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填報誌願要做好這些“功課” “提前出發”少走彎路

發布時間:2023-07-03 10:0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近日,隨著各地陸續公布高考分數線,眾(zhong) 多考生和家長又開始麵對一場關(guan) 於(yu) 誌願填報的“考試”。

  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72所;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再創新高,達到1291萬(wan) 人。

  高考誌願填報的邏輯就是將盡可能多的考生科學合理匹配到3000多所大學和專(zhuan) 業(ye) 中。規則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卻因人而異,是個(ge) “技術活”。

  國家高度重視高考誌願填報谘詢服務工作,各地建立起招生考試機構、高校、中學多方麵誌願填報谘詢公共服務體(ti) 係。如,教育部每年會(hui) 在“陽光高考信息平台”舉(ju) 辦“高考網上谘詢周”活動,各地方招生考試機構會(hui) 為(wei) 考生精心編寫(xie) 多種形式的誌願填報服務材料,招生高校會(hui) 組織開展現場谘詢、網上谘詢、電話谘詢、在線直播等活動。

  信息來源多、服務麵對麵,但在不少考生、家長眼裏,誌願填報還是“有難度”。

  “難”在哪裏?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一方麵,“難”在考生、家長、高招部門、高校以及第三方機構的站位不同,信息的“供”“需”不完全匹配——高招部門和高校通過各類平台發布招生資訊,原則是“客觀、公正、明確”,然而考生填報誌願,還需要綜合城市、院校、專(zhuan) 業(ye) 、家庭背景、學習(xi) 能力、就業(ye) 等諸多因素。

  另一方麵,“難”在部分考生、家長缺乏提前準備意識,且不具備短期內(nei) 搜集、分析相關(guan) 數據、信息的能力,又存在“壓線入圍”的撿漏心態。因此,官方提供的信息、服務等就無法完全覆蓋每個(ge) 人的個(ge) 性化訴求。

  填誌願是個(ge) “技術活”

  很多參加高考的考生、家長,恨不得拿出“做一篇特別有分量的科研論文”的勁頭,來填報誌願。

  近期,上海的周女士正為(wei) 女兒(er) 填報誌願操心:“學校發了三本填報誌願參考書(shu) ,有關(guan) 於(yu) 高校和專(zhuan) 業(ye) 的,有關(guan) 於(yu) 往年錄取分數線和排名的,這三本書(shu) 要結合起來翻來覆去地看,非常複雜,我研究了好幾天都沒有研究透。”

  周女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孩子的考試成績在“一本線”附近,可選的學校和專(zhuan) 業(ye) 非常多,而網絡上的海量信息難辨真假,所以她最擔心的就是因“信息差”而浪費分數。

  “除了參考書(shu) 上的信息,我還需要了解每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具體(ti) 情況、就業(ye) 形勢、學校特色、學生評價(jia) 等等。比如,‘信息工程’和‘電子信息工程’有什麽(me) 區別?”周女士說。她還擔心遇到“滑檔”“退檔”的情況,希望了解投檔的具體(ti) 流程。

  另一位家長也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她在目標院校的微信公眾(zhong) 號上,仔細閱讀了《招生簡章》,但仍有疑惑。孩子想學的專(zhuan) 業(ye) ,涉及“中外合作辦學”,分“2+2”“4+0”兩(liang) 種模式。她還想知道,不同模式下專(zhuan) 業(ye) 課程設置、就業(ye) 方向、費用、讀研深造等相關(guan) 問題。

  涉及諸多細節,家長不免覺得,“未知因素實在太多,想一網打盡,卻力不從(cong) 心”。

  一名一線教師坦言,近些年,高考改革較多,二三本錄取批次合並、誌願填報要從(cong) 選擇“院校”變為(wei) 選擇“院校專(zhuan) 業(ye) 組”等,讓考生的選擇更加多元。他們(men) 日常承擔教學工作,對政策研究不深,在學生填報誌願時,隻能憑經驗給出相對保險的建議。

  消除“信息差”,有助於(yu) 報好誌願,但這顯然不是一種能夠“速成”的能力。為(wei) 此,在每年高考季,很多家長、考生都會(hui) 選擇向外界求助。除了老師,親(qin) 朋好友、同事,甚至街坊鄰居,都是“取經”對象。

