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全國夏糧再獲豐收——從夏糧生產看糧食安全

發布時間:2023-07-19 10:16:00來源: 人民日報

  夏糧顆粒歸倉(cang) ,新一季秋糧壓茬推進。“搶農(nong) 時、趕進度,今年小麥平均每畝(mu) 打了1200斤,接下來的這季玉米也得管好,確保全年糧食好收成。”河北省館陶縣柴堡鎮樊堡村田間,種糧大戶許延嶺邊查看玉米長勢邊說。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夏糧產(chan) 量14613萬(wan) 噸(2923億(yi) 斤),比上年減少127.4萬(wan) 噸(25.5億(yi) 斤),下降0.9%,夏糧產(chan) 量穩中略減,仍處於(yu) 較高水平,實現了豐(feng) 收。作為(wei) 全年糧食生產(chan) 的第一季,夏糧豐(feng) 收了,全年豐(feng) 收就托底了。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搶農(nong) 時、抓田管,落實落細各項糧食穩產(chan) 措施,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夏糧生產(chan) 再獲豐(feng) 收,為(wei) 奪取全年糧食豐(feng) 收創造有利條件,為(wei) 穩定經濟發展預期、保障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搶”出產(chan) 量、“管”出質量,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頭等大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各地區各部門不誤農(nong) 時紮實推進,糧食產(chan) 量不斷邁上新台階,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當前,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沒有改變,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yan) 峻,什麽(me) 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guan) 了,糧食生產(chan) 必須年年抓緊。

  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時時抓緊,處處抓實,今年夏糧生產(chan) 立足抗災奪豐(feng) 收,成績來之不易。

  ——搶收搶烘,搶出豐(feng) 收糧。

  在全國小麥陸續進入集中收獲期的時候,北方冬麥區5月下旬出現大範圍持續降雨天氣過程,麵對突如其來的“爛場雨”,主產(chan) 區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科學調度機械搶收,抓好小麥烘幹晾曬。

  “連續5天,日收獲小麥超900萬(wan) 畝(mu) ”“3萬(wan) 台履帶式收割機爭(zheng) 分奪秒下地搶收”“600餘(yu) 支常態化農(nong) 機應急作業(ye) 服務隊累計幫扶作業(ye) 麵積45萬(wan) 餘(yu) 畝(mu) ”……在河南,“跟雨賽跑”成了今年麥收主基調。

  黃淮地區,房前屋後、文化廣場等場所都成了小麥臨(lin) 時曬場。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綜合服務中心,烘幹設備馬力全開。河南省財政緊急下撥資金2億(yi) 元,專(zhuan) 項用於(yu) 小麥烘幹,4660台烘幹機晝夜不停運轉。

  立足“搶”、突出“快”,夏收期間,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指導各地做好跨區機收通行保障、用油供給,強化麥收信息發布和機具調度,1650萬(wan) 台(套)各類農(nong) 機共同服務夏收夏播。

  ——落實管細,“管”出豐(feng) 收田。

  “人勤地不懶,肥水跟上、肥跟水走,好苗情關(guan) 鍵靠管理。”回望春耕,山東(dong) 省濟寧市兗(yan) 州區大安鎮白家店村種糧大戶白桂林感慨:“踩穩節點澆好‘四水’,及時噴灑葉麵肥,今年種出來的小麥,畝(mu) 穗數有48萬(wan) 個(ge) ,籽粒飽滿。”

  管好田、打好糧,河北省磁縣磁州鎮南來村種糧大戶趙桂虎說:“殺蟲、殺菌和葉麵肥‘三合一’,無人機一次噴灑,有效實現防蟲、防病、防幹熱風。”

  保穗數、增粒重、減損失,盯緊關(guan) 鍵農(nong) 時,因苗施策穩夏糧。今年春節一過,各主產(chan) 區紛紛投入小麥奪豐(feng) 收百日會(hui) 戰。中央財政繼續實施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補助政策,各省份投入財政專(zhuan) 項資金,全力增加小麥粒重。

  豐(feng) 收是“管”出來的,又是奪回來的。今年小麥病蟲害是近年發生最重的一年,也是防治效果最好、實際危害最輕的一年,小麥條鏽病、赤黴病危害麵積分別比上年減少25.3%、15.6%。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全力奪取糧食豐(feng) 收,是“三農(nong) ”工作的首要任務。下一步要繼續穩麵積、穩產(chan) 量,擴大豆、擴油料,提單產(chan) 、提自給率。要分品種壓實種植麵積,分環節挖掘增產(chan) 潛力,分類型健全防災減災機製,確保全年糧食產(chan) 量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提升糧食產(chan) 能,夯實糧食安全基礎支撐

  保障糧食安全,提升糧食產(chan) 能是首要任務。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糧食生產(chan) 能力建設,牢牢守住十八億(yi) 畝(mu) 耕地紅線,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產(chan) 能,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糧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把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真正落實到位,今年夏糧生產(chan) 基礎越夯越實。

  ——保數量,更多農(nong) 田變良田。

  “旱能澆、澇能排,俺的麥子種在項目區,麥子收得及時,心裏踏實了。”山東(dong) 省汶上縣苑莊鎮高標準農(nong) 田裏,種糧大戶張道立算起豐(feng) 收賬。

