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這些挑戰越來越複雜,唯有深化全球合作方能應對”

發布時間:2023-07-04 09:5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肖連兵

  光明日報社國際交流合作與(yu) 傳(chuan) 播中心前秘書(shu) 長

  “中國成為(wei) 本地區增長前景的主要亮點”

   肖連兵:尊敬的淺川雅嗣行長,世界處在一個(ge) 充滿不確定性的節點,亞(ya) 洲的地緣政治令人關(guan) 注,亞(ya) 洲的經濟發展不僅(jin) 是亞(ya) 洲人的關(guan) 切,也是國際社會(hui) 的關(guan) 切,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的複蘇離不開亞(ya) 洲經濟的發展。自您出任行長以來,亞(ya) 洲開發銀行為(wei) 助推亞(ya) 洲地區發展采取了哪些舉(ju) 措,成果如何?

   淺川雅嗣:亞(ya) 洲開發銀行在堅持消除域內(nei) 極端貧困的同時,致力於(yu) 實現繁榮、包容、有適應力和可持續的亞(ya) 太地區發展。自我上任以來,全行上下朝著這一目標不懈努力,即便在麵臨(lin) 空前挑戰的情況下仍取得了長足進步。2020年我上任伊始,就遇到新冠疫情重創亞(ya) 太地區。在疫情暴發之初,通過提供贈款援助,我們(men) 助力緩解了應急物資供應緊張局麵,還批準了200億(yi) 美元新冠疫情一攬子應對資金,其中一半以上用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備選方案”下的快速支付預算支持。此外,我們(men) 還推出了規模為(wei) 90億(yi) 美元的“亞(ya) 太疫苗獲取機製”,幫助發展中成員盡快也盡可能公平地采購和獲取安全有效的疫苗。

   盡管麵臨(lin) 疫情這一重大挑戰,但我堅信應對疫情影響與(yu) 支持長期發展並不相斥。因此,我們(men) 始終繃緊因應氣候變化等更長期發展挑戰這根弦。在本人領導下,亞(ya) 行堅持以《2030戰略》為(wei) 指引,努力滿足本地區不斷變化的需求。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及相關(guan) 的發展籌資議程等重大全球性承諾能否實現,關(guan) 鍵取決(jue) 於(yu) 亞(ya) 太地區。稍後我會(hui) 詳細介紹亞(ya) 行的氣候變化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亞(ya) 行已將2019—2030年自有資源出資的發展中成員氣候融資累計額目標調升至1000億(yi) 美元。

   自2017年起,亞(ya) 太地區的糧食安全狀況日益惡化,致使2005年以來取得的大部分工作成果付之東(dong) 流。截至2021年,亞(ya) 太地區有逾4.25億(yi) 人營養(yang) 不良;全球糧食危機之下,婦女、女童的營養(yang) 缺乏問題越來越嚴(yan) 重。2019年至2021年,與(yu) 糧食不安全有關(guan) 的性別鴻溝擴大了一倍以上。為(wei) 了消除女性、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ti) 中存在的饑餓現象,同時製定確保糧食安全的長期解決(jue) 方案,亞(ya) 洲開發銀行宣布了2022—2025年高達140億(yi) 美元的一攬子計劃,涉及預算、項目和私營部門融資等,以此助力實現糧食安全。到2022年底,亞(ya) 行在該一攬子計劃下的承諾額已經達到37億(yi) 美元;2023年,安排承諾額為(wei) 35億(yi) 美元。總體(ti) 上,我們(men) 為(wei) 自身知難克難而取得的進展感到自豪,但同時也深知任重道遠。我們(men) 將繼續與(yu) 各成員和合作夥(huo) 伴勠力同心、砥礪前行,共同因應本地區不斷變化的發展挑戰,構建人人共享的更加包容和更可持續的未來。

   肖連兵:從(cong)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報告看,亞(ya) 洲經濟的發展態勢被看好。您如何看待近年來亞(ya) 洲經濟的發展?

