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練成礦井設備“神醫”
【高技能人才】
“分析一下設備故障原因,再說說準備怎麽(me) 解決(jue) ……”科技日報記者見到程晨時,他正帶領青年技術工人進行實操練習(xi) 。
看到記者,這位淮南礦業(ye)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顧橋煤礦集團公司資深技師、202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有些羞澀。
今年33歲的程晨,有個(ge) 響當當的外號——礦山井下設備“神醫”。憑借一手絕活,他解決(jue) 了井下100多起高低壓設備故障,每次他都能快速找出原因,手到“病”除。
從(cong) “小白”蛻變為(wei) 技術大拿
“自己家裏是做機械維修的,從(cong) 小耳濡目染,就特別喜歡幹手藝活。” 程晨回憶道,後來家裏開始接觸挖掘機業(ye) 務,自己也喜歡上了挖掘機。一到寒暑假,他就特別興(xing) 奮,因為(wei) 可以去現場看設備修理。
高中畢業(ye) 後,程晨報考了淮南職業(ye) 技術學院,成為(wei) 該校電氣自動化專(zhuan) 業(ye) 的一名學生。
“從(cong) 線路圖學起,後來我能完整地做出一台收音機,學校的專(zhuan) 業(ye) 課內(nei) 容很符合我的興(xing) 趣。”程晨回憶道,“那幾年我就跟開了竅一樣,專(zhuan) 業(ye) 課學得投入,獎學金、三好生證書(shu) 拿到‘手軟’。”
畢業(ye) 後通過招工考試,程晨被分到淮南礦業(ye)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顧橋煤礦集團公司供電一隊。不過,在入職初期,“三好學生”卻遭遇了尷尬期。
“學校裏教的知識與(yu) 工作實際存在一定差距,剛開始,我甚至連圖紙都看不懂。”程晨坦言,檢修時,同事們(men) 都在幹活,他卻隻能“在一旁傻看著”。
找不到“存在感”的滋味不好受。程晨暗下決(jue) 心,一定要幹出點名堂來。此後幾年,隻要有老師傅下井,他就追著看操作,並且不停問問題;下班後,他把一張張圖紙鋪在床上,作總結、捋思路。
就這樣,程晨逐步把專(zhuan) 業(ye) 知識和實操技能體(ti) 係搭建起來。如今,礦井遇到開關(guan) 跳電、設備故障,大家第一時間就會(hui) 想到程晨,他成了公認的技術大拿。
2020年以來,程晨總結出了看、聽、查、修、驗“維修五步法”,成為(wei) 淮南市“程晨技能大師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安徽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申報各類創新成果及“五小”成果20多項,獲得國家專(zhuan) 利5項,被授予全國煤炭行業(ye) 技能大師、安徽省技術能手等稱號。
嚴(yan) 師引領走上成長“快車道”
從(cong) 走上工作崗位到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程晨的師傅龐士寶用了20年,而程晨僅(jin) 用了10年。程晨說,是嚴(yan) 師的引領,讓他少走了許多彎路。
由於(yu) 供電工作危險性較強,龐士寶對每項工作都要求得特別嚴(yan) 、特別細。“每次布置任務,師傅都要求我一定要反複確認,出了錯一定會(hui) 很嚴(yan) 厲地批評我。”程晨回憶道。
“你得到地麵110千伏特變電所鍛煉鍛煉,那才是礦井供電的核心。”龐士寶覺得,井下供電係統較為(wei) 單一,想係統提升技能水平,就要對整個(ge) 礦井供電係統進行深入學習(xi) 。
去地麵工作,意味著收入下降,不過在師傅的教導下,程晨決(jue) 定“把眼光放長遠”。此後,他在地麵110千伏特變電所工作學習(xi) 了兩(liang) 年,還順利通過了相關(guan) 技師資格考試。
2020年,得知安徽省煤炭行業(ye) 電工職業(ye) 技能競賽將在淮南舉(ju) 辦,龐士寶鼓勵程晨參加。至今,程晨手機裏還存著當年“備戰”的照片:有因練習(xi) 全爛的雙手、有為(wei) 了剝電纜線做的“美甲”、有堆成山的電線頭……最終,程晨在此次比賽中奪得了第一名。
悉心指導青年技術工人
“我是職業(ye) 技術院校畢業(ye) 的,太明白掌握好技術對青年技術工人的重要性了,現在大家學技術的熱情高漲,我更應該做好‘傳(chuan) 幫帶’。”程晨認為(wei) “傳(chuan) 幫帶”更像是師徒在業(ye) 務上的切磋,師傅不僅(jin) 要“肚裏有貨”,還要“倒得出來”。
“對於(yu) 處理漏電、短路等問題,我發現一些老師傅僅(jin) 憑經驗進行應急處理,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樣‘不求甚解’的傳(chuan) 授對師徒雙方都沒有好處。”程晨說,隻有弄清圖紙、捋清線路,才能分析問題,快速找到解決(jue) 方案。
程晨自己帶徒弟時,不僅(jin) 有問必答,還總結梳理各類知識點,結合現場實操進行講解。“漏電保護這塊,我當年學得有些吃力,跟在師傅後麵反複研究了很久才弄明白,所以如今我帶徒弟時格外重視這類難點技能的訓練。”
近兩(liang) 年,依托工作室,公司每年遴選10名青年技術工人,對其展開半年的脫產(chan) 培訓,程晨作為(wei) 培訓主力全程參與(yu) 。據統計,他每年授課100課時、帶徒20人。
“未來,我準備創新培訓方法,開展訂單式培訓,通過帶徒傳(chuan) 技、徒帶徒,讓工作室成為(wei) 青年技能人才的‘孵化器’、技能提升的‘催化爐’,力爭(zheng) 培養(yang) 出更多創新型技術人才和工匠型技能人才。”程晨說。
(記者 吳長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