  去年高考,考生何晴(化名)的成績距本省一本線差7分。按照“七分考,三分報”的說法,填報誌願對何晴來說十分關(guan) 鍵。因此,當教師的叔叔、給自家孩子報過誌願的姑姑都當起何晴的“軍(jun) 師”。

  經過多番討論,直至一本征集誌願時,一家人才達成一致,“撿漏”了幾所學校。最終何晴去了一所農(nong) 林類本科院校學習(xi) 管理學。

  也有人因被求助而感到煩惱。一名受訪者說,她學曆較高,且在省城工作。在一些親(qin) 戚眼中,儼(yan) 然已成為(wei) 誌願填報“專(zhuan) 家”,每年高考季,都會(hui) 有人找她谘詢,但作為(wei) 非專(zhuan) 業(ye) 人士,她很難給出建設性的意見。有時憑借經驗給出一些建議,也會(hui) 讓她感到有“負擔”:“我掌握的信息隻有成績,對這些孩子也不了解,對數量繁多的專(zhuan) 業(ye) 更是一知半解,怎麽(me) 能幫他們(men) 作出一個(ge) 關(guan) 乎人生走向的決(jue) 定呢?”

  誌願填報市場興(xing) 起 服務良莠不齊

  旺盛需求下,高考誌願填報市場迅速興(xing) 起。艾媒谘詢數據顯示,2023年,高考誌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預計達到9.5億(yi) 元。相比2016年1.3億(yi) 元的市場規模,增長了6倍多。

  互聯網大廠紛紛入局——2013年,百度首次在移動端實現“報考查詢功能”;2019年,阿裏推出“誇克”,提供誌願輔導、模擬填報、AI錄取預測等服務;2021年,騰訊推出“招生通”和“新高考通”;前不久,抖音上線“高考主會(hui) 場頻道”……

  提供誌願填報、生涯規劃服務的“一對一”線下指導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收費從(cong) 幾百元到數萬(wan) 元不等。

  智能填報、專(zhuan) 家指導,又是否能滿足考生、家長訴求?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多名購買(mai) 上述服務的消費者,大家指出不少使用“痛點”。

  對於(yu) 智能填報係統,反映的問題包括:“頁麵過於(yu) 花哨,不知道點哪裏”“成績、位次、選科一經確認無法修改”“錄取率隻有1%的學校放到最前邊”“不適用於(yu) 提前批次模擬填報”“不適應於(yu) 預科”“具體(ti) 問題需要谘詢各校招生辦”“點來點去又導向付費課程”“不同係統,衝(chong) 保穩設置梯度也不完全相同”……

  線下的“高考誌願填報規劃師”,服務質量也是“參差不齊”。有家長發現,人社部公布的《國家職業(ye) 資格目錄(2021年版)》中,沒有這一職業(ye) 資格。許多教育培訓機構推出的考證服務,往往花幾千元就能獲得證書(shu) ,報考條件甚至僅(jin) 需滿足“大專(zhuan) 及以上學曆”“年滿18周歲”。“專(zhuan) 家”不一定“專(zhuan) 業(ye) ”,如果匆忙下單,很難得到滿意結果。

  一位家長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和身邊人購買(mai) 的誌願填報服務,普遍存在“套路”——宣傳(chuan) 時,以個(ge) 案誇大服務效果,給消費者最高承諾,真正交錢以後,又是求穩,建議考生報考“兜底”院校,以實現“錄取”的最低承諾。這與(yu) 大家想要“分盡其用”“壓線入圍”的訴求無法對接。

  圍繞誌願填報服務還不時會(hui) 產(chan) 生一些糾紛。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以“高考誌願填報”為(wei) 關(guan) 鍵詞搜索,在中國裁判文書(shu) 網找到400餘(yu) 篇文書(shu) ,比如,有家長花費數萬(wan) 元,為(wei) 孩子購買(mai) 高考誌願填報或一對一職業(ye) 測評、學業(ye) 測評、專(zhuan) 業(ye) 選擇等服務,後續卻未被目標學校及專(zhuan) 業(ye) 錄取;還有家長因服務機構宣傳(chuan) “強基計劃”等優(you) 惠政策購買(mai) 服務,實質上並不清楚相應服務內(nei) 容,在發現孩子不夠條件、無法被錄取後,主張自己是“受誘導簽訂的合同”;更有人渾水摸魚,組建“高考誌願填報群”,表麵為(wei) 填報誌願提供幫助,實質上則打著“招收複習(xi) 學生補課”的旗號進行詐騙。

