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到博物館上美術課
湖南長沙芙蓉區探索館校聯動共建,豐(feng) 富美育大課堂
走,到博物館上美術課
核心閱讀
館校聯動,走進博物館上美術課;整合資源,編寫(xie) 特色課程讀本……湖南長沙芙蓉區立足當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攜手湖南博物院、長沙市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以美術學科為(wei) 突破口,圍繞人文素養(yang) 培養(yang) ,共建“館校美育大課堂”,用豐(feng) 富多彩的方式,在孩子們(men) 心中埋下美的種子。
“你看,這是我們(men) 創作的《端午競渡》,足足花了一周時間!”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瀏正街小學四年級學生周煜昆很自豪,他和同學創作的作品入選了長沙市博物館舉(ju) 辦的館校美育合作專(zhuan) 題成果展。近年來,芙蓉區攜手湖南博物院、長沙市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以美術學科為(wei) 突破口,通過館校聯動共建,圍繞人文素養(yang) 培養(yang) ,打造“館校美育大課堂”,有力推動了美育課程綜合性改革。
課堂“搬”到博物館裏
“這次展出的繪畫作品,是從(cong) 全校學生中征集來的。得知有機會(hui) 參展,學生們(men) 的積極性很高,給我們(men) 帶來了很多驚喜。”瀏正街小學美術老師陳展說。
為(wei) 了解決(jue) 美術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的問題,芙蓉區瞄準了博物館這一公共文化場館。與(yu) 湖南博物院溝通後,雙方簽訂了館校美育共建合作協議。協議明確,芙蓉區教育局與(yu) 湖南博物院合作共建美術教育基地,區屬中小學教師能優(you) 先利用博物館展陳和教育資源,研發和開展線上線下美術課程。
瀏正街小學被列為(wei) 首批參與(yu) 試點的兩(liang) 所小學之一。陳展領著學生們(men) 來到湖南博物院參觀馬王堆漢墓陳列時,湖南博物院的教育員著重介紹了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特色漆器。“實物比美術書(shu) 上的照片更有視覺衝(chong) 擊力,講解也很形象生動。”陳展注意到,孩子們(men) 神情專(zhuan) 注,眼睛亮亮的。此後,古代掛飾、紋樣等傳(chuan) 統文化元素陸續出現在孩子們(men) 的美術作品裏。
這些年,芙蓉區區屬41所中小學陸續將美術教學課堂“搬”到湖南博物院,湖南博物院也開展了一係列展品進校園活動,參與(yu) 學生超過10萬(wan) 人次。
館藏資源編進特色讀本中
“你一定見過遠方的山、林間的鳥、潺潺的流水。數百年前,古人也曾欣賞過這樣的景色。在長卷、鬥方、條幅、冊(ce) 頁和扇麵創作中,你可以了解到古人細致的觀察方法和豐(feng) 富的表達方式……”在芙蓉區大同古漢城小學的“三點半”課堂上,美術老師何思佳翻開讀本《館校美育課程》,帶領孩子們(men) 領略墨韻丹青。
編寫(xie) 出版《館校美育課程》讀本,是“館校共育”的又一次嚐試。
在“館校美育大課堂”已成為(wei) 常態的背景下,芙蓉區進一步創新,整合多年來館校課程共建和教育合作成果,圍繞老師和同學們(men) 的需求,編寫(xie) 具有參考價(jia) 值與(yu) 指導意義(yi) 的美育課程讀本。“之所以定位讀本而非教材,是想讓孩子們(men) 擁有輕鬆愉悅的學習(xi) 體(ti) 驗。”芙蓉區科普藝體(ti) 中心美術專(zhuan) 幹趙青說。
從(cong) 用好博物館“活課堂”到編寫(xie) 讀本,意義(yi) 何在?
湖南博物院教育中心主任李茜子介紹,博物館教育多是“從(cong) 館藏文物與(yu) 觀眾(zhong) 興(xing) 趣出發”,而學校教育則是“以符合學生需求為(wei) 本”。編寫(xie) 這本讀本,恰好能在二者之間找到結合點,讓館校共育轉化出更大的美育價(jia) 值。
湖南博物院整合館藏資源和學術成果,無償(chang) 提供給芙蓉區,用以讀本研發。芙蓉區也組建了一支以美術老師為(wei) 主的教師隊伍,聯合博物館教育員,共同對專(zhuan) 業(ye) 的學術語言進行轉化。“一字一句都由湖南博物院的專(zhuan) 家嚴(yan) 格審核,確保準確性和科學性。”趙青說。“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開闊視野,我們(men) 還整合了國內(nei) 多家文博機構的資源。”李茜子介紹,例如,包括山水畫在內(nei) 的中國古代繪畫單元,就源自2010年展出的“丹青藝事越千年——天津博物館藏宋元明清繪畫精品展”。每個(ge) 課程的“博物館在線”都附有二維碼,掃碼即能網上觀展。
《館校美育課程》讀本問世後,芙蓉區與(yu) 湖南博物院再度深化合作,以讀本為(wei) 基礎,開發了一係列微視頻課,在芒果TV“快樂(le) 看”板塊推出。
推動學科融合“大美育”
“我從(cong) 小熱愛畫畫,但原創電子繪本還是第一次,很有成就感!”與(yu) 同學組隊完成《飛天夢》電子繪本創作,芙蓉區育才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李瑄琪很自豪。
去年,育才三小開展“國寶會(hui) 說話——原創繪本製作”活動,李瑄琪立即開始構思。“古人有飛天夢,卻隻能借助想象。今天,中華民族飛天夢圓,值得驕傲!”在老師的指導下,她定下繪本圖畫的主要內(nei) 容,與(yu) 班上兩(liang) 名同樣熱愛美術的同學組隊完成了繪本繪製,“大漠孤煙”“敦煌莫高”等場景躍然紙上。
為(wei) 了讓繪本更加具有趣味性,李瑄琪和同學們(men) 決(jue) 定創作電子繪本。在信息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men) 進行了配音、腳本、剪輯等分工,完成了電子繪本製作。這一作品被學校推選參加芙蓉區原創繪本大賽,獲得了紙質繪本、電子繪本雙項特等獎。
在育才三小校長曾偉(wei) 文看來,青少年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會(hui) 更加熱愛生活。“學校舉(ju) 辦的原創繪本製作、硬筆書(shu) 法展覽等,都是美育跨學科融合的形式。我們(men) 關(guan) 注到,參加活動後,一些孩子的精神麵貌發生了變化,更加自信陽光。”
不隻是育才三小,芙蓉區區屬各中小學都開展了美育跨學科融合,探索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馬王堆小學開展藝術文化節活動,同學們(men) 製作文創產(chan) 品,設計班服,極大增強了文化自信。
“館校美育大課堂”的覆蓋麵也在擴大。不久前,芙蓉區再次與(yu) 湖南博物院舉(ju) 辦館園共建簽約儀(yi) 式,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博物館教育與(yu) 幼兒(er) 園教育合作,充分挖掘博物館中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在孩子們(men) 心中埋下美的種子。(本報記者 王雲(yun) 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