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花費數萬元為偶像打榜 記者調查青少年追星亂象
本報記者 趙 麗(li)
本報實習(xi) 生 陳立兒(er)
“為(wei) 什麽(me) 非要給偶像打榜?”
“他需要我來守護啊!榜單對偶像很重要,排名高,商單就會(hui) 多,他的事業(ye) 發展也會(hui) 更好。我可是死忠粉,絕不‘白嫖’。”
這是近期發生在黑龍江省某醫院外科診室裏的一段對話,一方是今年16歲、正上高中的女孩魏婷,另一方是她的爸爸。此前,魏婷因為(wei) 偷偷拿走家裏上千元錢準備給偶像打榜,與(yu) 父親(qin) 發生爭(zheng) 吵推搡導致兩(liang) 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傷(shang) 。
記者調查發現,像魏婷這樣的未成年人不理智追星現象並不少見。不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也不論校園內(nei) 外,他們(men) 不愛學習(xi) 愛追星,把成千上萬(wan) 元資金用於(yu) 打榜和投票,甚至還為(wei) 了維護偶像形象與(yu) 其他明星的粉絲(si) 爭(zheng) 鬥,舉(ju) 報、互撕、人肉、網絡暴力等行為(wei) 頻頻出現。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未成年人在日常學習(xi) 生活中也表現出規則意識不強、對不良習(xi) 性接受度更高等特點。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追星是未成年人難以放棄的文化娛樂(le) 訴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追星的形式也必然不斷創新,對此,堵不如疏,可以在正確價(jia) 值觀的引導下,幫助青少年認識到對偶像言行要學會(hui) 辨析、追星行為(wei) 不可越界等。
高中生成罵戰“主力”
經常被喊“快去支援”
日常生活中,追星占50%以上的時間,上課期間也在看偶像相關(guan) 資訊;
曾為(wei) 參加偶像的簽售會(hui) 而逃課;
成績因追星大幅度下降,一學期的時間,從(cong) 中等水平下滑到班級後20%;
生活費的一半以上用於(yu) 追星,錢不夠時,曾以交書(shu) 本費等為(wei) 由向母親(qin) 撒謊要錢;
因追星與(yu) 同學、網友爭(zheng) 執吵架;
與(yu) 家人的交流日漸減少,因非理性追星反而與(yu) 家人關(guan) 係逐漸惡化。
這就是魏婷追星5年來的“變化”。
媽媽發現後,嚴(yan) 禁她繼續追星。不過,媽媽的管教並未奏效,她的追星行為(wei) 轉向地下。
“我把孩子追星的事情告訴爸爸,他起初不在意,直到我給他講了一些青少年追星、打賞主播導致家裏存款被花光的事例後,爸爸才意識到事情的嚴(yan) 重性,檢查孩子的社交賬號賬單後,發現她為(wei) 了追星,不僅(jin) 花光了零花錢,還偷偷用我們(men) 的手機給她轉賬好幾千元。”魏婷的媽媽回憶說。
今年暑假剛開始,父女倆(lia) 因此發生了激烈的爭(zheng) 吵,雙雙受傷(shang) 。魏婷情緒失控,摔杯子導致父親(qin) 被砸出一道口子,父親(qin) 氣急動手,導致女兒(er) 手部挫傷(shang) 。
今年17歲的北京女孩馮(feng) 媛,同樣是一名沉迷追星的未成年人。
2016年,馮(feng) 媛在鄰居的影響下開始追星,逐漸沉迷於(yu) 購買(mai) 明星周邊產(chan) 品、為(wei) 偶像打榜刷數據、參加偶像的演唱會(hui) 、重複購買(mai) 多張音樂(le) 專(zhuan) 輯等追星行為(wei) 。
馮(feng) 媛也因此與(yu) 家長爆發多次“戰爭(zheng) ”,父親(qin) 更是一氣之下撕毀了她喜愛的明星海報和周邊產(chan) 品。
在學校裏,因為(wei) 不允許他人詆毀偶像,她經常與(yu) 同學爭(zheng) 吵,還在社交平台上與(yu) 他人展開罵戰。作為(wei) 一名高中生,馮(feng) 媛不僅(jin) 在放學後流連於(yu) 各個(ge) 社交平台關(guan) 注偶像的一舉(ju) 一動,還在上課期間偷偷用手機為(wei) 偶像明星打榜、刷數據、刷好評。
馮(feng) 媛的母親(qin) 告訴記者:“我和她聊過,讓她起碼上課的時候不要刷手機,但是她的回答讓人語塞——‘我喜歡的明星有很多,所以真的控製不住自己’。”
她還擔心,如果自己不為(wei) 偶像打榜,偶像很快會(hui) 被別人擠出榜單,進而失去投資方的青睞。
在采訪中,馮(feng) 媛很願意向記者“安利”(網絡流行語:誠意推薦之意)她喜歡的明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跟她一樣喜歡,於(yu) 是記者通過馮(feng) 媛的邀請加入許多粉絲(si) 群,也與(yu) 馮(feng) 媛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互相關(guan) 注。
記者注意到,在馮(feng) 媛此前的評論和轉發中,時常可以看到她為(wei) 了維護偶像形象而言辭過激地與(yu) 其他明星的粉絲(si) 、普通網友激烈罵戰,甚至詛咒、謾罵和人身攻擊對方。馮(feng) 媛還是粉絲(si) 群中罵戰的“主力選手”,經常會(hui) 有網友喊她“快去支援”。
“不花錢就是不愛他”
“氪金”衝(chong) 榜豪擲數萬(wan)
至於(yu) 追星的花銷,馮(feng) 媛用的形容詞是“巨大”,因為(wei) “不為(wei) 偶像花錢就是不愛他”。
“光是用於(yu) 購買(mai) 明星專(zhuan) 輯的花銷就已經達到了六七萬(wan) 元。”在馮(feng) 媛的媽媽看來,這筆花銷讓她感覺“承受不起”,畢竟全家每年收入才15萬(wan) 元左右。
那麽(me) ,未成年人追星族們(men) 是怎麽(me) 把錢花出去的?