  一位教師直言,“好多家長多年來都總結不出孩子的性格氣質,就去交給‘專(zhuan) 家’,想在兩(liang) 三天時間裏測試出孩子的性格特征,匹配以後的職業(ye) ,我覺得這是很不靠譜兒(er) 的方法,花錢辦不了事。”

  即便找到了業(ye) 界權威,倘若自己不上心,也難保不會(hui) 出現意外。

  2022屆考生徐栩(化名)說,高考後,家人幫她聯係了一位在教育係統工作多年的專(zhuan) 家老師,幫忙列出了院校名單。上傳(chuan) 係統時,她以為(wei) 十拿九穩,沒注意選“服從(cong) 調劑”的選項。

  投檔後,前兩(liang) 所“衝(chong) 一衝(chong) ”的學校,沒有提取徐栩的檔案,第三所學校提檔後,她的分又達不到專(zhuan) 業(ye) 分數線,慘遭“退檔”。按平行誌願填報規則,這個(ge) 批次填報的其他學校都不能再投檔錄取徐栩。

  更讓人慌亂(luan) 的是,下個(ge) 批次,徐栩還是選擇“不服從(cong) 調劑”,而填寫(xie) 的前幾所學校,城市好、專(zhuan) 業(ye) 熱門、分數高,“退檔”風險也很高。所以,她沒等下個(ge) 批次投檔,在征集誌願時,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選了本省的一所高校。

  “專(zhuan) 家不會(hui) 事無巨細地替你解決(jue) 一切問題,還是需要自己了解規則,注意細節。”徐栩總結“教訓”。

  此外,有教師提醒:如果考生、家長過分依賴數據,在同樣的算法指導下,可能造成同一分數段的學生集中報考某一學校、某一專(zhuan) 業(ye) ,導致分數線水漲船高,帶來“滑檔”風險。

  關(guan) 注權威資訊,消除“信息差”

  要真正將填報誌願與(yu) 個(ge) 人興(xing) 趣、專(zhuan) 業(ye) 排名、高校情況等結合起來,使高考成績發揮最大化效果,到底應該聽誰的?怎麽(me) 做?

  教育部給出提示——考生在誌願填報前要做到了解國家需要、了解個(ge) 人情況、了解高校情況、了解招生政策。立誌在服務國家和社會(hui) 發展中體(ti) 現個(ge) 人成長價(jia) 值,並綜合考慮自己的高考成績、興(xing) 趣特長、未來誌向等因素,理性考慮意向學校。還要了解意向高校近年錄取分數(位次)情況、學校招生章程內(nei) 容和該校在本省招生各個(ge) 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就業(ye) 前景等情況,了解本省(區、市)誌願填報辦法、投檔錄取規則等信息。新高考省份考生注意高校招生專(zhuan) 業(ye) 的選考科目要求,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及時向有關(guan) 招生考試機構、高校和中學谘詢。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劉玉祥也表示,讀懂招生政策和誌願填報辦法,選定擬報院校與(yu) 專(zhuan) 業(ye) ,並且掌握往年錄取要求,就是填好誌願的根本要義(yi) 。

  劉玉祥介紹,以上海為(wei) 例,每年從(cong) 春季開始,就積極培訓各區各中學老師,讓他們(men) 首先掌握當年政策和誌願填報要義(yi) ,並且製作淺顯易懂的政策解讀PPT發到每個(ge) 中學,請中學組織統一講解。每周一期的《高招周刊》會(hui) 及時報道最新招生動態,考試院官網以及“上海國子監發布”“上海高招發布”也會(hui) 隨時更新招生資訊,為(wei) 大家提供招考分析。

  “不少在滬招生院校還會(hui) 組織城市宣講會(hui) 、入校宣講活動。”劉玉祥提醒,在一些新媒體(ti) 平台上可以回看過去一段時間考試院與(yu) 招生院校的宣講視頻。

