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避免保安和外賣騎手間的衝突,需要多些規則支持

發布時間:2023-07-19 10:08: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朱昌俊

  近日,網傳(chuan) 外賣騎手在某大廈門口被保安抱摔的視頻引發討論。北京東(dong) 城公安17日晚發布通報稱,2023年7月16日13時許,在東(dong) 直門外大街一停車場內(nei) ,潘某某(男,30歲)與(yu) 停車管理員王某某(男,65歲)因電動自行車停放問題發生口角,引發肢體(ti) 衝(chong) 突。過程中,潘某某被王某某摔倒在地致頭部受傷(shang) ,後被送往醫院治療。目前,東(dong) 城公安分局已對王某某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工作中。

  相關(guan) 現場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大的關(guan) 注。不隻是因為(wei) “肢體(ti) 衝(chong) 突”的程度大,更是因為(wei) 保安和外賣騎手都是一份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常常被看作是底層職業(ye) 。他們(men) 的衝(chong) 突,難免讓圍觀者生發更多的感慨。

  就個(ge) 案來看,我們(men) 倒也不必把兩(liang) 種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的衝(chong) 突上升為(wei) 兩(liang) 種職業(ye) 的“對立”。衝(chong) 突雙方的責任到底如何界定,自有警方給出。但是,在網絡上隨便檢索一下就能發現,保安和外賣騎手的衝(chong) 突,已經超出了個(ge) 案的範疇,而似乎成了一種現象。比如,今年4月,四川內(nei) 江一商場保安與(yu) 外賣小哥發生爭(zheng) 執後躺倒在地,引發眾(zhong) 人圍觀;去年8月,陝西西安一小區兩(liang) 保安用棍棒毆打外賣員,被警方處十五日拘留。類似的案例,在網上隨便檢索就會(hui) 出現一大把,並且不分地域。

  其實,從(cong) 兩(liang) 個(ge) 職業(ye) 的特點來看,保安和外賣騎手容易出現衝(chong) 突,並不是一件多麽(me) 讓人難以理解的事。簡單說,他們(men) 的工作內(nei) 容,一個(ge) 主要是為(wei) 了維護秩序,一個(ge) 則非常追求效率,由此的確很容易形成矛盾。

  從(cong) 大量公開案例看,保安與(yu) 外賣騎手的衝(chong) 突起因,無非就是“人能不能進”“車能不能停”之類的“小事”。這些“小事”能夠直接導向肢體(ti) 衝(chong) 突,與(yu) 雙方的職業(ye) 心理有直接關(guan) 係。比如,對一些保安人員來說,即便排除刻意的刁難,有時候或許也因為(wei) 自恃掌握了“權力”,很容易表現得更為(wei) 強勢,這也是當前社會(hui) 對保安職業(ye) 的評價(jia) 普遍不高的一個(ge) 重要原因。而對外賣騎手們(men) 來說,受製於(yu) 送達時間的嚴(yan) 格考核,在很多時候可能也容易表現得缺乏溝通的耐心。雙方在這樣一種心理的主導下,無疑就容易出現“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情況。

  但是,在圍觀保安人員與(yu) 外賣騎手的衝(chong) 突時,不能僅(jin) 僅(jin) 隻是看到這一點。它的背後,更多還有規則缺失的原因。

  一方麵,外賣行業(ye) 雖然如今已是非常重要的靈活就業(ye) 形式,也與(yu) 每個(ge) 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an) ,但整個(ge) 社會(hui) 對於(yu) 該行業(ye) ,或者確切地說,對於(yu) 外賣騎手的接納意識,可能並未匹配他們(men) 在社會(hui) 中的真實作用。比如,小區的物業(ye) 管理,在確保安全和秩序的同時,是否也應考慮到外賣騎手們(men) 的正常需要,通過優(you) 化管理規則去給外賣騎手提供必要的方便?如果這方麵沒有相應的規則優(you) 化的跟進,也就等於(yu) 把具體(ti) 問題完全推給了保安個(ge) 人去處理,這自然增加了與(yu) 外賣人員發生衝(chong) 突的幾率。

  另一方麵,從(cong) 平台來看,對於(yu) 外賣騎手派送時間的考核,也有必要綜合考慮目的地的管理情況。像一些小區不允許外賣車進入,甚至外賣車的停放也有限製,這難免增加配送時間。由此是否應該在時間考核上有所區別,就值得考慮。

  當然,不管保安和外賣騎手之間有著怎樣的苦衷,動輒出手傷(shang) 人,或者先入為(wei) 主地將彼此視作“麻煩”,帶著成見溝通,這都是不對的。人與(yu) 人之間,多一些相互體(ti) 諒的善意,都是必要的。而作為(wei) 兩(liang) 個(ge) 最容易打交道的職業(ye) ,保安和外賣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之間到底如何友善溝通,物管方和平台也有必要加強針對性的培訓。(朱昌俊)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