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痣能變癌?專家教你識別黑色素瘤

發布時間:2023-06-29 10:19:00來源: 科技日報

  黑色素瘤多發生於(yu) 皮膚,也會(hui) 發生在黏膜、眼葡萄膜、軟腦膜等不同部位或組織。除了過度日曬、紫外線照射外,遺傳(chuan) 易感性、膚色類型、巨大的先天性痣、免疫抑製及血液惡性腫瘤等均是引起該病的高危因素。

  ◎記者 陳 曦

  我們(men) 身體(ti) 上一顆不起眼的痣,可能會(hui) 成為(wei) 致命“殺手”。這並非危言聳聽,近日,《中國好聲音》第二季亞(ya) 軍(jun) 張恒遠因病去世,年僅(jin) 37歲,而奪去他生命的疾病名為(wei)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皮膚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瘤種之一。不過隨著治療手段的不斷發展,如今黑色素瘤也不再是不治之症。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骨與(yu) 軟組織腫瘤科主任醫師楊吉龍教授表示,據目前文獻報道,早期發現且未發生淋巴結轉移的惡性黑色素瘤經過綜合治療,5年生存率超過80%。

  黑色素瘤與(yu) 環境和遺傳(chuan) 因素密切相關(guan)

  “相比於(yu) 肺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我國黑色素瘤發病率為(wei) 10萬(wan) 分之0.5至10萬(wan) 分之一,總體(ti) 發病率不高。”楊吉龍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但是龐大的人口基數使我國黑色素瘤發病人數的絕對值一直居高不下,每年新發病例約2萬(wan) 例。

  黑色素瘤來源於(yu) 黑色素細胞,正常情況下,黑色素細胞在皮膚下均勻分布,如果各種原因導致其過度分裂增殖聚集成團,就可能變為(wei) 黑色素痣,黑色素痣是一種良性的病變,但當這種分裂增殖失去控製時,就會(hui) 演變成為(wei) 黑色素瘤這種高度惡性的腫瘤。黑色素瘤多發生於(yu) 皮膚,也會(hui) 發生在黏膜(鼻腔、口腔、生殖道以及上下消化道)、眼葡萄膜、軟腦膜等不同部位或組織。

  在很多人印象中,過度日曬會(hui) 引發黑色素瘤。對此,楊吉龍表示認同:“黑色素瘤的發生與(yu) 環境和遺傳(chuan) 因素密切相關(guan) 。特別是在歐美國家,70%黑色素瘤的發生與(yu) 慢性日光損傷(shang) 相關(guan) ,全世界黑色素瘤發病率最高的地區澳大利亞(ya) 和新西蘭(lan) 都日光充足。”

  除了過度日曬、紫外線照射外,遺傳(chuan) 易感性、膚色類型、著色性幹皮病、巨大的先天性痣、免疫抑製及血液惡性腫瘤等均是引起該病的高危因素。比如皮膚黑色素瘤的發生與(yu) 相關(guan) 基因突變(如NRAS、NF1和BRAF等)存在一定聯係。作為(wei) 一種免疫原性較強的腫瘤性疾病,當機體(ti) 免疫力降低時,黑色素瘤的生長速度會(hui) 增加。

  因此,老年人、皮膚白皙的人、有肢端皮膚色素痣的人、有黑色素瘤或皮膚病病史的人、有黑色素瘤家族史的人、長期在室外工作的人、容易曬傷(shang) 的人等均是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

  楊吉龍特別指出,在我國,黑色素瘤好發於(yu) 肢端皮膚(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和甲下等部位),這些易摩擦部位上的黑痣受到刺激,可能引起黑痣形態、顏色改變,出現痛癢、破潰、滲液或結痂等,有可能誘發癌變。

  據2021年9月發布的《中國黑色素瘤患者行為(wei) 現狀調研白皮書(shu) 》披露,根據調研,我國肢端型黑色素瘤占比最高,達到51%,肢端型中足底發病占比最高。

  以ABCDE法則判斷痣的早期惡變

  由於(yu) 黑色素瘤並不常見,一般患者也不會(hui) 想到身上的一個(ge) 痣會(hui) 引發嚴(yan) 重的問題。

  中國抗癌協會(hui) 黑色素瘤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常務委員朱冠男曾表示,由於(yu) 早期症狀比較隱匿,近幾年接診的黑色素瘤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骨軟組織外科副主任、惡性黑色素瘤診治中心主任陳勇也曾在采訪中表示,日常接診的黑色素瘤患者中,大約三分之二的患者處於(yu) 中晚期,早期患者隻占5%—10%。