大數據時代,明星夠不夠紅有了可以量化的指標。打榜,就是目前流行的一種聲援偶像方式。“大粉”(指有號召力、有影響力的粉絲(si) )發布任務,“學生粉”執行任務,這是基本的操作套路。“很多時候由‘大粉’解釋一個(ge) 偶像有什麽(me) 特質,為(wei) 什麽(me) 值得被愛。而大多數未成年人粉絲(si) 則由於(yu) 能力有限,隻能附和、支持他們(men) 的觀點,聽從(cong) 他們(men) 的指揮。”娛樂(le) 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葉舒告訴記者。
“你哥值得更好的”“一定要讓哥哥的排名保持住,後麵追得緊”“動動手指,你忍心他被嘲笑嗎”……對“大粉”來說,諸如此類的動員策略司空見慣。
曾參與(yu) 多個(ge) 內(nei) 地明星後援會(hui) 的資深粉絲(si) 餘(yu) 音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大粉”的套路可總結為(wei) 以“話術”動員加抽獎,外加“有活動優(you) 先考慮”的承諾。“‘學生粉’在後援會(hui) 裏基本上就是一個(ge) 工具人,‘大粉’指哪打哪。未成年人很容易情緒化,又正值自我感動期,加上氛圍渲染,就會(hui) 不自覺地入套”。
據有多年追星經曆的廣東(dong) 高中生周哲介紹,“哪裏有榜單,哪裏就有打榜和投票的粉絲(si) ”。打榜和投票、集資和買(mai) 代言產(chan) 品的“成績”,經常被視為(wei) 進粉絲(si) 群的門檻,想加入後援會(hui) 則需投入更多。
為(wei) 了讓偶像在各種榜單上有個(ge) 好排名,今年15歲的北京女孩林莉每天都要花上半小時到一小時完成簽到、投票等任務。經年累月,她早已將所有操作爛熟於(yu) 心,打榜和投票動作幾乎成了條件反射。
在飯圈,打榜和投票“成績”與(yu) 粉絲(si) 群體(ti) 內(nei) 部的“獎懲”等級掛鉤。多家平台雖設提醒,但並無實際機製限製未成年人打榜和投票。
據周哲介紹,為(wei) 了刺激專(zhuan) 輯銷量,娛樂(le) 公司通常還會(hui) 在專(zhuan) 輯預售期設置一些不同的促銷方案,比如設置平台特典,“特典可以理解為(wei) special gift,即特殊禮物”。
在周哲看來,銷售方通常在原有專(zhuan) 輯配置以外,再加上一張隨機小卡,專(zhuan) 輯的價(jia) 格隨之上漲。“可以說特典配置裏麵最值錢的就是小卡了”。
周哲的朋友、今年17歲的廣東(dong) 女孩王禾就為(wei) 了支持偶像首張專(zhuan) 輯“傾(qing) 囊而出”,最後隻能借錢吃飯。原來,由於(yu) 她的偶像所屬公司的合作平台數量非常多,且不同平台推出的特典小卡都不一樣,王禾為(wei) 了集齊所有特典小卡,“幾千元的壓歲錢全部花完了”。在購買(mai) 完專(zhuan) 輯之後,王禾隻能向周圍的朋友借錢吃飯,並承諾下個(ge) 月償(chang) 還。
記者通過周哲介紹進入一個(ge) 二手小卡交易群,發現群內(nei) 的小卡交易金額通常在千元以上,群成員卻多為(wei) “學生粉”。
流量至上錯誤導向
影響青少年價(jia) 值觀
采訪中,馮(feng) 媛的媽媽告訴記者,她當時很疑惑,除了壓歲錢、零花錢以外,馮(feng) 媛還有什麽(me) 收入能維持這樣的“瘋狂”追星?