  “今年下雨搶收麥子,大型農(nong) 機收得快、收得好,每畝(mu) 產(chan) 量達到1100多斤。”張道立說,以前地塊小,缺乏機耕道,邊邊角角收得不幹淨。現如今,耕種管收一條龍機械化作業(ye) ,種糧成本下降了10%。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今年將新建4500萬(wan) 畝(mu) 、改造提升3500萬(wan) 畝(mu) 。

  穩麵積保數量。今年夏收冬小麥麵積穩中有增,保持在3.3億(yi) 畝(mu) 以上,為(wei) 奪取夏糧豐(feng) 收提供了保障。全年糧食意向種植麵積17.7億(yi) 畝(mu) 以上,連續4年增加,為(wei) 奪取全年糧食豐(feng) 收奠定了基礎。

  ——提質量,好種產(chan) 好糧。

  山東(dong) 省濱州市沾化區泊頭鎮陳家村家庭農(nong) 場,今年種植的黑小麥成了周圍食品加工廠、麵粉廠的“寵兒(er) ”。

  “好種產(chan) 好糧,俺們(men) 的黑小麥是‘鐵杆莊稼’,也是金字招牌。”陳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賈文閣說,黑小麥耐寒抗凍、抗倒伏、抗幹旱,鋅和鐵的含量是普通小麥的2倍,營養(yang) 價(jia) 值高,畝(mu) 均產(chan) 量1200斤,每斤價(jia) 格比普通小麥高五毛錢。

  瞄準高產(chan) 優(you) 質,種業(ye) “芯片”越擦越亮。目前,我國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在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中的貢獻率超過45%,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比超過95%。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加快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針對需求結構的變化趨勢分解產(chan) 能增長目標,抓住種子和耕地兩(liang) 個(ge) 要害提高產(chan) 能,示範推廣一批高產(chan) 優(you) 質耐密品種,集成運用高產(chan) 增產(chan) 技術模式,開展糧油作物整縣整建製高產(chan) 創建,開展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試點。

  強化機製保障,確保糧食任何時候都能產(chan) 得出、供得上、供得優(you)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抓機製保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重農(nong) 抓糧製度基礎不斷鞏固,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生產(chan) 體(ti) 係、經營體(ti) 係不斷完善,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不斷加強,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和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不斷健全,農(nong) 業(ye) 補貼和糧食價(jia) 格形成機製不斷完善,糧食安全機製保障能力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

  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糧食生產(chan) 和對農(nong) 業(ye) 的支持。農(nong) 民種糧挑上“金扁擔”、能掙錢,糧食生產(chan) 才更有效率、更有保障。

  強化支撐,完善機製,糧食安全機製保障推進產(chan) 能提升、結構優(you) 化、韌性增強、收益保障、責任壓實,今年夏糧生產(chan) 亮點多、成色足。

  ——機械化耕作,種糧更省心。

  “用上‘大鐵牛’,350多畝(mu) 小麥半天就收完,省工省錢,算下來,每畝(mu) 地減損60斤,節省成本100元,產(chan) 量在1000斤左右。”說到夏收,山東(dong) 省諸城市天益金糧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馬煜平打開了話匣子,“現在,播種有北鬥導航播種機,植保有無人機,全程機械化,節本增效。”

  目前諸城市擁有各類聯合收獲機械5000多台,綜合機械化水平超93%,全市100多萬(wan) 畝(mu) 小麥已全部收獲。

  農(nong) 機增動力,種糧添底氣。全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超過73%,裝有北鬥定位作業(ye) 終端的農(nong) 機裝備達180萬(wan) 台(套)。

  ——社會(hui) 化服務,種糧有賺頭。

  “過去夏收四處找農(nong) 機,現在坐在家裏等農(nong) 機。今年,2台收割機和3台運輸車,幫我家240多畝(mu) 小麥順順當當入倉(cang)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xiang) 區元固鎮索家寨村種糧大戶陳瑞祥說。

  為(wei) 陳瑞祥提供服務的是信益種植合作社。“農(nong) 戶下單,我們(men) 接單,從(cong) 產(chan) 中作業(ye) 、技術指導到收割倉(cang) 儲(chu) ,提供一條龍服務,範圍覆蓋20多個(ge) 村。”合作社負責人胡嬌嬌蠻自豪。

  夏收一線,手機約車,“共享”農(nong) 機下田,“田保姆”湧現田間地頭,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發揮生力軍(jun) 作用。

  帶著農(nong) 民幹,幫著農(nong) 民賺。目前,全國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分別達到400萬(wan) 家、223萬(wan) 個(ge) 。各類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超過104萬(wan) 個(ge) ,服務麵積近18.7億(yi) 畝(mu) 次,服務帶動小農(nong) 戶8900多萬(wan) 戶。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抓緊製定健全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指導意見,落實好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稻穀補貼等政策,逐步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加大力度鼓勵引導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服務組織帶動農(nong) 戶多種糧、種好糧。

  放眼沃野田疇,新的豐(feng) 收正在孕育。新插的水稻秧苗茁壯生長,鬱鬱蔥蔥;新播的夏玉米、夏大豆披上新綠,浸漫四野。新征程上,糧食生產(chan) 壓茬推進,生產(chan) 措施落實到位,切實保護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讓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種糧有賬算、有錢賺,努力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產(chan) 新突破,確保糧食任何時候都能產(chan) 得出、供得上、供得優(you) 。

  (本報記者高雲(yun) 才、王浩、常欽、鬱靜嫻、邵玉姿、王沛)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