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家校社答好“四道題”,暑假更充實

發布時間:2023-08-08 09:3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舒剛(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教授)

  眼下正值暑假,如何讓孩子們(men) 過一個(ge) 快樂(le) 、安全的假期,引發家長、學校和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可以看到,不少學校為(wei) 落實“雙減”政策精神,在設計內(nei) 涵豐(feng) 富、形式多樣、趣味十足的暑假作業(ye) 方麵下了不少功夫,通過加強體(ti) 育鍛煉、參與(yu) 家務勞動、引導學生閱讀、組織學生研學,使暑期作業(ye) 麵貌一新,幫助孩子增長見識、提升素質、開闊眼界、融入社會(hui) 、實踐鍛煉,激發孩子主動了解社會(hui) 的積極性。

  暑假是學生成長關(guan) 鍵期,學生雖然放假,教育不能“缺席”。“雙減”背景下,如何充分凝聚學校、家庭、社會(hui) 的共識和智慧,用好暑假作業(ye) 這一家校共育的載體(ti) ,把作業(ye) 寫(xie) 在廣闊的社會(hui) 實踐和大好河山中,讓作業(ye) 既有趣又有料,既有益又有愛,不再是學生和家長的負擔,而是深受孩子們(men) 歡迎的“成長大禮包”?這需要各方群策群力,共同回答好四道“思考題”:

  家校社密切協同,讀好社會(hui) “大書(shu) ”。暑假期間,學生雖然回歸家庭和社會(hui) ,但這並不意味著學校可以放鬆責任,而是應抓住契機,以適合的作業(ye) 形式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老師可結合學生興(xing) 趣愛好列出推薦書(shu) 目,引導學生通過整理讀書(shu) 筆記小卡片、製作薦書(shu) 短視頻、表演家庭情景劇、總結讀書(shu) 小感悟等方式,增加趣味閱讀含量。同時,鼓勵家庭和社區參與(yu) ,在豐(feng) 富的閱讀活動中培育書(shu) 香家庭、書(shu) 香社區,成就一批具有良好自主學習(xi) 能力的“閱讀小明星”。在閱讀基礎上,更要鼓勵孩子們(men) 帶著問題、帶著想象、帶著好奇走進廣闊的社會(hui) 生活和自然天地,接受來自外部世界的多元信息,在切身體(ti) 驗中獲取書(shu) 本上沒有的知識,感受風土人情之美、自然和諧之美。鼓勵孩子們(men) 親(qin) 近他人、親(qin) 近社會(hui) 、親(qin) 近大自然,從(cong) 沉迷手機、平板等電子產(chan) 品的“宅生活”中解放出來,增長對終身發展有益的人生閱曆。

  用好勞動教育載體(ti) ,創新實踐育人。傳(chuan) 統機械的“抄寫(xie) ”作業(ye) 模式,不符合少年兒(er) 童的學習(xi) 習(xi) 慣,更不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回歸教育本質、遵循教育規律,應把勞動教育、感恩教育納入暑假作業(ye) 範疇。要以勞動教育培養(yang) “完整的人”,鼓勵學生回歸真實生活,讓他們(men) 親(qin) 近勞動、參與(yu) 勞動,在增強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同時,教他們(men) 學會(hui) 換位思考、懂得感恩反哺。如帶領孩子觀察植物生長過程,做好植物成長記錄,用孩子的視角思考“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葉與(yu) 根的深層情義(yi) ,學習(xi) 它的感恩精神,進而引導孩子感恩父母、老師的辛勤付出,涵養(yang) 情操、健全人格。要引導孩子們(men) 熱愛勞動、參與(yu) 勞動、珍惜糧食、敬重勞動者,通過多場景教育探索,讓孩子們(men) 在親(qin) 身實踐中獲得獨特體(ti) 驗,從(cong) 感官上建立與(yu) 家庭、學校、大自然、社會(hui) 的感情。

  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提升探究素養(yang) 。青少年時期是培養(yang) 、激發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素質的決(jue) 定性階段,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強化學生愛科學、學科學與(yu) 用科學的能力。在暑假作業(ye) 中,要基於(yu) “社會(hui) 化學習(xi) ”理念,從(cong) 青少年視角設計符合其年齡特點的情境式課程,融合各學科特點,開發學生和家長喜聞樂(le) 見的暑期作業(ye) ,如研學科技館、暢遊博物館、動手參與(yu) 小實驗等。同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與(yu) 學校要積極整合科學實踐活動的各方麵資源,參與(yu) 提供並優(you) 化科學課程和體(ti) 驗活動,從(cong) 而推動科學教育學校主陣地與(yu) 社會(hui) 大課堂、自然大學堂的有機融合和有序銜接。如鼓勵學生探訪各類科普基地,學習(xi) 科技知識,感受科技偉(wei) 力和科技報國精神;鼓勵學生與(yu) 大自然親(qin) 密接觸,通過野外寫(xie) 生、製作樹葉標本、植物貼畫等,從(cong) 一棵樹、一片草的生長狀態觀察探索植物世界的奧秘,感受生機勃勃的自然力量,從(cong) 植物生長的形態變化思考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探究微觀世界和個(ge) 體(ti) 精神韌性的生成,在孩子們(men) 內(nei) 心種下綠色環保、生態文明、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基因。

  浸潤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涵養(yang) 文化自信。應遵循“以人為(wei) 本”的教育理念,精心設計融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人文性為(wei) 一體(ti) 的暑假作業(ye) ,注重素養(yang) 養(yang) 成,體(ti) 現五育並舉(ju) 導向。如組織學生參與(yu) 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品讀經典美文,提升其傳(chuan) 統文化素養(yang) ,勉勵他們(men) 與(yu) 先賢同行、做強國少年,成長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者和推動者。積極開展實踐尋訪型教育活動,讓孩子們(men) 到外麵走一走、看一看,遊覽曆史名勝、到民族地區感受多民族文化傳(chuan) 統與(yu) 習(xi) 俗,讓任務型作業(ye) 減下來,讓體(ti) 驗型、參與(yu) 型的學習(xi) 活動多起來。再如,引導參與(yu) 研學體(ti) 驗基地、非遺傳(chuan) 承美育基地、非遺工坊等項目活動,通過尋找非遺傳(chuan) 承人、了解非遺活態保護等創意活動,用好“非遺+美學+教育”資源,讓收藏在館所裏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藝術遺產(chan) 成為(wei) 學校美育的豐(feng) 厚資源,使孩子們(men) 切身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強大魅力和感召力,讓文化自信的種子深入童心。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暑假是檢驗家校社協同育人機製和成效的關(guan) 鍵時段,在這個(ge) 重要窗口期,學校和教師責無旁貸,要在聯動育人中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的暑假作業(ye) 充滿新意、產(chan) 生成效,歸根結底要回歸常識,讓知識活起來,鼓勵孩子們(men) 在生活中探尋科學的奧秘、數學的運用、中外交流的體(ti) 驗等等,真正實現學以致用。讓孩子們(men) 帶著思考,在豐(feng) 富多彩的假期活動中輕鬆愉悅地運用知識、增長見聞、體(ti) 驗生活、發現新知。總之,要凝聚各方合力,提升暑假作業(ye) 的價(jia) 值含量、情感含量和科學含量,在真實的社會(hui) 生活情境中培養(yang) 孩子的綜合素養(yang) ,共同嗬護學生健康成長,最終實現科學育人、智慧育人。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8日 14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