在學習(xi) 給版畫上色。曾雲(yun) 鵬是為(wei) 了更好地培養(yang) 孩子,他的同學——24歲的餘(yu) 林科則是為(wei) 了“磨磨”自己。“這些年我一直在喂牛,現在也喂了30多頭。喂牛的時間長了,感覺自己也有了一點‘牛脾氣’,比較強,容易急。”餘(yu) 林科從(cong) 2月份開始就經常到畫室來,“其實也不一定學得怎麽(me) 樣,能把我的性情磨一磨就好。”
磨子土家族鄉(xiang) 是重慶忠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xiang) ,也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鄉(xiang) 。“鄉(xiang) 中很多人從(cong) 小就學會(hui) 了土家刺繡,因此我們(men) 加強對當地農(nong) 民畫工的培訓,因地製宜打造‘磨子土家畫鄉(xiang) ’。”重慶民盟畫院院長李毅力說。
60多歲的餘(yu) 善蘭(lan) 沒上過學,但她從(cong) 小就喜歡土家刺繡。聽說重慶的大畫家要來村裏招學徒,她早早地報了名。讓餘(yu) 善蘭(lan) 沒想到的是,她和畫友們(men) 創作的100多件作品,今年年初在重慶市群眾(zhong) 藝術館舉(ju) 辦了畫展。展出的每一幅畫,畫的都是磨子鄉(xiang) 的人和事、磨子鄉(xiang) 的景和物。
“‘田間能拿鋤頭,進屋能握畫筆’,農(nong) 民也能夠吃上‘文化飯’。”駐鄉(xiang) 工作隊員、磨子土家族鄉(xiang) 掛職副鄉(xiang) 長黃曉彥說,全鄉(xiang) 已經有300多人參加了培訓,平時每天都有三四十人來畫室學習(xi) 練筆,經常參與(yu) 創作的骨幹畫工已有10多人。在首屆川渝兩(liang) 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農(nong) 民畫聯展中,磨子鄉(xiang) 農(nong) 民畫工創作的好幾幅作品都獲了獎。2022年10月,“磨子鄉(xiang) 農(nong) 民畫”推出線上銷售,幾個(ge) 月時間就接到了200多份訂單。
《光明日報》(2023年06月28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