  黑色素瘤早期表現為(wei) 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潰不愈、邊緣不整或有切跡和鋸齒、顏色改變、局部形成水皰、瘙癢和刺痛等,進而可出現衛星灶、局部淋巴結腫大和遠處轉移(如遠處皮膚、淋巴結、肺、肝、腦、骨等),最終奪去人們(men) 的生命。

  皮膚黑色素瘤多由痣發展而來,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骨與(yu) 軟組織腫瘤科主任醫師楊蘊介紹:“在生活當中,痣的早期惡變症狀可總結為(wei) ABCDE法則。”

  A即非對稱(Asymmetry),表現為(wei) 色素斑的一半與(yu) 另一半看起來不對稱;B即邊緣不規則(Border irregularity),表現為(wei) 邊緣不整或有切跡、鋸齒等,而非正常圓形或橢圓形輪廓;C即顏色改變(Color variation),表現為(wei) 黑色素瘤呈汙濁的黑色,也可有褐、藍、粉甚至白色;D即直徑(Diameter),表現為(wei) 色素痣直徑大於(yu) 6毫米或明顯長大;E即隆起(Elevation),表現為(wei) 早期的黑色素瘤的整個(ge) 瘤體(ti) 會(hui) 有輕微隆起。

  “ABCDE法則隻是幫助大家在家進行自我判斷,最終診斷結果還要靠切除後病理化驗來確定。”楊蘊提醒,日常切勿自行反複修剪或弄破特殊部位的色素痣,嚴(yan) 禁隨意處理痣,若要處理,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手足易於(yu) 摩擦部位的痣為(wei) 防惡變,可考慮預防性手術切除。

  免疫和靶向治療成黑色素瘤新克星

  “雖然黑色素瘤很‘凶惡’,但並非無藥可醫。”楊吉龍解釋,醫生會(hui) 根據黑色素瘤的病理類型、分子特點和TNM臨(lin) 床分期(T是原發灶、N是淋巴結、M是遠處轉移)來選擇治療方案並預測預後。

  楊吉龍表示,目前黑色素瘤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生物免疫治療、分子靶向治療、中醫藥治療等。醫生會(hui) 根據患者的具體(ti) 情況,提供個(ge) 體(ti) 化治療建議。

  早期手術徹底切除是黑色素瘤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對於(yu) 中晚期的患者,腫瘤發生轉移,無法通過手術治療,這樣的患者在20年前,5年生存率不超過5%。而如今,除了放療和化療等常規治療手段外,隨著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技術的日益成熟,即使最嚴(yan) 重的多發轉移的Ⅳ期黑色素瘤,我國患者5年生存率最高也可達到20%。

  “由於(yu) 黑色素瘤免疫原性較強,因此在黑色素瘤的治療中免疫治療一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對轉移症狀不明顯、腫瘤負荷較低的患者來說,更適合采用免疫治療。”楊吉龍介紹,傳(chuan) 統的免疫治療包括白介素治療、幹擾素治療、過繼免疫治療、生物化療等。近幾年免疫治療取得了重大突破,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如抗CTLA-4單克隆抗體(ti) 、抗PD1抗體(ti) 及抗PD-L1抗體(ti) 均顯示出非常明確的臨(lin) 床療效,是目前主要的全身治療手段。“免疫治療的療效好且持久,副作用小。”楊吉龍說。

  黑色素瘤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進行治療的方式。以BRAF突變為(wei) 例,BRAF突變是黑色素瘤中最常見的驅動基因的突變。“在靶向治療方麵,存在BRAF突變的患者可以使用BRAF抑製劑如維羅非尼、達拉非尼等靶向藥物來治療,也可以聯合MEK抑製劑如曲美替尼等藥物來治療。”楊吉龍表示,達拉非尼加曲美替尼的聯合靶向治療已獲得了非常好的近期和長期療效。

  此外,黑色素瘤治療方法還包括對症支持治療。醫生可以通過積極糾正患者貧血、低白蛋白血症,加強營養(yang) 支持,控製傷(shang) 口感染等並發症;鼓勵患者適度鍛煉以增加身體(ti) 免疫力;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緩解抑鬱和焦慮;對晚期疼痛嚴(yan) 重者,積極給予止痛等治療,來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