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國產水果,為好生活再加點甜

發布時間:2023-06-29 10:2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產(chan) 藍莓、櫻桃、獼猴桃等精品水果逐漸在市場走俏——

  國產(chan) 水果,為(wei) 好生活再加點甜

  時值盛夏,果品集中湧市,正是一年中嚐鮮的好時節。一茬一茬果子吃下來,細心的消費者會(hui) 發現一些變化:山東(dong) 產(chan) 的大櫻桃,脆甜爆汁很是飽滿;雲(yun) 南產(chan) 的藍莓,個(ge) 頭和新鮮度都不錯;陝西產(chan) 的獼猴桃,到家也能即食了……這些過去是進口“唱主角”的精品果類,如今有了越來越多國產(chan) 選擇。

  實際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產(chan) 和消費國。當國產(chan) 水果逐步走向品質化路線,也意味著消費者能獲得更多優(you) 質優(you) 價(jia) 的水果,嚐鮮時間也更長了。這是如何實現的?水果產(chan) 業(ye) 發展之路未來在哪兒(er) ?本報記者帶您體(ti) 驗水果從(cong) 田間到餐桌的旅途。

  餐桌上

  國產(chan) 水果表現搶眼

  “印象中金貴的藍莓,現在價(jia) 格越來越親(qin) 民。”老李負責一家五口的飲食采購,藍莓是他菜籃子的常客。他發現,最近一些商超的藍莓價(jia) 格降到了7.9元一盒(每盒125克),貴的也不過30元兩(liang) 盒,家人的“藍莓自由”更有保障了。稍加留意,他還發現,這些藍莓大多產(chan) 自雲(yun) 南,論口感、個(ge) 頭和新鮮度,不輸進口。

  不僅(jin) 僅(jin) 是藍莓,談到口感好的小品類水果,過去常常是國外進口,但今天,從(cong) 紅提、蜜橘、櫻桃、獼猴桃到芒果、荔枝、火龍果,幾乎每種前麵都能加上一個(ge) 響當當的中國地名。這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往往意味著貨架上更長的嚐鮮時間、更加親(qin) 民的價(jia) 格。

  比如,隨著國內(nei) 藍莓產(chan) 業(ye) 化栽培,藍莓鮮果從(cong) 南到北、從(cong) 溫棚到大田漸次成熟,上市時間從(cong) 3月一直持續到10月。6-7月國內(nei) 藍莓成熟高峰期,鮮果均價(jia) 每千克為(wei) 30-40元,而每年11月到翌年2月的進口藍莓市場均價(jia) 為(wei) 每千克66-80元。

  國產(chan) 水果邁向新品種、高品質,在銷售終端體(ti) 現得非常明顯。海南希源生態農(nong)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cong) 事熱帶、亞(ya) 熱帶水果種植與(yu) 銷售的企業(ye) ,近年來,公司引進培育“新奇特優(you) ”果蔬品種,為(wei) 市場供應了燕窩果等不少國產(chan) 新品。“我們(men) 有一家長期合作的大型零售商反饋,大概10來年前,他們(men) 銷售的水果90%是進口,現在國產(chan) 水果比例占到30%以上,而且占比還在擴大。”海南希源生態農(nong)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承鑫說。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這種變化不是刻意為(wei) 之,而是國內(nei) 水果產(chan) 業(ye) 整體(ti) 提升的結果。“國產(chan) 水果的品牌化、規模化發展,七八年前就在行業(ye) 內(nei) 不斷被提出和踐行了,但是農(nong) 業(ye) 做起來需要時間,這兩(liang) 年才有越來越多顯性成果被消費者直接感知到。”淘寶買(mai) 菜農(nong) 業(ye) 技術與(yu) 產(chan) 品孵化中心負責人翟舒嘉說。

  蓬勃的市場需求是行業(ye) 轉變的直接推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產(chan) 和消費國。根據中國果品流通協會(hui) 發布的《2022中國果品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21年中國水果總產(chan) 量約3億(yi) 噸,“從(cong) 現有數據分析來看,果品供應總量非常充足,而且品種豐(feng) 富,可以說是天天有果,季季有果。”中國果品流通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李煥玲說。