  在較為(wei) 偏遠的西北地區,類似服務同樣跟進。甘肅省會(hui) 寧縣教育考試院院長劉流遠介紹,會(hui) 寧縣教育考試院編寫(xie) 了一本《考生手冊(ce) 》,有20多頁,涵蓋考風考紀、警示事例,誌願填報的常規問題、技巧方法,並公布了各校服務老師的電話號碼。高三考生在高考前10多天就能領取這本手冊(ce) 。

  近期,會(hui) 寧縣五所高中皆召開線下谘詢會(hui) ,先請本校負責誌願填報工作的教師介紹相關(guan) 情況,再請高校招生老師針對性輔導。以會(hui) 寧一中為(wei) 例,截至6月26日,該校已舉(ju) 辦兩(liang) 場招生填報誌願報告會(hui) 、一場現場谘詢會(hui) 。

  國家的一些專(zhuan) 項政策,在高考前已經多級審核、公示。後續,老師們(men) 也會(hui) 多次提醒,讓每個(ge) 考生熟記於(yu) 心。

  劉流遠說:“甘肅省教育廳還為(wei) 考生提供了甘肅省普通高校招生誌願填報輔助谘詢服務平台,依據興(xing) 趣、愛好、生涯規劃,平台會(hui) 免費向考生推薦各批次可衝(chong) 、可保的高校”。

  因此,與(yu) 其花費時間和費用尋找不一定“對胃口”的外部幫助,還不如抓緊時間靜下心來自己研究。劉流遠表示,考生及家長如果能夠提早確定目標,科學、合理利用官方信息,製作一張準確反映自己意願的高性價(jia) 比誌願表並沒有想象中困難。

  “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有些考生、家長比較浮躁,習(xi) 慣淺閱讀,有時甚至不看不學、張口就問,以至於(yu) 在誌願填報時,處處彌漫著‘焦慮的空氣’。”劉流遠說。

  家長閆女士也直言,有關(guan) 誌願填報的問題,招辦老師那兒(er) 都有答案。“很多時候,家長覺得自己的問題沒被解決(jue) ,有可能是因為(wei) 看官方信息時有遺漏,或對想要了解的問題思考得不夠細致、深刻,提問時沒有問到點子上”。

  閆女士覺得,誌願填報有點像在市場購物,如果消費者不明確自己要買(mai) 什麽(me) ,那麽(me) 商家也無法直接給出對方想要的商品、服務。

  她舉(ju) 例,近期,自己就帶著許多疑惑,打通了孩子目標院校招辦的電話,老師不僅(jin) 回答了她的提問,還推薦她進入了所在省份的家長群,與(yu) 具體(ti) 負責該省份招生的老師建立了聯係。

  與(yu) 此同時,受地區差距、城鄉(xiang) 差距的影響,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客觀存在。

  一位資深高中教師表示,當前,各高校舉(ju) 辦進校園招生宣傳(chuan) 活動,普遍針對高分學生、生源較好的“名校”。實際上,縣城中學、農(nong) 村中學裏中低分段的考生、特別是低分段學生,是更需要招生指導的群體(ti) 。“如果對大學、專(zhuan) 業(ye) 陌生,對招生政策不懂,誌願填報就很難合適”。

  采訪中,記者也觀察到,縣城特別是鄉(xiang) 鎮中學得到的外部資源有限,多發動本校教師成立高考誌願填報指導小組。雖能從(cong) 網上獲取信息,但對一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長來說,理解這些信息存在難度。而老師精力有限,隻能重點照顧一些成績好和迫切需要誌願填報指導服務的學生。

  考生康曉(化名)家在甘肅農(nong) 村,父母隻知道女兒(er) 考了多少分,對“孩子分數能去省內(nei) 外哪些學校”“某所學校以哪些專(zhuan) 業(ye) 見長”都不太了解,對於(yu) “參照曆年數據估算錄取率”“卡著時間點去電腦上報誌願”等操作更是不懂,隻是勸女兒(er) 盡量“學醫或者當老師”。

