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劇透”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重點
“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工程”“打造一批世界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近期,多個(ge) 部門密集發聲,釋放加大力度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信號,相關(guan) 布局重點浮出水麵。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一攬子政策支持將為(wei)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相關(guan) 企業(ye) 發展提供良好環境。記者獲悉,眾(zhong) 多國企紛紛提出規劃,借助基金投資、並購重組等多種方式在這一領域加速落子。
全球首台超大容量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吊裝、世界最薄“手撕鋼”軋製成功、C919大型客機圓滿完成首次商業(ye) 飛行……近年來,我國著力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實現快速發展。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超過13%。
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正處於(yu) 搶占製高點、向更高位躍升的重要關(guan) 口。下一步如何突破?近期,多個(ge) 部門在不同場合“劇透”了相關(guan) 工作的重點發力方向。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鄭柵潔近日在《求是》發表署名文章,談及“抓實抓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大任務舉(ju) 措”時,提出“加快推進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集群發展,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工程,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在日前舉(ju) 行的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hui) 、中國—東(dong) 盟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論壇等會(hui) 議上,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相關(guan) 負責人多次提及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表示將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創新發展。
7月5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國有企業(ye) 經濟運行圓桌會(hui) 議第一次會(hui) 議,研究國有企業(ye) 提質增效穩增長的工作措施,也強調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5月召開的中央企業(ye)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部署會(hui) 明確,要在產(chan) 業(ye) 布局優(you) 化、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形成良好產(chan) 業(ye) 生態和完善體(ti) 製機製這四個(ge) 方麵不斷取得新的實質性突破,並釋放出“將積極研究出台支持中央企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一攬子政策”的重磅信號。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方向,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力量,發展潛力巨大。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能一哄而上,近期多個(ge) 部門提出布局思路和重點,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將獲得更大支持,也為(wei) 企業(ye) 提供了更有利的發展環境。”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合夥(huo) 人朱昌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wei) 中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jun) ,國有企業(ye) 尤其是中央企業(ye) 正在這一領域加速布局落子。中谘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2022年,中央企業(ye) 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投資規模由0.7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1.5萬(wan) 億(yi) 元,占全部投資比重由12.8%提升至27%,投資規模增長115.2%,年均增長28%。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提出的目標,今年要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布局力度,強化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裝備等高端製造業(ye) 布局,力爭(zheng) 2023年中央企業(ye) 製造業(ye) 新增投資比重達到13%,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比重提高2個(ge) 百分點以上。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完成投資超2300億(yi) 元,同比增長超30%,約占全部投資比重的四分之一。
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一項係統工程,必須立足長遠、著眼大局,突出先導性、支柱性。記者注意到,眾(zhong) 多國資央企提出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方麵形成體(ti) 係化布局,加快培育“專(zhuan) 精特新”和“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
以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為(wei) 例,其下一步將加快鎢、鋰、鎳、石墨、矽、錳等產(chan) 品向高附加值環節邁進;圍繞新能源電池材料超前布局,加強上下遊協同貫通效能,打造閉合循環產(chan) 業(ye) 生態係統;把金屬材料作為(wei) 進口替代的發力點,加大高端硬質材料、精密加工刀具研發力度,加快集成電路及芯片用多晶矽、電子級矽基前驅體(ti) 突破,做大新材料新動力增長點。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和技術儲(chu) 備作為(wei) 基礎,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方麵進一步加大力度也是下一步企業(ye) 發力的重點。
“通過強化創新攻堅,我們(men) 在高性能碳纖維、玻璃纖維、鋰電池隔膜、發電玻璃、柔性可折疊玻璃等新材料領域補足了短板、實現了工業(ye) 化量產(chan) 。”中國建材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周育先表示,企業(ye) 還將著眼於(yu) 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持續加強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
在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看來,國企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要打好組合拳,除了自主進行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升級,基金投資、並購重組等方式也是塑造領先優(you) 勢的有效手段,具有整合優(you) 質資源、快速擴張規模以及減少市場風險等多重優(you) 勢,也能充分發揮主體(ti) 支撐和融通帶動作用,引導其他社會(hui) 資本投入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比如,作為(wei)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旗下國新基金引導和帶動各類資本向戰略性前瞻性領域集中。截至2023年5月底,國新基金累計投資項目240餘(yu) 個(ge) 、金額超1200億(yi) 元,19個(ge) 項目登陸科創板。
營造開放合作的良好產(chan) 業(ye) 生態,深化與(yu) 國內(nei) 外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合作,打造一批世界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國資委對下一步的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將有助於(yu) 國企實現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改善盈利能力,提高估值水平,也有利於(yu) 帶動我國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向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高端邁進。”朱昌明認為(wei) ,下一步還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科技創新對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支撐,探索更加靈活高效的市場機製、管理體(ti) 係、包容機製,進一步激發企業(ye) 創新創造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