   淺川雅嗣:近年來,亞(ya) 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展現出強大韌性,在曆經疫情衝(chong) 擊後成功扭轉回落態勢,實現強勢反彈。盡管仍麵臨(lin) 著全球財政狀況收緊、戰爭(zheng) 影響和國家間衝(chong) 突等一係列挑戰,但是亞(ya) 洲發展勢頭依然不減。據亞(ya) 洲開發銀行近期發布的《亞(ya) 洲發展展望》預測,不斷放鬆疫情防控措施有助於(yu) 提振消費、旅遊和投資,所以今年亞(ya) 太地區發展中經濟體(ti) 有望加快增長步伐,特別是中國成為(wei) 本地區增長前景的主要亮點。

   戰爭(zheng) 或衝(chong) 突延宕升級都可能引起大宗商品價(jia) 格和全球通脹水平再度快速走高,繼而誘發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全球財政狀況愈發緊縮,疊加過去十年和疫情期間債(zhai) 務累積,金融穩定麵臨(lin) 的風險增加,近期歐美銀行業(ye) 陷入動蕩即是明證。盡管受到糧食和能源價(jia) 格上漲等全球不利因素的影響,但得益於(yu) 本地區多個(ge) 經濟體(ti) 消費和投資回升向好,預計亞(ya) 太地區經濟體(ti) 今明兩(liang) 年增速將達到4.8%,高於(yu) 2022年的4.2%。

  “亞(ya) 洲乃至全世界都需要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深入發展”

   肖連兵: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亞(ya) 洲是親(qin) 曆者、參與(yu) 者,已經成為(wei) 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分工離不開亞(ya) 洲。您對經濟全球化有何見解?我們(men) 還需要經濟全球化嗎?

   淺川雅嗣:亞(ya) 洲乃至全世界都需要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深入發展。我們(men) 麵臨(lin) 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如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經濟不穩定以及收入、教育和醫療衛生不平等狀況不斷加劇等。這些挑戰越來越複雜,相互交織的程度日趨加深,其影響並不局限於(yu) 一國一域,而是波及全人類,所以唯有深化全球合作方能應對。另外,國際貿易政策、標準和規章製度需要吸收新理念新原則,使我們(men) 達成有關(guan) 經濟全球化的新共識。應當擴大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減少貿易和投資壁壘,推動經濟全球化。

   對於(yu) 亞(ya) 太地區而言,經濟全球化的好處顯而易見:幫助數以億(yi) 計的人擺脫了貧困;促進了貿易和投資開放,這是工業(ye) 化快馬加鞭和就業(ye) 崗位突飛猛漲的關(guan) 鍵動能。不過,經濟全球化需要更加包容。比如,在經濟強勁增長時期,國家有能力也應當投資公共產(chan) 品,改進醫療衛生和提高教育質量等,為(wei) 建設包容性社會(hui) 夯基築底。此外,經濟全球化還需增強韌性,而不是讓全球割裂為(wei) 幾個(ge) 貿易陣營。

   肖連兵:經濟全球化也推動了亞(ya) 洲的區域合作。人們(men) 注意到這些年區域合作成為(wei) 亞(ya) 洲發展的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令人感到亞(ya) 洲發展充滿生機。對於(yu) 區域合作在亞(ya) 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您持何看法?亞(ya) 洲開發銀行為(wei) 推動區域合作做了哪些工作?亞(ya) 洲開發銀行與(yu) 中國的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在其中起了什麽(me) 作用?

   淺川雅嗣:亞(ya) 洲開發銀行始終將推動區域經濟合作作為(wei) 核心任務。地緣政治挑戰不斷,要求我們(men) 重申承諾,堅決(jue) 促進貿易和投資、維護供應鏈韌性和發展可持續旅遊業(ye) 等。合力應對不平等、金融不穩定和環境惡化等共同挑戰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亞(ya) 行主要通過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和中亞(ya) 區域經濟合作等區域性合作計劃提供支持。近幾十年來,這些計劃幫助相關(guan) 成員推動交通運輸互聯互通,便利了貿易往來,推廣了區域性公共產(chan) 品。亞(ya) 行一直與(yu) 中國保持密切協作,支助中國參與(yu) 區域經濟合作活動,其中就包括上麵提到的兩(liang) 大次區域計劃。截至2022年12月,與(yu) 支持區域經濟合作活動有關(guan) 的亞(ya) 行對華貸款累計突破59億(yi) 美元,共涉及35個(ge) 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網和基礎設施領域。