  不過,中國水果人均消費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人均水果消費量為(wei) 56.4千克,與(yu) 發達國家105千克的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與(yu) 此同時,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突出。2021年全國水果進口總量達700多萬(wan) 噸,同比上漲超10%。“進口一方麵補充了國內(nei) 水果品類和季節的不足,另一方麵是滿足國內(nei) 消費者對高端、高品質水果的需求。”李煥玲說。高品質需求,恰恰也是國產(chan) 水果未來的增長點。

  田野裏

  小品類水果品種豐(feng) 富了

  海南首批國產(chan) 榴蓮即將迎來“樹上熟”——這則消息讓許多人為(wei) 之振奮,意味著中國消費者將第一次吃到中國產(chan) 的榴蓮,打破了多年來外界認為(wei) “中國種不了榴蓮”的印象。

  在海南希源農(nong) 業(ye) 的種植園裏,1300畝(mu) 貓山王榴蓮也開始掛果,但現在還是“養(yang) 樹”的階段,要真正品嚐到貓山王榴蓮的鮮果,消費者還需等待些時日。為(wei) 保證水果的新鮮度,進口水果往往都是在不成熟的情況下被采摘,經過漫長的運輸,口感和品質都要打折扣。長期以來,中國市場上進口的貓山王榴蓮更是隻有凍果而非鮮果,讓劉承鑫對這片榴蓮果園很是期待。

  讓消費者嚐鮮,背後需要付出不少努力。“實際上,國內(nei) 嚐試種榴蓮已經有近70年曆史了,最近這幾年才真正種植成功。”劉承鑫說,不同的土壤環境,水、肥用量,病蟲害治理等工藝都不同,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突破技術壁壘。即便現在,公司榴蓮育苗存活率也隻能達到80%,“不是看見機會(hui) 就能拿下的”。

  但中國巨大的榴蓮消費市場,還是讓許多從(cong) 業(ye) 者無法割舍。報告顯示,2021年,榴蓮進口量在中國進口水果中排名第二,達80.8萬(wan) 噸,同比上升40.2%;進口金額高居第一位,為(wei) 41.2億(yi) 美元,中國進口榴蓮99.9%來自泰國。“我們(men) 觀測到,榴蓮在國內(nei) 市場3年複合增長率超30%,消費潛力實在太大了,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價(jia) 格和收益也非常可觀。”京東(dong) 超市熱帶水果采銷負責人胡立說。

  再以藍莓為(wei) 例,國際藍莓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藍莓種植麵積達到23.54萬(wan) 公頃,中國以近7萬(wan) 公頃的種植麵積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生產(chan) 國,超過美國、智利和秘魯。藍莓在中國並非傳(chuan) 統的食用水果,但在消費需求帶動下,目前中國有20多個(ge) 省級行政區進行藍莓產(chan) 業(ye) 化種植。國內(nei) 外藍莓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如美國怡顆莓、澳大利亞(ya) Costa和中國的鑫榮懋,都在中國鮮食藍莓主產(chan) 區雲(yun) 南進行了大量投資。

  翟舒嘉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科技十幾年了,她感受到,水果行業(ye) 最大的變化是更多著眼於(yu) 消費者的需求,從(cong) 這一點出發,撬動行業(ye) 從(cong) 種植到銷售的各個(ge) 環節,帶動國產(chan) 水果的崛起。

  從(cong) 全國來看,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水果總麵積12808千公頃,較上年增加。與(yu) 此同時,蘋果、梨等傳(chuan) 統水果的麵積有所調減,櫻桃、獼猴桃、草莓等小品類水果麵積則不斷擴大。“從(cong) 市場表現來看,新品種價(jia) 格好、高品質價(jia) 格優(you) 、大品牌價(jia) 格高,低端、低品質的大路貨價(jia) 格低,優(you) 質優(you) 價(jia) 、低質低價(jia) 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價(jia) 格差距進一步加大。”李煥玲說,果品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是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大力推進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

