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創造與科技創新相融並進
知識產(chan) 權創造與(yu) 科技創新相融並進
——深圳積極運用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助力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黨(dang) 文婷 嚴(yan) 聖禾
當前,以5G、物聯網等為(wei) 代表的新領域、新業(ye) 態正成為(wei) 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給知識產(chan) 權保護帶來新挑戰,提出新課題,包括如何快速完善對新技術和新產(chan) 品的保護;如何迅速轉化創新成果;如何在數字化背景下,在全球範圍內(nei) 更便利申請知識產(chan) 權,有效解決(jue) 爭(zheng) 端等。
作為(wei) 首批國家知識產(chan) 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和我國知識產(chan) 權大市,為(wei) 保護好知識產(chan) 權這一創新發展的製度基石,深圳用一係列探索讓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的創造和運用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動能。
讓海量知識產(chan) 權“動”起來
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率,直觀體(ti) 現了將專(zhuan) 利轉化為(wei) 現實生產(chan) 力、支撐經濟發展的能力。2022年,我國有效發明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率達36.7%,創近5年新高。如何讓更多創新成果通過知識產(chan) 權轉化運用獲得實際價(jia) 值,一直是企業(ye) 和政府共同關(guan) 注的焦點。
“創新的思維、技術和解決(jue) 方案,以及通力合作,對於(yu) 我們(men) 解決(jue) 當今世界麵臨(lin) 的氣候變化、地緣政治緊張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等一係列挑戰至關(guan) 重要。為(wei) 了應對全球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men) 需要強有力的政策和框架來構建繁榮的創新生態。”近日,在“跨越創新邊界——2023創新和知識產(chan) 權論壇”上,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shu) 長托馬斯·拉馬瑙斯卡斯表示。
而在金杜律師事務所全球主席王俊峰看來,推動知識產(chan) 權有效運用,需要市場化專(zhuan) 業(ye) 資源與(yu) 服務的支撐,需要不斷促進知識產(chan) 權與(yu) 產(chan) 業(ye) 需求緊密結合、科技創新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也因此,進一步完善知識產(chan) 權運營服務體(ti) 係,“推進知識產(chan) 權運營供需對接”的意義(yi) 更加凸顯。
據了解,近年來,為(wei) 了創建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法規政策體(ti) 係,深圳出台實施《深圳市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深圳市國家知識產(chan) 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加強數字經濟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的實施意見》等近30項知識產(chan) 權保護規章製度,並在《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中創新提出知識產(chan) 權價(jia) 值評估、資本化、證券化等創新舉(ju) 措,進一步完善知識產(chan) 權全鏈條管理體(ti) 係,為(wei) 知識產(chan) 權的產(chan) 業(ye) 化利用夯實了寬闊的道路。
讓企業(ye) 創新才華“活”起來
作為(wei) 5G的增強和演進,5.5G技術正在跨越連接的邊界——從(cong) 支撐萬(wan) 物互聯到使能萬(wan) 物智聯,5.5G可以實現人聯、物聯、車聯的多感官、沉浸式、超現實體(ti) 驗。而全行業(ye) 正在積極探索5.5G各項關(guan) 鍵技術能力的研發和驗證,包括實現萬(wan) 兆下行的超大規模天線陣列技術、兌(dui) 現千兆上行能力的靈活頻譜接入技術,以及開啟千億(yi) 物聯的無源物聯技術……記者了解到,這正是眾(zhong) 多企業(ye) 基於(yu) 華為(wei) 以專(zhuan) 利方式分享的創新成果而打造的5.5G創新“生態圈”。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chan) 權,促進技術的合理保護和分享,千行百業(ye) 才能共同促進產(chan) 業(ye) 發展。”華為(wei) 首席法務官宋柳平表示,截至2022年底,華為(wei) 在全球共持有超過12萬(wan) 項有效授權專(zhuan) 利,包括在中國、歐洲分別持有4萬(wan) 多項專(zhuan) 利,在美國持有2.2萬(wan) 多項專(zhuan) 利。2022年,華為(wei) 專(zhuan) 利許可收入約5.6億(yi) 美元,這些許可收入被再次投入6G、WiFi-7等相關(guan) 的下一代標準技術研究中。
“盡管許可收入目前隻占我們(men) 研發支出的一小部分,但這已表明我們(men) 的創新得到了行業(ye) 參與(yu) 者的認可,已經形成了有效的‘投入—回報—再投入’創新正循環。”華為(wei) 法務部副總裁、重大項目部部長沈弘飛說,“這就是我們(men) 對如何以創新正循環促進整個(ge) 產(chan) 業(ye) 持續創新和共同創新的認識。”
深圳眾(zhong) 多企業(ye) 紛紛走上創新之路。截至2023年5月,深圳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26.42萬(wan) 件,約占全國總量7.33%;每萬(wan) 人口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達149.6件,約為(wei) 全國平均水平的5.9倍;每萬(wan) 人口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擁有量達82.64件。
讓全球創新成果“用”起來
“知識產(chan) 權是保護新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可幫助全球的企業(ye) 、創新者和創造者釋放有形價(jia) 值。但是,新技術如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打印、無人駕駛等也增加了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複雜性。知識產(chan) 權必須被更廣大的人群理解和使用,而不是掌握在一小批專(zhuan) 業(ye) 人士手中。”在7月20日舉(ju) 辦的博鼇亞(ya) 洲論壇第二屆創新與(yu) 知識產(chan) 權保護會(hui) 議上,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助理總幹事夏目健一郎的發言引發了人們(men) 對於(yu) 專(zhuan) 利保護和知識壁壘的深思。
在國際保護知識產(chan) 權協會(hui) (AIPPI)會(hui) 長奧山尚一看來,傳(chuan) 統的封閉式專(zhuan) 利策略旨在保護和延長現有技術的生命周期免受商業(ye) 競爭(zheng) 對手的侵害。鑒於(yu) 當前新技術空前發展,專(zhuan) 利競賽正在擴展到以前未觸及的領域,開放式專(zhuan) 利策略或者二者相結合的混合專(zhuan) 利策略新範式越來越受歡迎。“當前,標準必要專(zhuan) 利的全球治理仍需各國共同努力。”奧山尚一說。
“標準必要專(zhuan) 利的反壟斷問題,主要是指過高收費或者過低付費的問題,我們(men) 主張合理收費。”沈弘飛表示,一方麵,創新需要長期持續的巨額投入,需要獲得合理回報,過低的專(zhuan) 利費會(hui) 使創新無以為(wei) 繼;另一方麵,專(zhuan) 利費也不能過高,過高將使產(chan) 業(ye) 承擔不合理的成本,先進技術難以快速普及,使創新成為(wei) 少數人的特權,同樣會(hui) 遏製創新。“我們(men) 認為(wei) ,平衡的許可策略可以激勵創新,推動創新成果的應用。在這個(ge) 過程中,創新者和使用人之間保持了良好的平衡,讓知識產(chan) 權創造與(yu) 科技創新同向聚合、相融並進。”
(光明日報深圳7月25日電)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26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