   除此之外,亞(ya) 行正與(yu) 中國共同挖掘新的創新融資模式,以期通過創新型綠色和藍色融資、綠色複蘇、可持續旅遊、區域健康、衛生安全等手段進一步支持中國參與(yu) 區域合作。以我們(men) 目前正在商討的“區域遷飛區倡議”為(wei) 例,推出這個(ge) 綠色新倡議是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管理亞(ya) 太地區最重要的濕地。在支持遷徙水鳥保護的同時,此倡議還在很大程度上惠益建設氣候適應能力、謀求綠色發展和改善生計狀況等工作。

  “亞(ya) 洲開發銀行多策並舉(ju) ,支持中國實現氣候目標”

   肖連兵:氣候變化已成為(wei) 當今國際社會(hui) 的一大關(guan) 切。中國確立了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並付諸行動,如實施綠色投融資政策等。亞(ya) 洲開發銀行有哪些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淺川雅嗣:氣候變化是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極其關(guan) 鍵的問題。氣候變化可產(chan) 生諸多影響,包括海平麵上升、強風暴潮和強氣旋、降水類型變幻莫測、幹旱、高溫熱浪及其他形式的氣溫大幅波動等。此外,亞(ya) 太地區溫室氣體(ti) 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亞(ya) 洲開發銀行認為(wei) ,應對氣候變化攻堅戰成敗的關(guan) 鍵在於(yu) 亞(ya) 太地區。故此,我們(men) 下了更大力氣把自身建設成為(wei) 亞(ya) 太地區的氣候銀行,將氣候融資目標提升至1000億(yi) 美元。亞(ya) 行計劃進一步擴充氣候融資資金,推動區域性和全球性公共產(chan) 品,支持政府能力建設,並促進發展中成員相互分享知識。

   在中國,亞(ya) 行主要圍繞促進高質量綠色增長開展工作,重點放在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以及環境保護上。2022年新承諾的主權貸款項目總額有15.8億(yi) 美元之多,其中氣候因素無一例外地占到很大比重。目前,亞(ya) 行正通過公共和私營部門業(ye) 務、知識解決(jue) 方案和增強機構建設等舉(ju) 措,支持中國實現氣候目標。具體(ti) 領域包括: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發展向低碳轉型,加強濕地保護和生物多樣性,在全國幾大流域建立生態補償(chang) 機製。亞(ya) 行還支持中國建設可持續的宜居城市,重點打造循環或“無廢”經濟,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提高建築能效,尤其是加強地方政府在環境、社會(hui) 和治理標準方麵的製度安排。

   肖連兵:站在人類麵臨(lin) 百年變局的十字路口,作為(wei) 亞(ya) 洲開發銀行行長,您的既定目標和措施是什麽(me) ?

   淺川雅嗣:要求采取行動的呼聲是明確的,包括亞(ya) 洲開發銀行在內(nei) 的多邊開發銀行必須具備與(yu) 時俱進的能力,在應對21世紀及更遙遠的未來挑戰時發揮關(guan) 鍵作用,同時始終抓好消除貧困、推進性別平等及實現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不動搖。我們(men) 還必須加大氣候投融資。除提升我們(men) 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外,亞(ya) 行正牽頭製定創新型氣候融資解決(jue) 方案,幫助本地區對衝(chong) 氣候變化的影響。亞(ya) 行正與(yu) 本地區及國際上重要的合作夥(huo) 伴開展合作,如共同研究並試行能源轉型機製。該機製利用公共和私營部門不同來源的優(you) 惠資金和商業(ye) 資金,旨在加快淘汰燃煤電廠及其他碳密集型發電廠或者把這些電廠另作他用,同時釋放出資金流向清潔能源、電網和儲(chu) 能等領域。能源轉型機製有望發展成為(wei) 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碳減排計劃之一。

