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為何部分醫院家屬不能陪護病人?
近日,雲(yun) 南一位王女士向央廣網反映,今年4月中旬,她家人患有神經腫瘤,在北京某醫院住院11天中,因醫院不允許家屬陪護,自己隻能每天在病房外守候。“當時護工費都花了2000多元,現在還要承受價(jia) 格不低的住宿費,經濟壓力很大。”
陳女士的家人也曾在北京住院時遇到類似情況。她覺得不合理,向有關(guan) 部門投訴後,醫院才同意陪護。“醫院不允許陪護,隻能花錢請護工,其實很多病人都想家人陪護。”
醫院不允許家屬陪護是個(ge) 例還是行業(ye) 普遍現象?相關(guan) 部門對此是否有明確規定?近日,記者走訪北京市多家醫院發現,醫院、病人和病人家屬對陪護問題看法不一。
醫院不允許病人家屬術後陪護 原因說法不一
在北京工作的劉女士告訴央廣網記者,今年3月份,她在通州某醫院做腹腔鏡手術,需要住院7天。手術後兩(liang) 三天,插了導流導尿管,她不能下床,在這種情況下,醫院規定不允許家屬進入病房陪護。
劉女士向醫院谘詢原因,院方解釋,這是按照此前疫情期間醫院的規定沿用至今,並稱對於(yu) 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允許一個(ge) 家屬陪護。
“我術後疼痛很厲害,需要家屬幫忙拿飯、幫扶起身、去衛生間和換尿袋。我媽媽就在病房外麵,但不讓她進。”劉女士認為(wei) ,醫院對於(yu) “生活不能自理”的定義(yi) 模糊,無奈之下,她隻能請護工照顧,一天260元。
在北京的另一家醫院,一名病人家屬向記者出示的護工委托協議單顯示,收費標準200元/天。護工工作範圍:負責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協助患者洗臉、刷牙、梳頭等,搞好患者床單位衛生,在護士站的需要和指導下經患者同意,協助護士做好留取體(ti) 液、分泌物等標本及送檢工作等。
“請不請護工,不是病人說了算,醫生覺得你需要請護工,那就給你開單子。”北京某醫院住院部的護理員說。另一家醫院護士則稱,“你問我原因,我也不知道,全院都是這樣請護工。”
對於(yu) 一些醫院為(wei) 何不允許家屬陪護,記者走訪多家醫院科室,得到的解釋也不盡相同。
北京望京醫院住院部多名護士表示,按照三年前疫情管控措施規定,病房是封閉式管理,一般不允許家屬陪護。如果家屬要陪護,需要住院大夫決(jue) 定,但也隻能有一個(ge) 家屬陪護病人,且進入病房後不能外出,直到一起出院。
對於(yu) 不能陪護原因,該醫院住院部呼吸科的護士稱,醫院都是這樣要求,之前是疫情,現在是甲流,為(wei) 了防止交叉感染。該醫院另一名來自骨關(guan) 節四科的護士說,“該科室自開科以來,都不允許家屬陪護。”
在另一家醫院,一位住院部的護理員告訴記者,他們(men) 科室不讓家屬陪護,再大的手術也不行。“整個(ge) 醫院都是這樣,還在沿用以前疫情時的規定。”
記者探訪北京市兒(er) 童醫院腸胃科、耳鼻喉科、心外科等多個(ge) 科室,不少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向記者表示,對於(yu) 心外科,年齡小的孩子做手術可以陪護,其他大部分科室均不能陪護,原因是“病房空間有限”“建院以來一直如此”“疫情原因”等。
國內(nei) 其他城市的醫院允許家屬陪護病人嗎?河南、河北多家醫院向記者表示可以陪護。其中,河北石家莊市某醫院護士長張楠(化名)表示,她在基層醫院從(cong) 未聽說過不允許家屬陪護的類似規定,家屬陪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醫院方麵照護病人的壓力。
花錢請護工要算經濟賬 也要唯效果論
對於(yu) 北京部分醫院不允許家屬陪護,不少病人家屬不理解。他們(men) 認為(wei) ,請護工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病人家屬照顧更加貼心和細致,不僅(jin) 有利於(yu) 病人康複,還能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特別是不少其他城市的病人到北京大醫院住院,一般都是患有大病。如果住院天數久一些,加上額外的護工費,對經濟條件本就不好的家庭來說,這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雖然,每天200多塊錢的護工費聽起來不算貴,但特別是對於(yu) 孩子來說,生病時最需要家人的陪伴,護工再細致也不如家人貼心。
不過,也有家屬認為(wei) ,不讓陪護有好處,減少病房留守人員數量,給病人提供一個(ge) 相對安靜的環境。
