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藥材價格持續上漲,當細看究竟

發布時間:2023-08-15 09:59: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羅誌華

  今年6月以來,全國中藥材價(jia) 格持續上漲引發各方關(guan) 注。來自中藥材專(zhuan) 業(ye) 網站數據,今年上半年,當歸、黨(dang) 參、牡丹皮、黃連、白術、甘草等常見中藥材均出現大幅度的價(jia) 格上漲。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廣州的中藥材價(jia) 格近期也普遍走高。中藥材漲價(jia) 後,對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均產(chan) 生較大影響,有長期服用中藥的患者表示,如今一服滋補中藥的價(jia) 格已從(cong) 過去的60元漲到100元。

  中醫藥的優(you) 勢較多,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價(jia) 格較低,一服中藥幾十元,患者能吃得起。然而,近年來中藥材價(jia) 格持續上漲,近期上漲的幅度更是超出以往,以至於(yu) 出現“醫院開出2.3萬(wan) 元中藥處方”等現象。

  中藥材價(jia) 格上漲,似乎對於(yu) 包括藥農(nong) 在內(nei) 的供方都是利好。但事實是,價(jia) 格走低時,藥賤傷(shang) 農(nong) ;價(jia) 格走高時,藥農(nong) 手中卻缺貨,他們(men) 仍然沒有獲得良好收益。因為(wei) 中藥材和農(nong) 產(chan) 品一樣,價(jia) 格受產(chan) 量影響很大,而產(chan) 量又與(yu) 氣候、蟲害、產(chan) 業(ye) 布局等因素有關(guan) ,藥農(nong) 對這些信息掌握不準,所以即使中藥材價(jia) 格上漲,通常也與(yu) 藥農(nong) 沒有多大關(guan) 係。

  更關(guan) 鍵的是,中藥材漲價(jia) 隻體(ti) 現在後端和終端市場,而與(yu) 從(cong) 藥農(nong) 手中購買(mai) 的源頭價(jia) 格無關(guan) 。中間的層層加價(jia) ,是推高藥價(jia) 的重要原因,最終導致藥農(nong) 吃不到“藥價(jia) 紅利”,中間商則可通過倒手藥材賺得盆滿缽滿。此外,中藥材對產(chan) 地要求較高,市場動向也很獨特,因此更易被人掌控,也使中藥材價(jia) 格亂(luan) 象治理更加困難。

  此外,一些囤積居奇、倒買(mai) 倒賣者把部分貴重藥材炒成了“金融產(chan) 品”,至於(yu) 該藥材是否可以治病、治療哪些疾病、保質期問題都成了小事,有足夠的“炒作前景”,才是其最看重的因素。中藥材市場價(jia) 格具有連帶作用,部分作為(wei) “金融產(chan) 品”的中藥材價(jia) 格被異常推高,也帶動了整個(ge) 中藥材市場價(jia) 格輪番上漲。

  中藥材價(jia) 格持續上漲“肥”了誰,值得深思。對價(jia) 格上漲的原因,也應該加以細分,並針對性地出台治理策略,哪個(ge) 環節出問題就對哪個(ge) 環節強化治理。比如,針對由於(yu) 氣候等原因導致產(chan) 量波動而影響價(jia) 格的問題,就可以考慮建立國家統籌的中藥材戰略儲(chu) 備庫,以平抑中藥材價(jia) 格波動。對於(yu) 囤積居奇等炒賣現象,則應該嚴(yan) 厲整治,進行全力圍堵和防範。

  中藥材是用於(yu) 治病的,而不是用來炒賣的。隻有守牢這個(ge) 底線,在價(jia) 低傷(shang) 農(nong) 時保價(jia) 收購以確保藥農(nong) 利益,在價(jia) 格畸高時拋售以平抑藥價(jia) ,市場幹預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多種針對性舉(ju) 措共同發力,才能維護好中藥材市場秩序和各方利益。(羅誌華)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