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減災要堅持底線思維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周誌永(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重慶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防汛減災,是關(guan) 係糧食安全、經濟發展、社會(hui) 穩定的“國之大者”。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防災減災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特別是科技支撐作用顯著提升。
近年來,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多、影響範圍越來越廣,特別是暴雨洪澇幹旱等災害的突發性、極端性越來越明顯。據預測,今年“七下八上”期間,我國洪旱並重,局地暴雨洪澇多發重發。對此,各級領導幹部必須錨定“人員不傷(shang) 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jue) 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衝(chong) 擊”的目標,切實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放在第一位。
一方麵,麵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水情雨情汛情,必須堅持底線思維。盡量想透各種可能性,精準研判預警,提高局部強降雨、台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監測預報水平,落實預警“叫應”機製,強化多部門聯合動態會(hui) 商,提前果斷轉移避險,在守住防汛安全底線基礎上向最好結果努力;另一方麵,必須堅持極限思維,既要知曉“力所能及”,又要考慮“力有不逮”,往最好處努力、做最壞處準備,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shang) 亡和災害損失。
在此方麵,古人曾留下高超智慧。例如,蘇軾出任徐州知州時遭逢洪災,他率領百姓搶修堤壩、加固城防,終令洪水平安過境。事後,他進一步思考:“水退城全,暫獲息肩,然來歲之憂,方未可量。”於(yu) 是,又以“百年一遇”的標準修繕完固徐州水利工程。後人讚譽:自公去後五百載,水流無盡恩無窮。
汲取古今智慧、立足當前實際,我們(men) 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築牢“防抗救”全鏈條。今年4月,2023年全國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全國726座大型水庫大壩安全責任人名單公布,防汛責任層層壓實。在防汛關(guan) 鍵期,廣大領導幹部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精神狀態和枕戈待旦、箭在弦上的備戰姿態,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製為(wei) 核心的各項防汛抗旱責任製,深入基層、靠前指揮,切實做好組織準備和工作準備,確保防汛有力、搶險有效、救災有序。同時,動員組織基層黨(dang) 組織和廣大黨(dang) 員幹部在防汛救災一線挑重擔、當先鋒、打頭陣,凝聚起搶險救災、應急處突的強大合力。
瞄準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做好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庫出險和城市內(nei) 澇等災害防範工作。一方麵,要以大江大河幹流及重要支流上的在建工程、病險水庫、壩下有村莊的淤地壩為(wei) 重點,逐一對度汛方案和應急措施進行檢查,督促落實;另一方麵,對各類水庫、河道堤防、橋梁涵洞、蓄滯洪區、山洪災害易發區、旅遊景區等重點區域以及石油化工、交通幹線、電力能源等重要基礎設施,持續開展全方位、拉網式排查,做好“繡花功夫”,確保險情搶早、搶小、搶住。近年來,城市內(nei) 澇問題越發突出,多地紛紛更新城市治理理念,推動城市內(nei) 澇治理取得進展。但也要看到,不少城市仍不同程度存在自然調蓄空間不足、排水設施建設滯後等問題。為(wei) 此,要加快形成“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並舉(ju) 、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ti) 係,找準易澇積水點和其他風險點,加強預警提示、完善應急措施。對於(yu) 山區、鄉(xiang) 村等,由村“兩(liang) 委”統籌調配本區域各類資源和力量,組織開展應急搶險工作。
積極構築防汛減災搶險“青春堤壩”。針對汛情險情,廣泛組建青年突擊隊、誌願服務隊,號召動員廣大青年特別是有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技術特長的青年,積極參與(yu) 險情排查、搶險固堤、河道疏通、緊急疏散、救援救助、物資轉運等各類任務。同時,組織青年誌願者開展便民利民服務,做好群眾(zhong) 安置、秩序維護、醫療防疫、心理疏導等各項工作。當前正值暑假期間,應充分發揮返鄉(xiang) 大學生作用,開展青少年安全意識教育和防災避險自護教育,廣泛開展防汛救災科普宣傳(chuan) ,為(wei) 城鄉(xiang) 社區居民提供防汛預警、應急救援、交通安全等相關(guan) 知識,幫助他們(men) 樹牢避險意識,掌握必備的應急知識和自救技能,築牢防汛減災的人民防線。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陳晨、禹愛華、龍軍(jun) 、胡曉軍(jun) 、李玉蘭(lan) 、王洋、任爽、姚亞(ya) 奇、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薛斌、蘆猛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24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