  康曉隻好自己在網上找信息,始終沒有填出一張滿意的誌願表。班主任建議她走甘肅省麵向農(nong) 村戶籍考生的地方專(zhuan) 項計劃,“盡量不浪費分數”。

  該計劃由省內(nei) 本科院校承擔,具體(ti) 承擔院校及計劃以省教育廳最終發布信息為(wei) 準。填報批次設置在本科提前批D段,實行平行誌願投檔模式,設置9個(ge) 院校誌願,每所院校設6個(ge) 專(zhuan) 業(ye) 誌願和1個(ge) 專(zhuan) 業(ye) 服從(cong) 選項。

  時間緊迫,康曉把幾乎能報的學校、專(zhuan) 業(ye) 都寫(xie) 了進去。至於(yu) “畢業(ye) 後想幹什麽(me) ,專(zhuan) 業(ye) 是否適配”等問題,康曉暫時計劃“走一步看一步”。

  提早幫孩子種下為(wei) 什麽(me) 學習(xi) 的種子

  提早關(guan) 注官媒、關(guan) 注官方服務,基本就能跟上高招步伐,解決(jue) 眼下填報誌願存在的部分問題。

  然而,要更高質、高效完成誌願填報工作,構建有益供需雙方的科學填報體(ti) 係,一位中學校長建議,學校、家庭要多做功課,“幫孩子種下為(wei) 什麽(me) 學習(xi) 的種子”。

  他認為(wei) ,“都到臨(lin) 門一腳了,家長、孩子還對未來一無所知”的問題,根源在於(yu) 學生學習(xi) 動力不足——家長、教師大多隻關(guan) 心孩子能否考高分,這會(hui) 讓學生覺得,學習(xi) 就是考高分,是為(wei) 了爸爸媽媽、為(wei) 了老師,缺乏內(nei) 在精神動力。學習(xi) 過程中,忽略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較難找到今後的職業(ye) 方向。

  劉流遠指出,這其實反映了生涯規劃教育有所缺失。他建議,教育部門加強頂層設計,注重中學職業(ye) 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麵向教師開展相關(guan) 培訓。“這是個(ge) 長期工作,每個(ge) 教學環節都要滲透,還需要掌握更多科學知識。”劉流遠說。

  采訪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一些能提早規劃未來發展方向的考生及其家長,在麵對誌願填報時更能做到“胸有成竹”。

  家住蘭(lan) 州的劉先生是2022年某誌願填報App甘肅群的群主。他認為(wei) ,高考誌願填報,可以參考大數據也可以購買(mai) 專(zhuan) 家指導服務,但最為(wei) 重要的是,作為(wei) 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建立一個(ge) 良性的教育互動,樹立共同目標,實時掌握孩子的學習(xi) 情況。

  在劉先生看來,高中生學習(xi) 是一個(ge) “爬坡”的過程,在高二下半學期,大多數孩子都抵達坡頂,此時,家長可以介入孩子的誌願填報工作,按“衝(chong) 保穩”比例,提前模擬填報數據。

  女兒(er) 上高中期間,劉先生多次和女兒(er) 聊起未來的人生規劃。看到白衣天使在疫情期間“衝(chong) 鋒陷陣”,女兒(er) 有了學醫的想法。劉先生對此充分尊重,對先前整理的數據又進行深加工,還利用假期,帶女兒(er) 走訪了部分心儀(yi) 院校。高考結束,女兒(er) 得償(chang) 所願,本碩連讀學習(xi) 醫學。

  作為(wei) 誌願填報主體(ti) 的考生,若早早樹立為(wei) 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報誌願時也能更有“把握”。

  6月28日上午,2023屆考生楊心茹提交了誌願表。她清楚自己擅長的方向,很想學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高考後,結合成績、位次、心儀(yi) 城市等因素,楊心茹很快就篩選出了幾所想報考的院校。

  她翻閱了學校給的官方資料,聽取了班主任、家長的建議,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查找了感興(xing) 趣的信息,給兩(liang) 所高校招生辦打電話谘詢,加了一個(ge) 學校的招生群,就將首選院校確定了下來,“我有信心,被錄取的幾率很大”。

  楊心茹心中,誌願填報是與(yu) 大學的美好邂逅,完成了誌願填報,也不代表學習(xi) 之路走向終點,而是再次開啟全新征程。(記者 王豪 魏其濛)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