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我在現場】湟魚“產房”

發布時間:2023-08-08 09:3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在現場】

  光明日報記者 王雯靜 萬(wan) 瑪加 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李春劍

  “這麽(me) 多魚卵!”看著孵化盒裏密密匝匝黃色小點,記者又驚又喜。

  “這是第四批……”在青海省剛察縣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實驗站,站長周衛國從(cong) 培育槽中抽出一個(ge) 孵化盒,給底部墊上海綿,小心翼翼放到孵化缸水麵。

  “這是在沙柳河采集的湟魚受精卵。湟魚,又叫青海湖裸鯉。它們(men) 長得慢,十年才能長到一斤左右。”周衛國一邊忙手裏的活計,一邊向記者解釋。

  在另一個(ge) 孵化缸前,有些魚卵已經變成針尖大小的魚苗,正輕盈地上下遊動。周衛國把臉貼近孵化缸,“湟魚,是青海湖‘水—魚—鳥’生態係統中的核心物種。過去,受氣候變遷、過度捕撈的影響,它一度瀕臨(lin) 滅絕。這些年,我們(men) 通過人工增殖放流,幫助湟魚種群恢複,至今已經累計投放魚苗兩(liang) 億(yi) 多尾”。

  “兩(liang) 億(yi) 多尾?都是這麽(me) 孵化的?”記者很好奇。

  “可別小看我們(men) 這湟魚‘產(chan) 房’——自然繁衍的湟魚成活率隻有2‰,人工孵化的成活率超過75%。明年6月下旬,這批魚寶寶就能運回原河放流了!”周衛國的臉上成就感滿滿。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8日 01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