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繁榮數字化人才生態 助力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發布時間:2023-07-11 09:26: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日前,由文化和旅遊部人事司、科技教育司主辦,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承辦的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人才研討班在江蘇省蘇州市舉(ju) 辦。數字化人才是推動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要素和重要財富,在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業(ye) 持續與(yu) 數字科技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研討班聚焦如何培養(yang) 與(yu) 建設高水平的文化數字化人才隊伍,為(wei) 文化和旅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科技動能。

  推進數字藝術三大體(ti) 係建設

  作為(wei) 集藝術研究、藝術教育、藝術創作、非遺保護和文化藝術智庫為(wei) 一體(ti) 的國家級綜合性學術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在過去70多年的曆史中形成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學術文脈,並在推動數字藝術研究、培養(yang) 數字藝術人才方麵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2019年7月,中國藝術研究院將原攝影藝術研究所更名為(wei) “攝影與(yu) 數字藝術研究所”,將數字藝術納入研究範圍,致力於(yu) 梳理從(cong) 攝影到數字藝術的發展脈絡,嚐試建立以攝影與(yu) 影像學為(wei) 中心的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隨後,在國內(nei) 率先翻譯出版了著名研究者、策展人克裏斯蒂安妮·保羅的《數字藝術:數字技術與(yu) 藝術觀念的探索》一書(shu) ,並啟動“中國數字藝術的學科現狀和前沿問題研究”“中國新媒體(ti) 藝術教育20年”等項目。

  自2018年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設計學係開始招收數字媒體(ti) 藝術專(zhuan) 業(ye) 學術碩士和專(zhuan) 業(ye) 碩士研究生,開設數字媒體(ti) 藝術與(yu) 設計、動態圖形設計、信息設計、中國數字媒體(ti) 藝術調查等核心課程。如今,該專(zhuan) 業(ye) 確立了以藝術創新為(wei) 目標、以科學技術為(wei) 支持,注重數字技術與(yu) 藝術觀念融合,培養(yang) 能夠立足中國社會(hui) 需求、針對前沿問題進行跨媒介跨學科研究與(yu) 創作的專(zhuan) 門人才的人才培養(yang) 目標。

  非遺數字化工程和藝術與(yu) 文獻館的資料數字化,不僅(jin) 為(wei) 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研究生人才培養(yang) 提供了寶貴的教學資源,也為(wei) 國內(nei) 外藝術研究者和學習(xi) 者提供了豐(feng) 富、詳實的數字化資源。教師和學生通過中國非物質文化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數字博物館可以查詢有關(guan) 非遺保護的機構、政策、清單、資源等信息,通過“世界的記憶——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錄音檔案”數字平台可以查詢與(yu) 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有關(guan) 的大量錄音檔案。

  未來,中國藝術研究院將繼續探索以數字藝術研究帶動數字藝術人才培養(yang) 的路徑,為(wei) 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藝術學三大體(ti) 係作出新的貢獻。

  以數字化為(wei) 主線開展研究

  作為(wei) 主要承擔藝術科技研究及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應用工作,促進文化藝術與(yu) 科學技術融合發展的藝術研究機構,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大勢,麵向文化和旅遊發展主戰場推進文化數字化的工作,並在研究工作中引進人才和培養(yang) 人才,取得了明顯成效。

  “培養(yang) 行業(ye) 所需的文化數字化人才,有很多難題亟待破解。從(cong) 數量上看,既懂藝術又懂科技的數字化交叉融合人才還比較匱乏。要培養(yang) 複合型人才,既需要讓人才在科研項目實踐中得到曆練,也需要相關(guan) 的科研高校開發這方麵的課程,為(wei) 文化科技融合培養(yang) 貫通型人才。”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庹祖海表示,作為(wei) 文化和科技交叉融合的科研機構,藝科所瞄準文化數字化發展的前沿問題開展研究,推動新技術的運用,促進文化和旅遊領域轉型升級。

  庹祖海介紹,圍繞“科研立所,應用強所”的辦所方針,藝科所專(zhuan) 門成立了數字藝術部,緊跟文化數字化發展的前沿問題開展研究並推進相關(guan) 的技術應用。同時,在科研課題的設立上以數字化為(wei) 主線布局相關(guan) 的研究工作。

  2021年以來,藝科所的38項自主課題,與(yu) 文化數字化有關(guan) 的有15項,占比39%;承擔國家課題和省部課題18項,其中與(yu) 文化數字化有關(guan) 的有11項,占比61%;科研成果28項中與(yu) 文化數字化相關(guan) 的成果有18項,占比64%。

  “在文化數字化研究方麵取得一批高質量科研成果的基礎上,今年,我們(men) 還將編撰《藝術科技年度發展報告》,其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就是文化數字化。”庹祖海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men) 將推進科研管理係統的數字化,進一步梳理和完善目前科研管理的一係列相關(guan) 製度,用數字化的手段把製度變成一個(ge) 係統,方便科研工作的開展。同時也將進一步加大引進文化數字化的人才,開展相關(guan) 的工作和技術交流。”

  將元宇宙融入教學培訓

  作為(wei) 為(wei) 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幹部教育培訓機構,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充分發揮在優(you) 質師資、合作資源、教學空間等方麵的優(you) 勢,創新培訓形式,不斷加大文化數字化人才培養(yang) 的力度和質量。

  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甘久航介紹,今年,學院在文化數字化方麵增加了自主培訓的計劃,積極開拓自主招生、授權招生、聯合辦學等模式。此外,在委托培訓的班次裏,學院會(hui) 根據培訓對象和主題設置在設計課程時增加文化數字化的相關(guan) 內(nei) 容。“在文化數字化人才培養(yang) 方麵,我們(men) 要主動擁抱未來,要主動服務行業(ye) ,還要主動為(wei) 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工作做先導性的鋪墊。舉(ju) 辦相關(guan) 培訓就是特別好的政策落地的先導工作。”甘久航說。

  為(wei) 了更好提升文化數字化人才培訓效果,學院還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板塊裏增加了文化數字化相關(guan) 課程。同時,與(yu) 文化數字科技頭部企業(ye) 合作打造文旅數字化沉浸體(ti) 驗中心。“計劃將‘第二課堂:智慧文旅空間’展廳升級成數字化沉浸體(ti) 驗中心,用體(ti) 驗呈現案例,用案例帶出教學,用數字技術賦能文旅場景。”甘久航說。

  此外,學院也在探索元宇宙教學創新。“麵對元宇宙熱潮及其未來性,學院正在嚐試將元宇宙理念和技術融入教學。很多元宇宙案例背後都蘊含先進的理念、寶貴的經驗和具體(ti) 的做法,我們(men) 需要更好地整合專(zhuan) 家資源,發揮自身優(you) 勢,積極推進元宇宙教學創新應用,為(wei) 學員提供邊體(ti) 驗、邊學習(xi) 、邊思考、邊暢想未來如何在行業(ye) 裏落地。”(本報記者 李榮坤 實習(xi) 記者 王偉(wei) 傑)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