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星“上任”,風雲衛星探測開啟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3-08-04 09:5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張曉華 張蕾

  8月3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風雲(yun) 三號F星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順利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作為(wei) 我國第二代低軌氣象衛星係列風雲(yun) 三號C星的接替星,該星在全球成像和大氣垂直探測業(ye) 務觀測的基礎上,側(ce) 重地球表麵成像觀測,能夠獲取全球臭氧分布,監測全球輻射收支、冰雪覆蓋、海麵溫度,提供短期氣候預測、氣候變化預估所需的遙感信息,可有效提升我國氣象災害的防災減災綜合能力。

  “三維CT”捕捉台風暴雨更精準

  受台風“杜蘇芮”殘餘(yu) 環流北上的影響,京津冀多地近期出現大範圍強降雨。7月29日18時,中央氣象台升級發布暴雨紅色預警——這是自2010年正式啟用預警發布機製以來,中央氣象台發布的第二個(ge) 暴雨紅色預警。我國氣象部門正是基於(yu) 風雲(yun) 係列氣象衛星對暴雨進行了實時嚴(yan) 密監測。

  台風、暴雨區域的大氣溫濕度分布可以用於(yu) 描繪台風、暴雨的位置及強度等信息,因此,大氣溫濕度分層越精細,我們(men) 對台風、暴雨信息的刻畫就越精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風雲(yun) 三號F星總設計師王金華介紹,風雲(yun) 三號F星搭載了先進的微波溫度計、微波濕度計和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yi) 用於(yu) 探測大氣溫濕度廓線,其大氣垂直探測通道數量比風雲(yun) 三號C星提升了近47倍。“通道越多,大氣垂直分層探測越精細,表明這台大氣溫濕度‘CT機’的垂直分層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對大氣溫濕度的分層認知更精準——這對於(yu) 台風、暴雨等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精度的提高具有重要貢獻。”

  風雲(yun) 三號F星如何讓台風暴雨變得“有跡可循”?據王金華解釋,通過微波和光學大氣探測儀(yi) 器深度聯合,可充分發揮微波通道不受天氣影響和高光譜探測通道更精細的優(you) 勢,探測到人眼難以看到的大氣溫濕度廓線信息。“有了更精準的大氣‘三維掃描’圖,就可以了解未來幾小時哪些區域將會(hui) 發生強對流等極端天氣,更加精準地捕捉台風、暴雨等大氣溫濕度分層信息,讓台風、暴雨無所遁形,從(cong) 而提升我國在全球數值預報、防災減災等方麵的綜合能力。”

  升級紫外遙感探析大氣變化更深入

  人類活動對臭氧層的破壞成為(wei) 各國共同關(guan) 注的氣候問題,大氣臭氧的時空變化也成為(wei) 大氣遙感的熱點。

  紫外遙感對大氣密度、大氣臭氧、氣溶膠及其他痕量氣體(ti) 的密度和垂直分布極為(wei) 敏感,可以同時探測整層大氣密度和臭氧等痕量氣體(ti) 的三維分布,具有其他探測波段無法比擬的突出優(you) 勢。此次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風雲(yun) 氣象衛星迎來紫外高光譜探測的新篇章。

  據王金華介紹,風雲(yun) 三號A星首次實現了我國對全球臭氧總量的定量探測。在此基礎上,風雲(yun) 三號F星進行了重要升級,配置2台全新的紫外可見高光譜儀(yi) 器,即紫外高光譜臭氧天底探測儀(yi) 和紫外高光譜臭氧臨(lin) 邊探測儀(yi) ——一個(ge) “俯視”,一個(ge) “側(ce) 視”,兩(liang) 台儀(yi) 器雙管齊下。

  “其中,紫外高光譜臭氧天底探測儀(yi) 是一台‘超廣角CT機’,正麵‘俯視’地球大氣,在對全球臭氧總量和臭氧垂直廓線進行動態監測的同時,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大氣重要痕量氣體(ti) 以及氣溶膠等進行探測,為(wei) 氣候變化研究和環境監測提供重要數據支撐。作為(wei) 我國首台利用臨(lin) 邊觀測模式進行紫外可見波段高光譜大氣探測的業(ye) 務載荷,紫外高光譜臭氧臨(lin) 邊探測儀(yi) 則通過‘側(ce) 視’大氣進行垂直向掃描,獲取全球臭氧垂直廓線、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柱總量以及氣溶膠信息,用於(yu) 氣候變化、大氣化學以及大氣環境研究。”王金華解釋。

  (光明日報北京8月3日電)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4日 09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