“既然都住院了,不少病人都不能自理,尤其是病人到大城市就醫,如果患者經濟狀況較差,可能無法再承受護工費,而且病人在生病時最需要親(qin) 情。”張楠護士長(化名)說,醫院應以人為(wei) 本,按需施策,為(wei) 方便管理可以固定陪護人員。
一名醫療專(zhuan) 家稱,家屬陪護的優(you) 點是不需支付護工費,對於(yu) 一些經濟困難的患者來說,可以減輕經濟負擔,在某些情況下,家屬的陪伴會(hui) 對患者的治療和康複產(chan) 生積極影響。
但是,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醫學倫(lun) 理與(yu) 法律係教授王嶽則表示,病房應該是最安靜和最適合休養(yang) 的地方。從(cong) 優(you) 質護理角度來說,不應該提倡病人家屬在病房陪護病人,不僅(jin) 因為(wei) 陪護專(zhuan) 業(ye) 性比較強,病人家屬沒有經過係統、專(zhuan) 業(ye) 訓練的話,可能造成護理不當,會(hui) 對患者造成新的傷(shang) 害。另外,病人家屬陪護會(hui) 給其他患者帶來不便與(yu) 打擾,不利於(yu) 其他患者的休養(yang) 。
護士缺口突出 地方探索建立醫療護理員製度
2022年4月,國家衛健委印發《全國護理事業(ye) 發展規劃(2021—2025年)》,在補齊護理短板、弱項方麵,提出“建立醫療護理員管理製度”“探索建立和發展醫療護理員職業(ye) 隊伍”。
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係教授鄧勇表示,從(cong) 實際情況來看,除了個(ge) 別地方外,醫療護理員製度遲遲沒有建立,僅(jin) 僅(jin) 停留在理論層麵,填補護士資源空缺的仍是護工。
鄧勇告訴記者,據《關(guan) 於(yu) 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指標計算,我國醫療機構的專(zhuan) 業(ye) 護理人員——注冊(ce) 護士缺口達350多萬(wan) 人。目前,臨(lin) 床護士往往更多關(guan) 注危重患者的病情,普通病房的患者需要生活護理時,主要由家屬或自聘護工承擔。
“有必要探索建立各個(ge) 地區的護理費收費標準,按照財政、醫保、患者各負擔一點的原則,由三方共同承擔。”鄧勇建議,各級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財力作為(wei) 撬動杠杆,激發社會(hui) 資本和社會(hui) 公眾(zhong) 參與(yu) ,有關(guan) 政府部門可以落實促進就業(ye) 及創業(ye) 扶持政策,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護理員職業(ye) 培訓補貼範圍,對醫院護理員服務所需設施設備改造給予財政支持,根據人員數量對醫院培訓和使用護理員提供補助,減輕醫院成本。
2022年,福建開始組織實施公立醫院“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2022年7月5日,福建省衛健委、人社廳、財政廳、醫保局聯合印發了《福建省“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該《工作方案》提出,按照財政、醫保、患者各負擔一點的原則,在全省範圍內(nei) 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護理員由試點醫院統一聘用(或通過勞務派遣)、統一管理。此外,福建省衛健委還組織專(zhuan) 家製定並印發《福建省“無陪護”病房服務規範》(以下簡稱《服務規範》)。
根據《工作方案》和《服務規範》,所謂“無陪護”並非無人陪護,而是由經過規範化培訓的護理員為(wei) 住院患者提供24小時連續不間斷的生活照護等服務。護理員在護士指導和管理下,根據患者病情和需求以“一對多”模式提供有關(guan) 陪護和生活照料服務。
鄧勇認為(wei) ,從(cong) 現狀來看,醫療護理員製度能否推行,關(guan) 鍵在於(yu) 醫院。首先是經濟效益問題,醫院落實該製度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其次,醫患糾紛問題,如果出現護理不到位等情況,護理員代表院方,一旦出現醫患矛盾,將加大醫患糾紛。另外,護理員的製度和標準需要細化,如果沒有清晰的界定,就加大了醫院的管理難度。
“從(cong) 短期來看,取消護工不現實。”鄧勇說,應加快探索建立醫療護理員製度,定期進行培訓和服務質量監督考核,規範服務行為(wei) ,優(you) 化醫療機構護理員結構,提升護理患者水平,解決(jue) 護理服務的付費難題。(記者汪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