   另外,亞(ya) 行一直致力於(yu) 推出多樣化、創新型氣候融資倡議,其中就包括亞(ya) 太創新氣候變化融資機製。該機製匯聚不同捐資方和慈善機構等新合作夥(huo) 伴的擔保及贈款資源,撬動氣候融資資金流向發展中成員。我個(ge) 人非常看好這一極富革新精神的倡議,因為(wei) 其大有潛力可挖,將加快調動數十億(yi) 美元氣候變化投融資來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增強各國抵禦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亞(ya) 行於(yu) 今年5月初舉(ju) 行的理事會(hui) 年會(hui) 推出了這一機製。而且,亞(ya) 行計劃增加貸款資金源,加強調動私營資本,支持麵臨(lin) 各類挑戰的發展中成員攻堅克難。目前,亞(ya) 行正在審查其資本充足率框架,以做好優(you) 化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的準備,並希望借此提高貸款能力。另外,我們(men) 正在向新的運作模式轉型,通過增加氣候變化項目融資、加強調動私營部門融資和增加全行提供有效應對本地區複雜發展挑戰的解決(jue) 方案等手段,更好地履行自身職責和為(wei) 發展中成員提供支持。新運作模式的實施體(ti) 現出亞(ya) 行堅持與(yu) 時俱進和追求卓有成效,始終致力於(yu) 滿足本地區不斷變化的各種需求。

  “合作經驗和模式可推廣複製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肖連兵:如您所知,中國是亞(ya) 洲開發銀行大家庭中的一員,您對於(yu) 亞(ya) 洲開發銀行與(yu) 中國的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以及中國在亞(ya) 洲開發銀行的角色有何看法?

   淺川雅嗣:亞(ya) 洲開發銀行與(yu) 中國的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始於(yu) 近40年前,其間經曆了巨大變化。40年來,中國已從(cong) 一個(ge) 低收入經濟體(ti) 、資本和技術淨輸入國變成躋身於(yu) 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的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大國,在金融、技術和知識合作等方麵領先於(yu) 世界。中國的轉型史無前例,影響了我們(men) 雙方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的方方麵麵。中國目前正與(yu) 亞(ya) 行密切合作,攜手提供金融、政策和知識解決(jue) 方案,應對本國和亞(ya) 太地區其他國家麵臨(lin) 的挑戰。亞(ya) 洲發展基金是亞(ya) 行支持亞(ya) 太地區最貧困和最脆弱國家的主要資金來源,中國一直積極向該基金捐資。中國還設立了中國減貧與(yu) 區域合作基金。該基金由亞(ya) 行管理,旨在支持亞(ya) 太地區發展中成員減少貧困、開展區域合作和分享知識。截至2022年底,中方對該基金的捐款總額達到9000萬(wan) 美元。亞(ya) 行在華業(ye) 務以目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別合作夥(huo) 伴戰略(2021—2025年)》為(wei) 指南,優(you) 先發展領域包括:加強環境和生態保護,促進農(nong) 村經濟轉型,建設綠色宜居城市,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投資,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等。這些同樣也是亞(ya) 太地區麵臨(lin) 的重大挑戰。基於(yu) 亞(ya) 行業(ye) 務和變革之後的亞(ya) 行與(yu) 中國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雙方正在創新解決(jue) 方案並推進方案的落地,力求解決(jue) 複雜的發展挑戰,從(cong) 中得出的經驗和模式可推廣複製到亞(ya) 行其他發展中成員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肖連兵:隨著亞(ya) 洲麵臨(lin) 的發展挑戰日趨複雜,亞(ya) 洲開發銀行不僅(jin) 重視提供資金援助,而且越來越強調以分享經驗為(wei) 目標的知識交流。依您之見,為(wei) 促進亞(ya) 洲經濟發展,需開展哪些知識交流?知識交流對亞(ya) 洲經濟發展的必要性何在?

   淺川雅嗣:知識交流至關(guan) 重要,有利於(yu) 相互分享和采用國際最佳做法,傳(chuan) 播新技術與(yu) 新理念,學習(xi) 借鑒全球和本地區發展項目的設計及實施經驗。就此而言,亞(ya) 洲開發銀行與(yu) 中國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的重要目標之一便是設計和實施與(yu) 國際標準接軌,並可在其他發展中經濟體(ti) 複製的高質量、創新型項目。為(wei) 此,亞(ya) 行專(zhuan) 門推出了一項舉(ju) 措,即亞(ya) 行-中國區域知識共享中心(RKSI),希望借此與(yu) 其他發展中成員分享中國從(cong) 此類項目中得出的發展經驗。RKSI作為(wei) 南南發展共享平台,與(yu) 地方和區域合作夥(huo) 伴舉(ju) 辦多種不同類型的活動,包括研討會(hui) 、培訓班和區域性會(hui) 議等。RKSI還在其官網上展示亞(ya) 行在華工作情況,供其他發展中經濟體(ti) 借鑒。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4日 16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