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11種症狀 警惕腦卒中搞事情
大家習(xi) 慣性認為(wei) ,冬季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季。其實,盛夏天氣炎熱照樣不能放鬆警惕。今天,醫生就總結11個(ge) 腦卒中前可能出現的身體(ti) 預警信號,幫助大家及早識別,盡快就醫。
高溫與(yu) 腦卒中密切相關(guan)
北京持續高溫天氣,由於(yu) 室內(nei) 外溫差大、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不及時、情緒波動等原因,尤其是高齡、合並心腦血管慢性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罹患腦卒中。
多項研究表明,高溫天氣和腦卒中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係,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房顫、高血脂、腦動脈硬化的患者在高溫季節要堅持規範用藥,控製好各項指標,以預防腦卒中。
及時醫治可增加恢複機會(hui)
腦卒中是世界範圍內(nei) 成人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每年發病率達150/10萬(wan) -300/10萬(wan) 。在中國,每年有超過1/3的腦卒中患者因殘疾導致生活不能自理,且每年治療腦卒中的費用高達100億(yi) 元,給國家和個(ge) 人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
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及時發現卒中的早期症狀極其重要,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也就越好。患者在發病後立即送達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或卒中中心單位,得到規範的治療,可增加恢複的機會(hui) ,最大限度避免殘疾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這11個(ge) 身體(ti) 信號別忽視
下麵這些都是腦卒中的前期症狀,一起來看一下吧。
肢體(ti) 乏力
單側(ce) 肢體(ti) 短暫無力,活動肢體(ti) 時感到力不從(cong) 心、走路不穩似醉酒樣、肢體(ti) 動作不協調或突然失去控製數分鍾,同時伴有肢體(ti) 感覺減退和麻木。
鼻出血
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壓病人即將發生中風的警報。經醫學觀察,排除外傷(shang) 、炎症因素,高血壓病人在反複鼻出血後1-6個(ge) 月,約有50%的病人發生腦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壓不穩定引起的,不加預防則會(hui) 增加中風的機會(hui) ,因此不能麻痹大意。
眩暈
突然自覺頭暈目眩,周圍物件都在旋轉,幾秒鍾後便恢複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應及早去醫院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單眼突然發黑
一隻眼睛突然發黑,看不見東(dong) 西,幾秒鍾或幾十秒鍾後便完全恢複正常,醫學上稱單眼一次性黑朦,是因為(wei) 腦缺血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是中風的又一信號。
哈欠不斷
人在疲倦、睡眠不足等情況下打哈欠是正常的。如果沒有以上原因存在的情況下,哈欠連天,這可能是由於(yu) 腦動脈硬化日趨嚴(yan) 重,血管內(nei) 徑越來越小,引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據臨(lin) 床報告,中風病人有80%在發病前5-10天哈欠不斷。所以哈欠不斷者,不可大意!
嗆咳
據臨(lin) 床觀察,少數中風患者早期可能出現喝水或進食時偶爾嗆咳,這是因為(wei) 腦缺血引起吞咽神經核受損,導致咽部感覺喪(sang) 失,使食物或水誤入氣管所致。研究表明,這種麻痹很可能是中風的先兆,若及早給予腦血管擴張藥及溶栓藥,不僅(jin) 有利於(yu) 治療吞咽麻痹,還可能預防中風猝發。
手指麻木
手指麻木的異常感覺,在許多疾病中都可出現,如頸椎病、糖尿病。雖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hui) 中風,但對於(yu) 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來說,如果經常伴有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舌頭發脹等症狀,且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發生。
說話吐字不清
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ti) 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症狀之一是突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甚至不會(hui) 說話,但持續時間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應引起重視。
原因不明跌倒
由於(yu) 腦血管硬化,引起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而容易發生跌倒,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症狀,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嗜睡
中老年人一旦出現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現象,一定要高度重視,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風的先兆。據醫學觀察,大約有75.2%的人在中風前有嗜睡症狀。嗜睡者大多在半年內(nei) 發生中風。這是出現最早的中風先兆,更有預防意義(yi) 。
精神狀態發生變化
性格一反常態,如變得沉默寡言,或多語急躁,或出現短暫智力衰退,均與(yu) 腦缺血有關(guan) ,可能是中風先兆。
文/萬(wan) 麗(li) (北京小湯山醫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