  路途間

  采後處理運輸正在上台階

  在陝西省武功縣,一片片茂密的獼猴桃果園迎來果子膨大期,獼猴桃正是長個(ge) 頭的時候。“早熟品種翠香9月就能成熟,隨後各品種陸續跟上,鮮果期持續到11月初。再加上冷庫保鮮的部分,市場上獼猴桃鮮果能一直供應到來年5月。”陝西綠益隆農(nong) 林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曉峰介紹,綠益隆擁有1800畝(mu) 的獼猴桃果園,而這兩(liang) 年最大的變化,是園內(nei) 產(chan) 出的所有獼猴桃全部實現即食,即果品進入零售端時即可食用,消費者無需再等待獼猴桃後熟的過程。

  “即食獼猴桃很好地保證了消費者體(ti) 驗,現在市場上仍然是供不應求,隻要生產(chan) 出好果,幾乎都不愁賣。”劉曉峰做了20多年獼猴桃生意,在他看來,“即食,正是破解獼猴桃產(chan) 業(ye) 發展瓶頸的鑰匙,有助於(yu) 從(cong) 種植端到采後處理各個(ge) 環節的規範與(yu) 提升。”

  獼猴桃是呼吸躍變型水果,一般采後需要低溫貯藏和後熟轉化才能食用,但長期以來,中國獼猴桃采後保鮮技術和即食供應與(yu) 產(chan) 業(ye) 強國仍有較大差距。數據很能說明問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獼猴桃生產(chan) 國,報告顯示,2020年獼猴桃產(chan) 量占全球50%以上,遠超排第二、三位的新西蘭(lan) (14.2%)、意大利(11.8%),與(yu) 此同時,中國也是全球第一大獼猴桃進口國,每年從(cong) 國外大量進口優(you) 質果品。

  “三四年前,我們(men) 關(guan) 注到進口即食獼猴桃在中國銷售得非常好,但國內(nei) 幾乎沒有能與(yu) 之競爭(zheng) 的產(chan) 品。”翟舒嘉說,基於(yu) 對消費端的判斷,阿裏數字農(nong) 業(ye) 開始在國內(nei) 尋找優(you) 秀產(chan) 地,共同培育推廣即食獼猴桃。

  這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催熟技術。以往獼猴桃采後一般隻經過簡單的處理就上市,幾乎是“保證不爛”就行,但翟舒嘉和團隊想做到:消費者買(mai) 回家的獼猴桃硬度和甜度剛好,正是最佳的食用窗口期。“以此為(wei) 目標,我們(men) 根據不同銷售渠道倒推,確定從(cong) 采摘、運輸到倉(cang) 庫的每一個(ge) 環節上,獼猴桃應該是哪個(ge) 狀態,需要怎樣的環境和溫度。”翟舒嘉說。

  劉曉峰還擔任武功縣獼猴桃協會(hui) 會(hui) 長,他感受到,有了更好的收益、更明確的標準,當地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麵貌也不一樣了。去年,做到即食供應後,當地產(chan) 的翠香獼猴桃地頭價(jia) 每斤高出0.5元-1元。不用愁銷路,更多種植戶鑽研技術,擴大規模化種植,確保產(chan) 出好果子。現在,劉曉峰最關(guan) 心的,是保證果園輸出穩定,“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chan) 、穩定的輸出,這是產(chan) 業(ye) 的未來之路。”劉曉峰說。

  獼猴桃從(cong) 田間到餐桌的中間旅途,也代表著中國水果產(chan) 業(ye) 發展普遍麵臨(lin) 的問題。近年來,中國水果生產(chan) 快速發展,但水果采後處理和深加工方麵仍停留在初級水平。以冷鏈流通來說,報告顯示,中國果蔬的冷鏈流通率僅(jin) 為(wei) 35%,腐損率為(wei) 20%-30%,而美國、日本等國家果蔬冷鏈流通率在95%以上。

  但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品質穩定、持續供貨、價(jia) 格合理——消費大市場對果品的需求,正持續推動著產(chan) 業(ye) 的規模化、標準化。在中國這個(ge) 全球最大的水果生產(chan) 和消費市場,國產(chan) 水果,一定能不斷為(wei) 消費者的“水果自由”加點甜。(記者 李婕)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