而答案令她崩潰。
為(wei) 了“掙錢”,馮(feng) 媛不僅(jin) 在學校“代做作業(ye) ”賺取同學的零用錢,甚至在一些網友的介紹下出售自己私用物品,“我發現將自己的貼身衣物放到網絡上進行售賣,居然可以賣得出去”。
對此,為(wei) 馮(feng) 媛做心理輔導的心理谘詢師陳靜告訴記者,受到不良追星觀念的影響,馮(feng) 媛看待追星問題的觀點有所偏激,將自己投射到偶像的身上並過度美化偶像,打破偶像就是打碎她的信念。她的偶像隻能她來保護,所以誰謾罵她的偶像,她便要維護並給予反擊。
但這樣導致的結果卻很嚴(yan) 重。在學校裏,馮(feng) 媛因為(wei) 追星經查與(yu) 同學常發生爭(zheng) 執,沒有同學願意與(yu) 她做朋友。老師曾經多次和馮(feng) 媛單獨談話,但是效果也不明顯,將其歸為(wei) “問題少女”,甚至有老師稱其為(wei) “班裏的定時炸彈”。在這樣的環境下,馮(feng) 媛產(chan) 生厭學情緒,經常謊稱身體(ti) 不舒服不願意去學校。
“他們(men) 在價(jia) 值觀尚未完全形成的青春期接觸到了飯圈,能夠通過追星行為(wei) 在這個(ge) 特殊社群中獲得生活中所缺失的獲得感與(yu) 滿足感,於(yu) 是更加沉迷於(yu) 追星給自己帶來的快樂(le) ,隨即對於(yu) 追星產(chan) 生不理智的認知和評價(jia) ,越在現實中失去的越要從(cong) 追星中得到補償(chang) ,但由於(yu) 其缺少自控力,把追星擺在首要位置,沒有正確把握時間和金錢揮霍的尺度,最終陷入追星產(chan) 生的惡性循環。”陳靜說。
同時,根據和馮(feng) 媛的家長進行溝通,陳靜發現由於(yu) 長期不良追星行為(wei) ,以及與(yu) 父母的錯誤溝通方式,馮(feng) 媛青春期的叛逆在追星問題上發揮到極致,父母的指責並不能夠起到勸誡的作用,反而火上澆油,導致馮(feng) 媛的不理智追星行為(wei) 愈演愈烈。
“馮(feng) 媛覺得全家人都不支持和理解她,隻有在粉絲(si) 群能夠得到安慰和放鬆。”陳靜說,網絡環境複雜,未成年人也更加容易受到影響,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可能選擇相信謠言,做出不理智的行為(wei) 。粉絲(si) 群也魚龍混雜,有心之人利用粉絲(si) 的心態從(cong) 中牟利,未成年人為(wei) 了在飯圈得到接納,或主動或被迫地選擇服從(cong) 飯圈規則。
對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必須不斷完善網絡信息傳(chuan) 播和互動規則,有關(guan) 部門要以明星經紀公司為(wei) 監管重點,對經紀公司、粉絲(si) 群體(ti) 危害網絡和社會(hui) 公共安全、衝(chong) 擊主流價(jia) 值觀的違法行徑要依法及時處置。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管理學院法律係主任鄭寧認為(wei) ,不能全盤否定飯圈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一方麵,飯圈滿足了粉絲(si) 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為(wei) 粉絲(si) 的情感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另一方麵,通過加入特定的飯圈,參與(yu) 到偶像的塑造中去,可以讓一些粉絲(si) 形成身份認同。
“但近年來在一些資本和平台的利益裹挾下,在流量至上的錯誤導向下,飯圈文化出現了畸形化傾(qing) 向,不斷挑戰著法律和道德的底線。一些粉絲(si) 盲目追求流量,甚至進行數據造假,破壞正常的行業(ye) 競爭(zheng) 秩序,嚴(yan) 重影響文娛行業(ye) 生態建設,也對青少年的價(jia) 值觀產(chan) 生了不良影響。”鄭寧說。
“量變決(jue) 定質變,粉絲(si) 可以喜歡明星,但必須有限度、有底線。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chuan) 教育,教育引導粉絲(si) 特別是未成年粉絲(si) ,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yang) 社會(hui) 責任感和使命感。追星不能盲目,那些為(wei) 社會(hui) 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英雄烈士,他們(men) 才是真正的明星。”在鄭寧看來,從(cong) 社會(hui) 心理層麵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粉絲(si) 文化,與(yu) 傳(chuan) 統家庭結構解體(ti) 、人際關(guan) 係疏離、網絡“群體(ti) 性孤獨”中渴望陪伴的心理需求相伴生,是對當下互聯網治理、文化治理乃至社會(hui) 治理提出的共同挑戰,必須不斷研究新問題、新趨勢,深入研究當代青少年,才能找到最優(you) 的答案。
(受訪者均為(wei) 化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