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博物館:數字化讓文物“鮮活可觸”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馮(feng) 帆
“衡王府修建始於(yu) 弘治八年,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曆時四年建成。弘治十二年間,20歲的朱祐楎就藩青州……”在山東(dong) 青州博物館“有鄰衡王府”展廳,大屏幕正播放著衡王府的紀錄片,屏幕外一座搭建的古代戲台建築延伸開來,遊客們(men) 在戲台前駐足觀看,感受著這座王府的前世今生。
與(yu) 戲台建築相鄰的牆麵上,整牆的屏幕上正顯示著衡王府內(nei) 的生活場景,場景以動畫形式展現,畫麵內(nei) 有的在撫琴下棋,有的在遊園玩耍,遊客們(men) 點擊人物就會(hui) 顯示人物姓名並做出相適應的動作,讓遊客們(men) 在互動間對衡王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落成的青州博物館不僅(jin) 在展覽麵積及展出文物數量上較原來都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展示的方法和手段也更加新穎,多媒體(ti) 、導覽係統以及聲光電等數字化手段成為(wei) 文物展示的“新標配”,這讓博物館甫一開館,便吸引了大量市民、遊客前來觀展打卡。
在青州曆史展廳的大屏幕上,一個(ge) 短劇正在循環播放,故事中青州人韓熙載通過夜宴圖穿越回北宋,通過與(yu) 當時在青的趙明誠、李清照對話,講述了此間青州的名人名事。
“青州曆史悠久,人文薈萃,出現過很多曆史名人,留下了很多文化遺產(chan) ,我們(men) 以這種短劇的形式在博物館裏展現出來,讓觀眾(zhong) 對我們(men) 青州有更全麵的認識。”青州博物館曆史陳列廳負責人王麗(li) 媛說。
不隻是讓觀眾(zhong) 對文物有更直觀、更豐(feng) 富的視覺體(ti) 驗,青州博物館還設置多處互動環節,通過信息擴展和遊戲參與(yu) 增強觀眾(zhong) 的文化體(ti) 驗感。
明萬(wan) 曆二十六年趙秉忠殿試狀元卷填補了我國明代宮廷檔案的空白,為(wei) 海內(nei) 外孤本,是三大鎮館之寶之一。青州博物館為(wei) 了進一步提高觀眾(zhong) 對狀元卷的認知度,通過展品旁的多媒體(ti) 互動屏,以“金榜題名五色春”為(wei) 題,設置了三個(ge) 環節,豐(feng) 富文物的互動性。
“第一環節放映科舉(ju) 製度演變,展示科舉(ju) 製度從(cong) 創立到衰落的過程;第二環節列舉(ju) 了青州明清時期的進士和狀元;第三環節是答題環節,我們(men) 模擬唐代考試內(nei) 容設置了10道題,大家答題後就可知自己在科舉(ju) 考試中會(hui) 考取什麽(me) 等級,增加欣賞文物的樂(le) 趣。”王麗(li) 媛說。
“博物館藏品多而豐(feng) 富,風格上也有很多的創新,高科技的東(dong) 西變多了,還可以互動。這樣的展陳方式更能引起年輕人的興(xing) 趣,讓文化得到很好的傳(chuan) 承。”遊客袁曉宇說。
青州博物館副館長楊華勝介紹,傳(chuan) 統的博物館展覽一般都是以展品擺設為(wei) 主,而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展陳中的應用可使博物館突破時間與(yu) 空間的限製,賦予文物生動性、互動性。未來,我們(men) 希望能打造更多和博物館相互融合的數字場景,搭建起博物館和公眾(zhong) 溝通交流的橋梁。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2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